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出任红二十八军师政治委员1935年2月1日,时任中共鄂东北道委少共书记的方永乐,率领鄂东北独立团,千里转战,来到皖西六安县与立煌县(现名金寨,下同)交界处的青山镇抱儿山下的抱儿山村,将省委的一封信交给了时任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书记的高敬亭。省委指示信的大意是:根据党中央指示,红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旗帜,从鄂东撤离鄂豫皖苏区西进,  相似文献   

2.
1934年8月下旬,徐海东率红25军主力3000余人,从皖西西进鄂东,途经英山,于30日进逼英山县城。因前去侦察英山县城驻兵情况的侦察员尚未回来,徐海东便命令部队占据有利地形待命。  相似文献   

3.
获悉党中央消息 为了扩大红军的政治影响,1935年6月底,徐海东率部跨过终南山,步步逼近西安。7月14日,挺进至距西安20多公里处的引驾回(又称接驾回)。徐海东得到一个重要情报,毛炳文、于学忠两个军,置红25军于不顾,开往甘肃,说明那里有更大的红军。这红军是从哪里来的呢?徐海东正在分析不透时,只见一个参谋喜孜孜地送上一份7月12日的《大公报》,接过来一看,上面登着一条非常重要的消息: “松潘西南连日有激战,共军一、四方面军正向松潘方向流窜……”  相似文献   

4.
江渭清(1910—2000),湖南省平江县人。1929年入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湘鄂赣红军独立师连政委、平江保卫大队政委、红十六军第七师团政委、中共咏生中心县委书记兼边区政委、中共湘鄂赣西北特委书记兼湘鄂赣省苏维埃西北代表团主任、中共鄂东南道委书记等职。在戎马倥偬的革命生涯中,江渭清曾转战湘鄂赣边,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5.
江渭清(1910—2000),湖南省平江县人。1929年入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湘鄂赣红军独立师连政委、平江保卫大队政委、红十六军第七师团政委、中共咏生中心县委书记兼边区政委、中共湘鄂赣西北特委书记兼湘鄂赣省苏维埃西北代表团主任、中共鄂东南道委书记等职。在戎马倥偬的革命生涯中,江渭清曾转战湘鄂赣边,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6.
“革命就像这大别山, 风吹不倒,地震不摇!” 1932年9月底的一天,在湖北省英山县西界岭一带,枪声、炮声、手榴弹爆炸声、冲杀声响成一片,山上山下,到处是硝烟。红9军第27师师长徐海东正奉命率部在这里阻击敌人,掩护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阻击战已打了10多个小时,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但敌人的兵力越来越多,已十多倍于红军,形势越来越严重。 第27师的3个团已被敌人完全分割,徐海东直接掌握的只有第79团,另两个团由师政委和副师长率领,且情况不明。当时红27师没有电话、电台,相互间联络只能靠通讯员和号兵。 “号兵,吹号同政委和副师长联系。”徐海东大声对号兵说。 号兵挺着胸,鼓足了劲,嘀嘀嗒嗒吹了一遍又一遍,但对方始终没有回音。徐海东派出去联络的人也没有找到另两个团的踪影。徐海东  相似文献   

7.
攻克下马关     
1936年6月初,英勇无敌、所向披靡的西征红军右路军红十五军团,在军团长徐海东、政委程子华率领下进入宁夏,开始执行西征第二阶段夺取宁夏(不含银川),建立和巩固陕北根据地的任务。红十五军团七十三师、七十五师等部,从陕西定边一带,经盐池县南部麻黄山、大水坑等地,直插宁夏豫旺县境(今同心县)。6月11日夜,红七十五师师长陈锦秀、政委常玉清率部兵临下马关城下。  相似文献   

8.
马定荣 《党史纵览》2003,(11):18-19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古河镇。 古河镇地处安徽省东部的和县、含山、巢县、全椒四县交界处,是国民党第五督察专员公署所在地。1939年12月下旬,日军第六师团团长谷寿夫集中日伪两千余众分数路向滁县全椒地区“扫荡”。深入皖东敌后抗战的新四军四支队驻在全椒县周家岗,支队司令员徐海东根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的指示,率领四支队第七、第九两个团奋勇抗击,取得了有名的周家岗反“扫荡”胜利,九团一举收复了古河镇。国民党第五专员公署专员李本一在日军进犯下,率部不战而逃,而对新四军则蓄意制造磨擦。徐  相似文献   

9.
5抗日战争全而爆发后,徐海东出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率部先头抵达的687团,参加了平型关大战.  相似文献   

10.
由来:落实"人努力"要求2006年1月13日,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永安市小陶镇八一村视察,作出了"政策好,天帮忙,还得靠人努力"的重要指示;同年3月12日,又给八一村党支部书记朱光木和老支书刘茂千回信;2007年3月10日,胡总书记在永安市委、市政府和八一村党支部书记朱光木的去信上作了“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创造新业绩”的重要批示。  相似文献   

