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红 《台声》2001,(6):4-5
“今天,清华大学校园里春光明媚,万物更新,充满着蓬勃朝气。来到你们中间,我仿佛年轻了许多,心情特别高兴……” 4月 29日,中国著名学府清华大学隆重举行建校 90周年庆祝大会,国家主席江泽民到会祝贺并发表重要讲话,朱 ?基、胡锦涛、李岚清等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庆典。海峡两岸清华大学(北京清华大学和台湾新竹清华大学)首次结束各自纪念校庆的历史,在北京携手共庆了这一辉煌时刻。 一 春意融融的清华园清新俊逸,巍峨壮丽的校门、古色古香的清华学堂的匾额、美轮美奂的欧洲古典式的大礼堂、绿荫满窗的大图书馆点缀在水木清华、荷…  相似文献   

2.
两岸大学多同名历史的风云变幻,使海峡两岸出现了很多看似相识却陌生的事情。就拿大专院校来说吧,大陆有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和暨南大学,台湾也有这些大学(东吴大学英文名称就叫苏州大学)。台湾清华的校史从北京清华开始算起。在介绍台湾清华大学前,先说一段历史故事。1948年冬天,清华大学还在上课,人民解放军突然从南口进至北京西郊,与国民党守军在学校墙外交火。不久,国民党军队退守城内,清华园因此被解放军掌控。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碰巧于前一天入城公干,当时交通断绝,只好留在城内。蒋介石眼见局势不妙,就派飞机把梅…  相似文献   

3.
始建于1911年的清华大学位于北京西北郊,原址曾是清代皇家的几处园林遗址。其前身是"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最初是利用美国退归部分"庚子赔款"而建的,1912年改为清华学校。  相似文献   

4.
“半国英才进清华",清华大学,淳朴如初的环境,水清木华的校园,大师云集的学术殿堂,群贤毕至的高等学府,还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令莘莘学子神往。那么,在清华园里求学的浙江籍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追求是什么呢?前不久,笔者采访了其中的几位。  相似文献   

5.
清华园里□读书贺承军在曾昭奋先生的《清华园里可读书?》之后,又有资中筠先生忆《清华园里曾读书》(两文分别见《读书》1994年第七期和1995年第一期),均谈及清华园读书的新事和旧事。我生也晚,学也无多,在清华读书至今已十余载,对母校的历史,却仍旧很陌...  相似文献   

6.
无障碍,一个与人文与科技密切相关的课题.在清华大学105年校庆到来之际,它成为清华园热议的话题之一,为清华旷久的“人文日新”精神又增添了一抹炫丽的色彩. 四月的清华园,柳绿草长,荷叶连连,牡丹竟放,生机一片.欢迎校友返校的大红条幅挂满各院系的楼前,一群群皓首童颜的老校友故地重游,回家团聚的热情在这个写满自豪的校园里弥漫着……就在此时,一条临时搭建成的无障碍通道,铺着大红色的地毯,盛装般地出现在清华大学主楼二楼的报告厅门前,为轮椅代步者、为步履蹒跚者,架起了一道能平步顺畅地登入“学术殿堂”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荷塘夜色     
到清华来,最惦记的就是朱自清笔下的荷塘。这方不大的水域在近春园内,而近春园乃是号称“园明五园”之一的熙春园的一部分,原是康熙的行宫,后几经易手及八国联军战火祸及,目前仅剩一个湖水环绕的小岛和听起来有些遥远神秘的名字,也算是历史的孑遗了。  相似文献   

8.
章诗依 《今日广西》2014,(10):24-25
抗战爆发前的清华园,在清华子弟的回忆中,许多地方草高林密,灯影稀疏,夏夜里蝉鸣蛙叫,孩子们或上树粘知了,或下河摸鱼虾,充满田园野趣。  相似文献   

9.
步入清华园,立即感到这座拥有90年悠久历史的著名高等学府,正进行着一场重大的变革。清华正由一所理工科院校向文理兼备的综合性大学迈进,清华人的目标是:在2011年,即清华建校100周年之际,向世人庄严宣告,清华大学步入了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亚洲华尔街日报》曾刊登过一批著名的大学校长和学者评选出的前10名共12所世界一流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密歇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巴黎大学、东京大学。这些世界一流大学全部是学科齐全、文理科兼备的综合性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从名称上看似乎是一所理工科学院,实际上它不仅有理学院,还拥有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学院或学部,是一所综合性大学。而且现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和语言学在全美高校中名列第一。麻省理工学院的校长曾说:“没有一流的理科,就没有一流的工科;没有一流的文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  相似文献   

