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7年1月20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在延安成立。抗战8年间,抗大共培养了20多万名党政干部,成为抗日战争时期革命干部学校的典范,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留下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抗大趣事。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山两地处华北抗日前线,八路军首先挺进山西,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先后在晋东北、晋阿北、晋东南等地区建立起了抗日根据地,从1939年1月至1945年10月,抗大总校、抗大第一分校、抗大第六分校、抗大第匕分校、抗大太岳分校、抗大太行分校、抗大太岳陆军中学、抗大第七分校陆军中学先后和山西的几个根据地开办,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是一所专门培养抗日军事政治干部的学校。毛泽东深知,抗日战争的胜利需要千千万万的干部,所以他对抗大情有独钟。本文搜集、整理了毛泽东给抗大的题词、书信等手迹共19件,其中相当一部分从未公开发表过。从毛泽东的各种手迹看,他给抗大的这些手迹虽不是为抗大所题的全部,但也堪称颇丰。  相似文献   

4.
回忆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讲演——纪念抗大建校六十一周年奚定怀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是抗日战争时期大批培养革命干部的摇篮,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是抗大的创建者和指导者,他在抗大集会上的多次讲演,反映着这一光辉历史业绩。抗日军政大...  相似文献   

5.
杨树  李青 《共产党员(河北)》2021,(7):F0002-F0002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创办的培养军政干部的最高学府,毛泽东同志亲自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1939年,抗大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离开延安,挺进华北敌后办学,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创造了世界军事教育史上的奇迹。1940年11月,抗大总校转移至邢台县(今信都区)浆水镇一带,开始了正规化建设,指导全国各分校改进工作,培养了二十余万名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  相似文献   

6.
<正>抗日战争时期,杨国夫这个名字在清河、渤海军区老幼皆知,他带领八路军战士打鬼子,促生产,巩固了清河渤海平原抗日根据地,是我军一位身经百战、英勇顽强、屡建奇功的将领。挺进山东清河,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杨国夫于1937年12月被选送抗大学习。1938年5月初,抗大学习结束后,杨国夫与50多名干部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延安,向山东敌后进发。5月16日,杨国夫等经过艰  相似文献   

7.
今年6月1日是抗大建校80周年纪念日。抗大,暨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是党中央和毛泽东亲自缔造的一所革命大熔炉。她是听着抗战的炮声而创建,伴随着日本投降而停办。在历时近十年的艰难办学中,培养出10多万名文韬武略,英勇善战的将帅人才和出类拔萃的政工干部。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抗大以其鲜明的教育方针、独特的办学模式、出色的教育成果,与中国的黄埔军校、美国的西点军校和俄罗斯的伏龙芝军事学院并称为国际一流军事院校而蜚声海内外,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抗大所凝结和锤炼的抗大精神更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伟大宝藏。  相似文献   

8.
抗大精神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生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国历史文化相结合的艰难探索中,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而且内蕴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新时代,重温抗大精神,溯源抗大精神的生成逻辑和内在机制,既是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忠实...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抗战前夕成立的抗大,在办学十年间,把大量不同信仰的爱国知识分子聚集起来,一方面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计划,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另一方面积极在敌后开展抗日宣传,参与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不仅扩大了抗大在敌后民众中的影响,而且粉碎了国民党污蔑共产党武装力量不事抗日、热衷内战的谎言,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5,(7)
<正>进入抗日战争后,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与持久抗战的需要,迅速培养大批既有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德才兼备干部的任务,摆在了中国共产党的面前。抗大是毛泽东主席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亲自倡导和主持创办的一所专门为抗日战争储存、培养、输送军政干部的学府,是革命的大熔炉。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抗大创办9年,由最初的数百人,直至发展成为拥有12所分校、数万名学员,先后为各个抗日根据地输送了10万余优秀儿女。他们中既有能征善战、统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毛泽东亲自创办的一所专门为抗日战争储备、培养、输送干部的军政学府,9年时间里,它由最初的千名学员发展成为拥有12所分校、数万名学员的革命"大本营",先后为各抗日根据地输送了10余万优秀儿女,其中既有能征善战、统领千军万马的高级将领,也有披坚执锐的基层指挥员,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毛泽东运筹抗大办学大计1936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刚刚半年,日本侵略者此时又把魔爪伸向了华北,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  相似文献   

