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索心理测试和矫治在劳教工作中的实践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测试和心理矫治是现代心理学中的两个重要内容。用心心理学知识来测量、研究劳教人员的心理结构,不仅可以透视劳教人员“心病”所在,而且可以为矫正、治疗劳教人员“心病”打下基础。为进一步探索现代心理学在劳教工作中的实践与运用,本文就心理测量方法、测试结果分析、心理治疗初步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就劳教工作中如何实践与运用心理测试、心理矫治提出几点思考。 一、心理测量的基本方法 目前比较适宜测量劳教人员心理的是艾森克个性问卷,简称EPQ测试,该卷具有操作时间短、速度快、收效大、实用性广等优点。 EPQ测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团体辅导对新入所的劳教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效果。方法:对121名新入所的劳教人员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并在辅导前后分别使用SCL-90进行测试,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团体辅导前后比较SCL-90七个因子分、总分、阳性项目数都有极显著差异,三个因子的检出率有显著差异,二个因子的检出率有差异。结论:团体辅导能有效改善新入所劳教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情绪调控、适应环境的能力,可作为劳教人员心理矫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劳教戒毒人员都是吸毒史长,对毒品依赖心理很深的人,因此矫治工作也比较难做。因此,通过对劳教戒毒人员心理特点的分析,从根本上解除他们对毒品的依赖,从而从心理上和生理上戒除毒品。本文指出从心理特点的分析看,应对各个时段的心理特点,从思想、教育、心理上提出有效地矫治对策,从而提高劳教戒毒质量达到净化环境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劳教人员心理矫治是指劳教场所运用心理学知识、技术和方法,通过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措施,调节劳教人员情绪,矫正不正确的认知方式,消除其不良心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完善其人格的一种活动。心理矫治的历史悠久,人们对心理疾病的关注可追溯到两千年以前,现代心理矫治的产生,至今也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但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而劳教场所把心理矫治引入劳教人员的教育挽救领域,只是近几年的事。在短短的几年中,经过心理矫治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心理矫治工作在教育改造劳教人员的系统工程中初步显现出独特的作用,对矫正劳教…  相似文献   

5.
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劳教人员教育挽救质量的地位日益凸显,而作为劳教人员收容教育的第一站,劳教人员的心理呈现出情绪不稳、适应性差、易导致人身危险性等特点。目前,在入所教育质量提高的因素中,科学的、系统的、完善的教育改造质量评价的体系乃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而人所劳教人员心理矫治作为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样需要完备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6.
全面开展罪犯劳教人员心理矫治工作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司法部颁布了《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用一章7条阐述了“监狱应当开展对罪犯的心理矫治工作”。 罪犯劳教人员心理矫治是指监狱劳教所在教育改造和教育挽救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直接引入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罪犯劳教人员开展心理测验、心理评估,掌握罪犯劳教人员个体心理结构特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  相似文献   

7.
劳动教养工作,是一项教育人、感化人、挽救人的特殊事业,是一个重塑新人的心灵工程。劳教干警应着眼于研究劳教人员的犯罪心理结构、改造心理状态等心理活动及规律,为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从中找出管教工作的有效办法,以提高教育改造效果。 让我们先来看看心理学在管教工作上的使用价值。 用心理学的知识来研究劳教人员的心理结构,可以透视劳教人员的“心病”所在。从现阶段劳教人员的罪错类型分析,大致可分为财产型、滋扰型、性罪错型和吸毒型4种。财产型劳教人员个人主义思想严重,贪图享乐。滋扰型劳教人员表现为强…  相似文献   

8.
劳教人员逃跑是指劳教人员为逃避行政处罚,逃避监管,非法获得人身自由的一种继续违法的行为。这是劳教人员反社会性的心理在特殊情况下的延续和发展。以去年广东省逃跑劳教人员的年龄来看,均为21~25岁的年轻劳教人员。因此,研究劳教人员逃跑的心理变化规律,对做好劳教人员的思想转化,实现场所的安全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劳教人员逃跑的心理基础 劳教人员逃跑的心理基础,同其所处的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心理环境有紧密的联系。另外,造成劳教人员逃跑的外在因素,即逃跑的机遇,一般是由于劳教机关管理上的过失所造成的。 尽…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吸毒劳教人员的数量成倍上升,由于吸毒人员在生理、心理与其他劳教人员有明显不同,入所后表现为生理上反应迟钝、体质虚弱,有些伴有诸多疾病;在心理上觅毒行为强烈,认罪认错率低,抵触情绪大,厌恶学习、劳动,一旦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他们往往以自杀、自...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第二劳教所(以下简称山东省二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挽救质量这个中心,积极探索心理矫治工作模式,于2004年7月在劳教人员中成立了心理互助志愿者组织。在近8个月时间内,累计有100多人次心理互助志愿者向劳教人员提供400多小时的志愿服务,开通了一条启迪劳教人员心灵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1.
陈梦 《法制与社会》2013,(36):202-203,213
对实验心理学进行研究学习,是心理测试技术不断完善的必要知识储备。因此,本文先对心理测试技术进行概述,叙述了心理测试技术的生理学基础和心理理论基础;接着对实验心理学做了简要描述。然后联系心理测试技术对实验心理学中的情绪进行实验研究。最后总结了心理测试技术的应用趋势及其与实验心理学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劳教人员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大多数劳教人员适应环境能力差而挫折感强,表现出经常性的心理矛盾、困惑甚至心理障碍或疾患。劳教场所心理矫治工作是调适与矫正劳教人员各种心理问题,防范场所安全稳定、提高教育矫治质量、提升劳教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已成为教育工作科学化和创办劳教工作特色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当前劳教场所心理矫治现状的客观审视,探析进一步深化发展对策、提高其工作质量等问题作一探讨。一、现状扫描劳教场所心理矫治工作经过10多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经验和成效,加快了教育矫治工作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化…  相似文献   