10.
正在清华大学到基层去的就业引导计划下,和一批批清华学子一样,陈宇航选择来到了当时从未到过的肇庆,一来就是整整十年。他没有辜负母校的期望,组织的信任,从机关到基层,突破难关屡创佳绩。十年前,他从清华园来到砚都肇庆,满腔热血深入祖国需要的地方;十年后,他在鼎湖扎下了根,踌躇满志想在基层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4月23日,对于两岸清华人来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母校清华大学在这天迎来了她105岁生日。105年前,清华大学前身—清华学堂作为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而成立。众所周知,因国民党败退台湾,清华人也因此分隔两岸。1956年,梅贻琦先生利用清华基金会经费在新竹成立了台湾清华大学。随着两岸关系不断缓和改善,两岸清华的交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05,(8)
1991年,溧阳市成为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14年来,已有300多名清华学子踏上溧阳的土地,完成了上百项研究课题和攻关项目,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2001年,溧阳被清华大学授予“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十年贡献奖”,2004年又被清华大学授予“清华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工作先进奖”。共建人才纽带多年来,溧阳通过清华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这根纽带,与清华大学多层面、多条线、多学科地广泛联系,充分利用清华的人才优势为地方建设服务。先后从清华大学引进了12名本科毕业生,他们中许多人现已成为总经理或是企业高层领…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6,(11)
正5月15日,以"经济合作创新发展"为主题的清华海协十周年特别活动——两岸青年发展论坛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举行。活动由清华大学学生海峡两岸交流协会主办,清华大学港澳台办公室、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清华大学校团委承办。台湾中研院院士、台湾大学财经系教授管中闵,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德昇、清华大学台湾研究员常务副院长殷存毅、清华海协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樑、清华大学台湾校友总会会长李祖嘉、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副  相似文献   

14.
在闻名遐尔的清华校园内,有一支一流的保安队伍———北京保安总公司文安分公司驻清华大学保安中队。这支虎虎有生气的年轻队伍,担负着清华大学的门卫管理,校园巡逻,重点区域部位、高科技产业区的守卫等工作。自1992年入驻至今,已牢牢的在清华扎下了根。在维护学...  相似文献   

15.
肖军 《台声》2011,(5):16-20
4月24日,两岸清华大学迎来百年校庆。不论对于清华或是两岸,这一天都是充满荣光而意味深长的特殊历史时刻。百年于一所学校而言,正所谓根繁叶茂之时。北京清华,台湾新竹清华,回首百年,环顾两岸,两岸清华在共同承载民族的屈辱和希望之时,同样见证着两岸关系的风起云涌、岁月沧桑。  相似文献   

16.
周培源传略     
三在周先生游学美欧期间,清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28年清华学校易名为国立清华大学,由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升格为国立高等学府。清华学校改办大学之议始自1916年,但当时议而未行。“五四”运动以后,清华同仁要求改办大学的呼声又起。1921年学校始停止招收中等科学生,1925年又在学校内设大学部,同年招收一百名学生,是为清华第一期大学生。现在著名的科学家王淦  相似文献   

17.
金凤 《青年探索》2002,(1):57-58
在清华结情缘 这时,一件影响她一生的事情发生了,她认识了正在清华外文系三年级上学的钱钟书。 那是1932年春天,清华园的丁香、紫藤盛开,幽香袭人。和杨绛同来清华借读的一位同学是钱钟书的亲戚,带钱钟书来到古月堂门外。清华校规,男生不许进女生宿舍。杨绛刚从古月堂钻出来,便见到了钱钟书。 钱钟书当时已名满清华。1929年,20岁的钱钟书报考清华外文系,中、英文极佳,只是数学考了15分。校长  相似文献   

18.
1989年10月中旬,北京清华园。彼时,辽宁省组织一批财经、金融领域的骨干去清华大学参加技术改造培训。我那时正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读大四,听说家乡来人,于是很快和他们取得了联络。来自沈阳市财政局的那洪宇在一行人中年龄最小,只比我大半岁。由此我们相识了,并成为一生的挚友。  相似文献   

19.
自1931年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直至逝于台湾,他一直服务于清华,因而被清华学人深情地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和"两岸清华校长"。清华人对于梅老校长的崇仰,如一位校友所言:"清华人对梅先生孺慕情深,像听戏的人对梅兰芳一样入迷,我们却是另一种梅迷。"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期间,我社先后采访了杨振宁先生、杜维明先生和凌峰先生。他们分别从北大说开去,谈话涉及广阔的领域,有很深刻的见地。现编辑成一组纪念专辑,作为上一期北大百年校庆纪念专题的补续。日前,记者有幸在京采访到前来参加北大百年校庆的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就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等问题,杨教授谈了自己的看法。杨教授说,我是西南联大毕业的,后来在清华研究院又读了两年。父亲以前是清华大学的数学系教授,我小时候是在清华园里长大的。记得冬天时,常常和小伙伴们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