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向华 《探索》2003,(3):32-33
胡锦涛同志在《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一文中指出:“回顾我们党的奋斗历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都根据人民的意愿和事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具有感召力的目标,并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为之奋斗,这是我们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政治领导艺术。”这段论述的核心思想是说实施目标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一个重要的政治领导艺术。所谓目标领导就是党制定符合人民愿望的发展目标,以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使党的任务顺利完成。把目标领导提升为重要的政治领导艺术,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目标领导方法的正确理解,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目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同志指出:“回顾我们党的奋斗历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都根据人民的意愿和事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具有感召力的目标,并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为之奋斗。这是我们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政治领导艺术。”认真领会这一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深刻把握这一政治领导艺术的深刻内涵,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全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党的政治领导核心是政治方向的领导,这种政治方向首先要靠党的奋斗目标来体现。无论是革命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人》2011,(Z1):76-77
<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发展进步,必须有自己的战略目标。善于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具有感召力的目标,并团结带领广大人民为之奋斗,这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时代要求与战略全局出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准确把握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是全会的一个重大贡献和突出亮点。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形成发展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和形成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从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必须清醒认识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我们党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力有了显著的增强,人民生活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建设现代化国家如此,建设具有现代治理能力的基层党组织亦如此。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一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把"全心全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当前党的作风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归根到底都是由脱离群众造成的。贯彻六中全会《决定》,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核心问题。一、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在我们党的长期奋斗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艰苦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对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保持党和国家政权永不变质具有重大意义。”认真学习和贯彻《决定》,就要求我们发扬不畏艰难、奋斗拚搏、克己奉公、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为实现新世纪的三大任务不懈奋斗。一、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从建党之日起,我们党就把艰苦奋斗看作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革命胜利的法宝。早在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中就指…  相似文献   

9.
《党课》2009,(8):34-35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中国特色社会主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体现了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相似文献   

10.
《求是》2015,(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目标,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之奋斗,这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奥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11.
周明生  蒋海益 《唯实》2012,(1):53-57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长期奋斗矢志不渝的目标。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建设思想极为丰富,涵盖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目标、现代化动力、现代化实施步骤、现代化战略关系、现代化建设中的发展观等诸多方面的深刻阐述。与时俱进,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则是党的现代化建设思想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2.
《党建》2003,(4)
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们党对自己一贯坚持和实行的发展人民民主的方针的新总结、新概括。全党同志都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纵观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任何一种类型的政治文明都有鲜明的阶级性。我们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由我们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牢牢把握这一点极为重要。如果这一点把握不好、把握不牢,走偏了方向,不仅政治文明建设很…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80年的奋斗历程。80年来,我们党肩负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重任,领导中国人民从事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业绩,积累了无比宝贵的丰富经验,赢得了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在庆祝中国共产党80华诞的时刻,总结80年历史经验尤其是从哲学的高度总结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继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党一贯重视从哲学的高度总结历史…  相似文献   

14.
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也可以看作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转型。国际环境变了,历史方位变了,党的建设的任务也要跟着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5.
艰苦奋斗历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之一。在全党和全国人民迎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关键时刻,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一次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这对于我们党的建设、经济建设及各项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共产党产生、发展和存在的永恒主题。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率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取得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辉煌成绩,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所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正确,在于党在奋斗的每一历史阶段中,都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维系党的生命,永葆青春与活力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社会主义中国富强起来,这是我们党的庄严使命,也是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目标。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快发展已成为全党全民共同的心声。  相似文献   

18.
一、充分认识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的重大意义 首先,这是准确把握党的历史方位作出的战略决策.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两大转变:一是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二是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由于这两大转变,使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由于地位和环境的变化,党的功能、目标、任务、活动方式、与国家的关系等等,与执政以前相比,都有了根本的不同.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执政环境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9.
, 《理论导报》2013,(3):59-59
答题思路:第一,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从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看,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看,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20.
一、从历史环境和任务的角度,指出“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