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钟山》1989年第3期推出“新写实小说大联展”以后,“新写实小说”及其评论便也如雨后春草,茂盛起来。什么是“新写实小说”呢?《钟山》介绍说,“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可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  相似文献   

2.
一种文学流派的创作区别与其它的流派立足于时代,必有独到之处。新写实小说在上世纪90年代众多创作思潮和流派当中,契合了大众的审美与消费的统一性,一方面展示了在具有时代性的生活大背景中,不同于传统的激昂、积极的革命现实主义的描写,展现在市场经济时代中人崭新的生活方式,把平凡生活中的普通人物  相似文献   

3.
在文学批评实践中 ,现实主义常被用作小说文体的批评标准。事实止 ,评价小说的根本性的美学标准是形式上的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认识论的有机结合 ,而非内容上的现实主义要求。在批评实践中强调小说文体根本性美学标准的自觉意识 ,有助于以更清晰的艺术标准评判小说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牧舟 《世纪桥》2011,(21):39-39
本文主要分析哈姆雷特这一经典人物形象不同于以往戏剧人物的独特意义与内涵,并从现实角度赋予人物以新的解读,将其英雄的一面和平常人的一面各自展现。  相似文献   

5.
西方传统的幸福论可以划分为三种形态:空间维度上的非现实主义,时间维度上的非现实主义以及上面两种情况的叠加,在这里,时间上的了无尽头的拖延主义以及生活空间上分离的狭隘主义都暴露了自己的本质。马克思的幸福论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马克思所说的幸福具有过程性的贯穿的现实性、实践方面的变革的现实性以及作为最大社会力量之活动成效的结果的现实性,这就破除了形形色色的远离真实幸福的东西,真切地实现了幸福问题上的现实的转向。马克思的幸福论对于当今社会有着重大的启示,它在学理上破除了非现实主义幸福论的形而上学预设,并宣告了它们的破产,它有利于揭穿当今盛行的快餐型的虚假幸福或消费型的虚假幸福的廉价性,还有助于我们建设幸福中国。值得强调的是,创造条件并继续奋斗以达到"劳动本身意味着幸福的事业"这个地步,此乃幸福的高级境界。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相关史料,对柔石小说《二月》中文学人物与历史人物作比较,研究肖涧秋、钱正兴、陶慕侃、方谋等人物的原型,并求证小说中西村、女佛山、芙蓉镇等在现实中的地名,订正了鲁迅先生考证的错误,从而证实《二月》确为柔石自传体小说,为研究《二月》提供了新线索、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姚辛 《党史文汇》2007,(8):38-39
左联在1932年(下) 《现实》1932年春,瞿秋白根据苏联公谟学院(共产主义学院)《文学遗产》杂志第1期和第2期公布的史料编译了一部马克思主义文艺论文集《现实》。全书收《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现实主义》《恩格斯和文学上的机械论》以及论巴尔扎克、哈克纳斯、易卜生、普列哈诺夫、别林斯基、拉法格、  相似文献   

8.
卢军 《理论学刊》2012,(1):120-123
在叙事结构上,《海客谈瀛洲》进行了大胆探索,借鉴先锋小说“结构现实主义”的叙述方法,采用四个并行文本进行叙述;在人物塑造上,张炜并不认同“类型化人物”之诟病,着力刻画了代表邪恶、伪善的位高权重者阵营,以及代表正义和理想精神的知识分子阵营;而在叙事态度上,小说采用了爱憎鲜明的主观叙事.作品彰显出清醒的道德理性批判精神和对民族灵魂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对人类生存状态的高度人道关怀.  相似文献   

9.
党史文学属于纪实文学,包括党史题材的纪实小说、传记文学及以党史人物为主题创作的影视故事片,等等。党史文学与纯粹虚构的小说、故事的根本区别在于,其人物是历史或现实的真人,主要事件是实事,其艺术形象是历史人物的再现。而后  相似文献   