12.
张际春同志是我党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优秀政治工作领导干部。他生前是党的七届候补中央委员、八届中央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抗大政治部主任,十  相似文献   

13.
66年前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是毛泽东亲自创办的一所专门为抗日战争储备、培养、输送干部的军政学府,创办9年,由最初的数百人,发展成为拥有12所分校,数万名学员的革命“大本营”,先后为各个抗日根据地输送了10万余优秀儿女,他们中既有能征善战、统领千军万马的高级将领,也有基层指挥员,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抚今追昔,毛泽东亲自关怀抗大的事迹永载史册。拍板建校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苏维埃根据地,刚刚立足。与此同时,日本侵略者在占领我东三…  相似文献   

14.
正读过《党史文汇》2013年增刊载《毛泽东在"抗大"讲演全纪录》(以下简称《抗大讲演》),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份活的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之作。《抗大讲演》具体涉及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群众生产、生活、抗日斗争的具体事,但这不是聊家常、说闲话,而是严肃的政治话题,讲的是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它和书本上的马克思主义不同,它存在于实践中,是"在群众生活群众斗争里实际发生作用的活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曹慕尧  田惠 《党史纵横》2008,(8):38-38,51
1938年初,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员即将毕业奔赴前线,可此时,长期在抗大担负学校教育工作的干部,却有许多闹起思想问题来,大家不安心留在后方,纷纷要求上前线,和学员一起挺进敌后,直接参加抗日战争。由于思想波动太大,影响到第四期不能开学,当时主持抗大实际工作的罗瑞卿教育长(不久后担任副校长)在向毛主席汇报时,提请毛主席给干部们做做思想工作。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在松滋县西南部的庆贺寺山乡,有一所按“抗大”宗旨、“抗大”精神办起来的学校——湖北省第四区简易师范。这所学校表面上是四区专员公署所办,实际上是在中共中央长江局董必武的指示下,由我党领导的一所培养抗日干部的学校。1937年2月,学校在荆州创办。1938年7月,专员兼校长的邵汉元任命专署秘书田绥祥(我党地下党员)为教导主任,代行校长职权。  相似文献   

17.
张际春是我们党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优秀政治工作领导干部、党的七届候补中央委员、八届中央委员。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抗大政治部主任、十八集团军野战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务;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曾任第二野战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文化大革命”前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和国务院文教办公室  相似文献   

18.
正屯留县岗上村抗大一分校旧址,位于长治市屯留县东北,与八路军总部驻扎过半年的故县村(现属长治市郊区)隔河相望。现存5处遗址:真武祖师庙的特科营营部、1号院的校直属队队部、2号院的女生队队部、3号院12孔窑洞的女学员住室、2号院前的露天课堂。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延安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为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到敌后办学、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号召,1938年12  相似文献   

19.
到延安后,杨至成病得很重。党中央决定挑选一些身体较差的领导干部到苏联疗养红军时期,杨至成在作战中几次负伤,身体受到很大损害。长征到延安后,虽然环境稳定了,但医疗条件仍然有限,再加上杨至成工作繁忙,得不到足够的休息,所以他的身体状况更加不好。高血压、肺结核、癫痫时有发作。不久,抗日战争爆发,国内战争更紧,没有条件养病了,杨至成只得带病坚持工作。这时,党中央与共产国际达成协议,决定从抗大、党校和部队中挑选一批身体较差的领导干部,去苏联莫斯科一边养病,一边学习,为未来的持久战争储备指挥人才和骨干力量。时任抗大校务部部…  相似文献   

20.
文登市人。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三军五支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胶东军政千校副校长,抗大胶东支校校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