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当前不断推进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已然成为题中之意。国家治理现代化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价值诉求,但面临生产方式、文化因素和制度安排等方面产生的建设困境,通过践行生态人类中心主义、调整社会生产方式,加强生态治理制度化等措施,进一步促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步骤,建设美丽中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追求,两者之间存在着逻辑目标的一致性,所以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进路中必然蕴含着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理性。建设美丽中国不仅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取向目标。因此,在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路径选择中,一要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二要大力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三要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  相似文献   

3.
生态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目前生态治理单向度市场化倾向较为严重,"市场失灵"现象较为普遍。为此,从国家和政府层面加强治理,纠正"理性经济人"单向度经济个人主义,培养"理性生态人"、驾驭和导控资本、建设生态型政府、构建生态协同治理体系、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可以选择的路径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加大中西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治理和农村贫困治理成为弥补生态文明建设和民生领域短板的重要举措,建立生态与民生相互促进并加快改善的机制成为中西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乡村治理的基本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西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乡村关系逐渐由指导关系为主演变为合作关系为主,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村级治理体系逐步建立和健全,村民小组(自然村)的自治功能逐渐强化,村级集体经济开始发展壮大,村民主体性的激发机制逐步完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阶段,必须顺应这些变化并进一步提高其乡村治理绩效,以促进这些地区的共同富裕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实践与理论探索,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重要启示在于,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应当笃定指导思想、坚信领导核心、聚焦民生取向和完善制度建设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实践探索的重大理论成就,其理论价值在于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深化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丰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论断和新目标,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党政协同共治是创新生态文明治理的中国模式与中国道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政策、党内法规、国家法律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互动模式,并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形成了三者互联互动的新格局。从文本关系来看,党的政策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居于引领地位,是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制定、修订的依据;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通过制定依据、转致条款、请示报告程序等实现紧密衔接。从实践运行来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分别以党内、党外为着力点,通过直接与间接两种路径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的规范化、法治化。  相似文献   

8.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创新,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家治理现代化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五位一体"建设,是放飞中国梦的现实要求。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需要深刻领悟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本质,定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节点,勾勒促进"五位一体"协同互动的战略路径,进而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9.
"两化"即现代化与后现代化。在现代化与后现代化显著张力的影响下,这两个阶段的叠加对我国国家治理提出特殊挑战。透过国家治理体系这一基本分析框架来看,这些挑战具体表现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领域面临的几个难题。准确认识问题是成功解决问题的前提,认识"两化叠加"的特殊环境,准确把握这些难题,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统一战线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在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具有成员众多的包容优势、载体丰富的组织优势、人才荟萃的智力优势、联系广泛的资源优势。从历史逻辑看,统一战线不仅深度参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建立,而且有效促进了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统一战线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促进基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现代化、促进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现代化、促进基于社会公平的社会现代化、促进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现代化,同时统一战线还要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为推动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1.
马莉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0,(1):83-92,113,M0005
本文立足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这一内嵌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化观作为理论逻辑起点,探寻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向。本文认为以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的习近平生态治理观所提供的"中国实践",从生态治理制度体系建设、多元主体参与的生态治理格局的构建、平等均衡的全球生态治理系统的推动等方面为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思想引领,是激发国家生态治理效能的根本之道,因而也将是一场人类文明的生态转向意义上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2.
公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动力、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危机,公民逐渐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愿在增强。而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生态治理已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完成与推进,政府、社会和公民的治理共同体需要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不断沟通、对话与合作。当前,公民有效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仍存在一定障碍,如制度供给的缺乏、参与平台不够丰富、理想化共识缺失等。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参与主体条件以及培养社会自治生态文化等途径,可有效提升公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对巢湖综合治理与保护性开发利用的升华。基于对巢湖生态现状客观评估以及巢湖保护治理存在问题分析,研究示范区建设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向,探索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重塑合理的生态空间格局,为大湖治理提供借鉴案例。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的自觉和主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历经十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新时代,我们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国家绿色发展之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而实现人类世界的永续发展。剖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态蕴涵及其世界意义,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三地覆盖空间污染比较严重,区域空间生态备受关注。实施京津冀包括雄安新区在内的生态优先国家战略,实质是党和国家对我国面临的传统农业文明同现代工业文明之间的脱节掣肘而做出的积极回应。京津冀区域生态空间协同治理能深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能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当实践载体,能使生态资源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凸显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以人为本"。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行为方式,筑守区域生态空间治理的社会基础。优化公共权力顶层设计的系统功能,强化区域生态空间协同治理的政治意蕴。完善利益互惠共享市场机制,形塑生态共融命运共同体。健全多元参与衔接机制,促进生态共享协同共治。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1月和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都对云南努力建成“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提出了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是我们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新时代十年,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绿美云南建设全面开启,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持续夯实。新时代新征程上,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仍面临突出问题,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正>刘遗伦(本刊记者,以下简称"刘"):社会治理体制与国家治理体系是什么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什么特别强调创新社会治理体制?龚维斌(以下简称"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说法,国家治理体系是国家制度体系,具体说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五位一体"的制度体系,加上党的制度建设,叫做"5+1"的制度体系的总和。其中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按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格局来讲,社会建设是"五位一体"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随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科学典范,是推动当代中国生态治理的科学指南。认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于深刻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历史演进,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方向,指导我们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合肥市在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中进行了多年探索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仍处于“关键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亟待提升等问题依然存在。合肥市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要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要量化明责,加强环境检测;要全程监督,压实主体责任;要优化环境,强化科技支撑;要区域协作,融入长三角共保联治。  相似文献   

20.
宗教界代表人士是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信教群众的桥梁纽带,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时代要求,是对宗教认识发展的必然逻辑。国家治理视域下,通过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在国家治理建设中的作用分析,更好地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需要从三个方面努力,即注重培养宗教界代表人士服从国家法律和制度,注重引导宗教界代表人士发挥自身优势,注重进一步创新宗教事务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