10.
近距离表现生活--20世纪末反腐败题材小说创作回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艳明 《理论学刊》2002,(1):117-119
兴起于 2 0世纪末的反腐败题材小说进一步发扬和深化了现实主义创作 ,以其特有的批判精神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效果。作品在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多方面的展示人物性格上取得了可喜成就 ,但同时也存在着情节的反复和雷同、艺术技巧的生涩等局限 ,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党史文学属于纪实文学,包括党史题材的纪实小说、传记文学及以党史人物为主题创作的影视故事片,等等。党史文学与纯粹虚构的小说、故事的根本区别在于.其人物是历史或现实的“真人”,主要事件是“实事”.其艺术形象是历史人物的再现。而后者的人物是凭作者的虚构塑造的,虽然有的生活中确有其模型,但也仅仅是艺术形象而已。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必然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现代化的内在特殊矛盾。邓小平在新时期提出实现全面现代化任务的同时,对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现代化目标与大农业国的现实、经济增长与社会全面进步、独立自主与学习外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这对于我们自觉地坚持现代化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和科学发展观都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活之友     
满足2002年1月13日,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原型——弗安特斯去世,享年104岁。第二天,互联网上有27家网站都发布了同一张公告:"有个人,几乎什么都有。论地位,他是享誉世界的大师级人物;论荣誉,他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论金钱,他的版税在他成名之前就已使他成了富翁;论爱情,几乎每一个女人都喜欢他,都愿意为他奉献一切。  相似文献   

14.
现实主义作为文学创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可谓源远流长。从古希腊的文学艺术作品来看,就已经有了现实主义的萌芽,可以称得上是欧洲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源头。本文试对此问题作一简要分析。一、古希腊时代已经产生了现实主义的萌芽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根据赫拉克里特的“临摹”思想提出了“临摹论”。根据车尔尼  相似文献   

15.
走向成熟的现实主义——对现实主义的另一种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主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现实主义特别是作为成熟与自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是以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社会为基础 ,以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为前提条件 ,并伴随崇高审美理想对和谐审美理想的取代而出现的。 2 0世纪 ,现实主义文学在中国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进入 90年代 ,中国文坛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 ,产生了一批触及现实问题的力作。笔者认为 ,这一现象既不是“现实主义的复归”,也不是“人文精神的失落”,而是在新的社会条件下 ,现实主义寻着历史理性的逻辑 ,日益走向成熟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论奥康纳作品中的距离现实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宇洁 《理论学刊》2007,(1):122-124
弗兰纳里.奥康纳的作品因具有连贯的情节、生动的人物和明晰的语言,而经常被误认为是常规的现实主义作品。但是,奥康纳作品中还显现大量常规现实主义批判所不能涵盖的异质因素,笔者认为其作品的文本形态是以宗教启示精神为核心的距离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7.
郭学军  李妍 《党史博采》2008,(10):23-26
刘醒龙是当代著名作家,他与河北的"三驾马车"--谈歌、何申、关仁山等作家共同掀起了当代小说领域的"现实主义冲击渡".刘醒龙的小说从哲学理念、创作模式和个体价值的关注等方面对传统的现实主叉创作理念和方法进行了有效的突破或改写,从而引起了文坛的关注.其影响力一直延续到现在.  相似文献   

18.
关于元小说现象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文艺理论家戴维·洛奇说:"元小说是有关小说的小说,是关注小说的虚构身份及其创作过程的小说",即用小说形式揭示小说规律的小说文本.小说的冲动源起、创作过程、文体规范、寓意寄托等,均成为该小说文本的表现对象,目的在于通过拉开读者与生活的距离,打破文本现实主义真实性的幻觉,加速读者对于文本叙事过程本身的反应.  相似文献   

19.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也是成功地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典范。《聊斋》中的人物多是妖狐神鬼,所写内容大率是荒诞不经的,可是这些妖狐神鬼的性格,这些荒诞不经的情节,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这些孤鬼都富有人情味,不觉可怖,反觉可亲,是入情入理的现实世界的缩影。这就充分体现了《聊斋志异》  相似文献   

20.
马立荣 《求实》2006,(Z2):290-291
一、先锋派小说与转型 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了马原、莫言、残雪等以前卫的状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与艺术的可能性的小说实验运动,不仅在艺术上与传统表现手法有更大的不同,而且在思想感情上也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相去更远,表现出与现代主义的天然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先锋派以马原为开端,这一开端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生存探索三个层面上同时进行.稍晚出现的有格非、孙甘露、苏童、余华、洪峰、北村等人.在小说中,他们对故事和意义进行消解,以话语欲望的表达颠覆了以人物为中心的故事模式,以叙述迷宫的设置来刺激读者的阅读期待.由于这些小说文本实验的超前性,被人们称为"先锋派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