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初在福建考察工作时对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扎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作了重要指示,这对我们在新形势下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扎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先进性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地方各级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今年党建工作的各项部署,为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提供坚强保证。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到进一步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理论认识的新深化、工作实践的新拓展。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精神,阐释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必须实现的总体目标,必须完成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执政能力建设是决定执政党生死存亡的一项根本性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必须致力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党员干部要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不断加强党性修养,进一步增强执政意识,自觉提高执政本领,为构建和谐社会多做贡献,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4.
井岗 《奋斗》2005,(4):22-22,4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通过反复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党是一个有着56年执政经验、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努力加强党的建设,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把提升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在新世纪新阶段,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任务繁重、意义重大,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奋斗。我国各民主党派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参政党,同中国共产党有着长期合作、亲密友好的光荣传统。努力搞好同民主党派的关系,促进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关系的和谐,对进一步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秦慧杰 《奋斗》2011,(9):13-14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相似文献   

7.
蔡泉水 《党建》2009,(7):47-47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这是党中央总结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践得出的正确结论。“三观”是党的执政宗旨与执政形象的有机统一,而统一的关键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雷玖夏 《新湘评论》2004,(12):30-30
增强执政意识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前提。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这是总结世界各国执政党的兴衰成败以及无产阶级政党实践经验得出的一个深刻论断,充分揭示了牢固树立执政意识,不断增强忧患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笔者认为.增强执政意识,首先要增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开宗明义指出:“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并告诫全党“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决定》的表述,言简意赅,深刻地概括和揭示了我们党诞生、成长的历程,以及长期执政所面临的政党变革的巨大压力。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对马克思主义的服膺、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仅仅是少数知识精英…  相似文献   

10.
王冲 《学习月刊》2012,(12):137-139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也是党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我党历来高度重视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党的历届领导人对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都做过深刻的论述。胡锦涛同志曾指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从根本上说都来自于人民。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能否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1.
执政党执政都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环境的基础上运行其执政权力的,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须臾也离不开其生存和运行的环境,这是挖掘政党潜力,提高执政能力的基石。本文探讨了执政党与执政环境的一般关系,分析了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的新变化以及适应这些变化,提高执政能力应该作出的具体选择。  相似文献   

12.
论执政环境与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党执政都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环境的基础上运行其执政权力的,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须臾也离不开其生存和运行的环境,这是挖掘政党潜力,提高执政能力的基石.本文探讨了执政党与执政环境的一般关系,分析了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的新变化以及适应这些变化,提高执政能力应该作出的具体选择.  相似文献   

13.
执政党执政能力对维护其执政地位具有决定的作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提高行政效率、降低执政成本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个环节来认识,表明执政成本对执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建盛 《奋斗》2010,(4):3-5
<正>当前,我省同全国一样,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做好政法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具备了更多的有利条件。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政法机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不会减轻、只会加重。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政法机关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神圣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政法机关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着眼于解决影响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
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在社会政治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和谐党群关系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现实要求。我国党群关系的主流是和谐的,但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党群关系和谐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和提高党的执政效能等方面探索构建党群关系和谐发展的路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近年来,西宁市城西区重视抓基层、打基础,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方针,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以农村、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机关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努力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相似文献   

17.
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化时代。全球化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也给我国政治体制以及党的执政方式与执政能力带来多方面的挑战,为加强执政党建设,保证党的执政安全,必须加强全球化背景下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8.
论反腐倡廉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是寄生在党和国家健康机体上的毒瘤,如果任其泛滥,必然会使党的执政基础遭到削弱,党的执政地位产生动摇。反腐倡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能否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在政权机构内部蔓延,能否在政权运作中形成一套科学、严密、规范的防腐反腐机制已成为衡量一个阶级、一个政党是否具有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执政党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为保证。  相似文献   

19.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在正确的执政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没有正确的执政理论,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执政实践;只有在正确的执政理论指导下,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由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学术带头人、教授、党建硕士研究生导师王光华主持完成的“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重点项目(2005年度)”的最终研究成果:《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建设研究》(专著),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专门研究党的执政理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好书。该书具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20.
加强党的先进执政能力建设,能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更好地统一于党的建设的伟大实践,更好地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效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