11.
首战平型关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的炮声,震动了全国,要求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呼声更加高涨,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共/“党联合抗日的主张。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红十五军团改编为第115师344旅,徐海东任旅长,黄克诚任副旅长(到职时改为旅政治委员)。下辖第687、第688两个团。红十五军团改编后,即开赴抗日前线,迎战华北日军。9月24日夜,第115师进入平型关设伏阵地。第344旅的任务是断敌退路和阻击关外可能来的援敌。根据师部指示,徐海东命令第687团埋伏在平型关左翼,断敌退路;第688团作预备队,防备…  相似文献   

12.
说起红25军,人们自然会想起大名鼎鼎的徐海东、吴焕先、徐宝珊……但是提起徐海东让“位”.不当军长当副军长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3.
“黄安的赵赐吾、麻城的邱江甫、黄陂的臭豆腐。”这话分别说的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三位传奇式的英雄。“黄陂的臭豆腐”说的是徐海东大将。赵赐吾参加过黄麻起义,当过赤卫队长,红军团长,人称“游击大王”,曾以“一两血肉一两银,一两骨头一两金”遭敌通缉。1932年1月,他率部攻打麻城青山王阁时不幸英勇牺牲。可他的革命故事,至今仍在红安、麻城一带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4.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曾经建立过五支红九军。闽西红九军:1930年3月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正式成立了闽西苏维埃政府。为统一对闽西红军的领导,闽西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会于3月底在龙岩组建了一支正规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全军共编6个团,3000多人,2000多支枪。1930年4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闽西苏维埃政府军委将红九军改称为红十二军。唐山红九军:1930年3月,在中共北方局军委书记张兆丰和兵委负责人薄一波领导下,派谷雄一、李志敏到驻唐山的晋军第四军第十师第二一四团,准备发动兵变。队伍的番号上级决定叫北方红军第九路军,3月4日,正要举事,  相似文献   

15.
1978年9月25日,广东惠州地区检察分院的麦子灿给时任省委第二书记的习仲勋写了一封批评信,措词用语之尖锐、尖刻,超出上下级的容忍度,非一般人所能承受。信的开头就充满火药味:我同你不熟悉,也未见过面,只听过你讲话的传达,只见过你的指示发表在报纸上。但从上述的接触中,  相似文献   

16.
徐海东(1900年-1970年),湖北省黄陂县人,窑工出身。1925年入党,参加过北伐和黄麻起义。自代理排长一级级干起,解放前曾任红15军团军团长,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4支队司令,解放后一直养病。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毛主席多次说过:“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徐海东快马加鞭去见毛泽东 1935年9月20日徐海东指挥红十五军团,在陕北劳山经过6个多小时的激战,一举歼灭敌人一一O师三千多人,取得了大胜利。此时也正是徐海东等人焦急盼望中央红军到来的时候。 …  相似文献   

17.
踏上长征路     
1934年4月16日,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在立煌县的豹子岩会师。根据中共鄂豫皖省委决定,红二十八军再次编入红二十五军,合编后全军官兵共3000余人。军长徐海东,政治委员吴焕先,政治部主任郭述申。此时,我被调到军长徐海东身边,当他的参谋,不久被任命为二二四团一营营长。从此,我便在军长徐海东的指挥下,参与反国民党军队“围剿”的战斗,并随他踏上长征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正徐海东大将是卓越的军事家,一生战功赫赫,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徐海东与毛泽东初识在陕北。毛泽东称赞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徐海东也非常崇敬毛泽东,他们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把张村驿打下,大家一块去见毛主席"1935年9月初,徐海东率红二十五军经过10个多月的艰苦跋涉,终于到达陕北根据地,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不久,红二十五军和陕北红二十六、  相似文献   

19.
1941年秋天,担任新四军五师十四旅政治委员的张体学,率领十四旅四十二团,从(黄)陂(红)安南东进鄂皖边,转战在鄂东的蕲(春)黄(梅)广(济)和皖西的宿(松)太(湖)望(江)地区,有力地支援了安徽新四军二师兄弟部队的反顽作战,同时大大推动了鄂皖边地区的抗日斗争。下面记述的是他率部在黄梅进行的两次战斗。  相似文献   

20.
剑钧 《党史文苑》2001,(1):39-42
窑工出身的徐海东大将,一生战功显赫,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予他很高评价。毛泽东曾称赞他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红军的领袖"、"对中国革命有过大功的人"。周恩来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非常关心和爱护徐海东,徐海东也十分尊敬周恩来。他们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并为后人颂扬。在陕北苏区,周恩来极力支持徐海东解决红二十五军所谓"反革命嫌疑犯"的问题。"西安事变"爆发后,周恩来命令徐海东:"红十五军团要迅速开到商州一带",援助东北军和西北军。临走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