13.
Guan W  Zhang QT  Ji JL 《法医学杂志》2004,20(3):152-154
目的采用目前较为成熟的人格、心理测量量表,研究戒毒劳教人员的人格特征、心理卫生状况。方法对16~61岁的508名戒毒劳教人员(其中男性258人,女性250人)进行MMPI、SCL-90的测试。结果MMPI测试显示男性戒毒劳教人员Hs、Pd、Pa、Pt、Sc、Ma均高于临界值,以Hs和Pa为最高;女性Hs、Pd、Pt、Sc均高于临界值,以Hs和Pd为最高。SCL-90测试显示戒毒劳教人员在各因子分上均高于中国常模,女性甚于男性。结论戒毒劳教人员普遍存在个性特征异常和心理卫生问题,男性者个性特征异常更为突出,女性者心理卫生状况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郑州市白庙劳教所是目前郑州市唯一收容“法轮功”劳教人员的劳教场所,自2000年1月开始收容“法轮功”劳教人员以来,在艰巨繁重的教育转化工作中,民警们认真学习,努力钻研,苦苦探索教育转化“法轮功”劳教人员的有效途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高度重视“法轮功”劳教人员的管理教育工作从指导思想和领导组织机构上确立教育转化“法轮功”劳教人员工作的突出地位,是白庙劳教所做好“法轮功”劳教人员教育转化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在收容、管理“法轮功”劳教人员之初,所党委就要求民警充分认识到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是一…  相似文献   

15.
对抗型劳教人员是指不认罪错,不服管教,违规违纪,不接受劳教所教育矫治的劳教人员。虽然此类劳教人员占收容总人数的比例不大,但他们行为异常,心理偏差,反矫治特征明显,给民警的管理教育工作造成极大困难,严重影响正常的所管秩序,是劳教场所安全稳定的重大隐患。根据我处2009年确定的64名重点劳教人员的违纪分类情况上看,其中:不服管理的29人,打架斗殴的7人,自伤白残的12人,诈病伪病的1人,其他类型的(包括所内盗窃、考试作弊等)15人。  相似文献   

16.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我们知道习艺劳动的目的是在于劳教人员通过习艺劳动培养劳动观念,促进世界观的改造。但是,强制性的劳动影响了劳动矫正功能的发挥,劳教人员面对习艺劳动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形成典型的心理症结,一定程度上制约开展习艺劳动的顺利开展。在此,本文通过分析心理现象和规律,运用心理效应的角度探讨如何调动劳教人员的劳动积极性,提高劳教人员劳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愉悦性,从而培养劳动习惯、矫正恶习,达到增强他们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当今,吸毒犯罪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自从吸毒这一丑恶现象在中国又死灰复燃以来,毒情呈逐步蔓延之势,给社会、家庭和吸毒者自身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由于吸毒劳教人员的成倍增长,加上吸毒劳教人员的心理、生理及行为控制能力差等特点,吸毒劳教人员自伤自残现象也较其他类型劳教人员要高得多,成为我们当前必须研究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经过了几年的调查研究、测试分析,较为系统地剖析了吸毒劳教自伤自残的成因、构成类型,以及防范处置等方面的问题,下面笔者就这些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供商榷。一、吸毒劳教人…  相似文献   

18.
吸毒劳教人员中的绝大多数吸毒史长,对毒品心理依赖程度深,违法犯罪史复杂,教育矫正的难度大。针对这些特点,我们从医疗戒治、康复教育、矫正管理等工作基础上,积极探索对吸毒劳教人员心理矫治的有效途径,对降低复吸率起了积极的作用。 我们通过长期的研究探索,认为建立一个符合教育矫治吸毒劳教人员、旨在降低复吸率的心理矫治模式,对我们教育挽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入所的劳教人员绝大多数心理压力较大,思想消沉,对未来缺乏信心,忧虑重重,个别人甚至对新的环境有一种恐惧感。具体表现为沉默寡言、脾气暴躁,侍机逃跑的欲望比较强,特别是初次劳教的人员更为明显。因此,必须加强对新入所的劳教人员进行心理调适,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安心改造。 (一)要加大认罪认错教育的力度,使新入所的劳教人员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罪错,树立改造好的决心。新入所的劳教人员,部分对自己所犯罪错没有深刻的认识,有的认为是自己机遇不好被公安局抓住了,有的认为自己是一时不慎犯下了过错,作劳动教养处理过重了或劳教时间判得过长,个别新入所劳教人  相似文献   

20.
周成武 《中国司法》2002,(10):26-26
“你看山那边那棵榕树下,那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有多少寒冷的夜晚里,多少母亲在流泪……”还没迈入阿克苏劳教二大队的大门,就听到劳教人员正齐声地唱着这首感人肺腑的歌。笔者于4月26日来到位于温宿县恰格拉克乡的这个劳教大队时雨后初晴、阳光明媚、空气清新,大地生机勃勃。伴着《大榕树》的旋律,我们来到了劳教人员学习生活的地方。宿舍里,每床被子有棱有角;教室里课桌上的书横看竖看一条线;食堂里,饭菜隔日一翻新花样……让人感到进的不是劳教队、而是纪律严明的军营。经大队长赛买提·买皮孜介绍,劳教人员虽然负罪在身、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