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2 毫秒
1.
《北方法学》2018,(5):131-142
中国与欧盟之间曾经发生了光伏争端和紧固件争端,前者通过双边政治途径处理,后者通过多边法律途径处理。从成本、效益和价值观等角度分析,"法律途径"和"政治手段"作为解决国家间争端方法各有利弊,但是作为"法律途径",WTO争端解决程序具有稳定性和根本性的优势。WTO争端解决机制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国际法治"的发展,应该成为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WTO体制下中国税法发展的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剑文  熊伟 《中国法学》2002,3(3):86-95
本文首先就加入WTO对中国税法的影响进行总体评价 ,认为从积极义务的遵守来看 ,除了关税法以外 ,WTO对中国税法并不会带来巨大的直接冲击。但作为全球最大的自由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 ,WTO代表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以及法治化趋势 ,因此中国税法不得不适应这种趋势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革。加入WTO以后 ,中国税法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国际化、法治化以及私法化趋势必将继续得到强化 ,从而使得中国税法在内因外力的综合作用下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国际法在WTO体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际法中的WTO规则以及国际法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作用都是我们急待研究的问题。WTO规则是国际法一般规则的一部分。WTO争端解决机制是WTO体制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机制。WTO争端解决机制不仅仅是适用WTO规则 ,而且还会涉及适用国际法的其它一般规则 ,如国际人权法、国际环境法、国际劳工法等。也就是说 ,WTO的内涵及外延已经超出了经济和贸易的范畴。中国加入WTO就意味着接受国际司法管辖。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与我国外资法的完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WTO多边协定主要是调整国际贸易关系的规则,但其中有不少协定都与投资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从而对各国外资法、双边投资条约和国际投资公约均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一旦加入 WTO,其多边协定将立即对我国产生约束力,并将直接影响我国有关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政策和法制。认真研究 WTO多边协定的规则并尽快重构我国外资法以适应 WTO多边协议的要求,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的国际法治进程中,WTO堪称一种自成体系的法治模式。但是,在全球化不断深化和拓展及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WTO法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一系列挑战,主要有(但不限于):WTO权力的扩大与各成员自主权之间的平衡;发展中国家实质性地融入多边贸易体制;区域贸易协定的迅速繁殖对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侵蚀;WTO决策的民主、透明和效率的强化;争端解决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应对这些挑战,应坚持“成员驱动”、“发展主导”和“合作共赢”等三项基本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6.
WTO“新成员”法律地位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O体制中"新成员"问题的产生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中国提出"新成员"问题是缘于加入WTO过程中利益减让的现实考量。"新成员"法律地位问题的产生,从一个侧面表明在多边贸易体制中成员利益集团化趋势已向更深层面发展。就经贸外交战略而言,中国在以发展中国家成员定位的基础之上,增加了更加务实的作为"新成员"的策略选择,这种双重定位的经贸外交战略,是中国积极维护经济主权对主动参与多边贸易体制规则制定的有效回应。  相似文献   

7.
贸易自由化、WTO与我国经济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敏荣 《法学论坛》2000,15(5):35-41
WTO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对国际经济进行规范的国际经济法律,它是在原先的GATT的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WTO以贸易自由化为基本宗旨,其主要功能是限制各成员国和政府的作用而通过市场的作用来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发展.作为国际经济法律的WTO存在着许多不足,这是我国在即将加入这个体系时应当注意的.加入WTO对我国而言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它对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促进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8.
200年12月11日,在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之后,中国终于正式成为了世贸组织成员。加入世贸组织(即WTO),不仪意味着中国正式全面加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阶段,而巳也意味着中国的法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加入WTO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将产生重  相似文献   

9.
论WTO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彭溆 《法学》2005,(1):99-108
WTO自成立以来,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发挥着积极而卓有成效的作用,尤其是其富有成效的争端解决机制和以贸易制裁为后盾的执行机制更是使其具备了其他国际组织无可比拟的优势。于是各种非贸易问题纷纷同贸易政策相联系,希望在WTO框架下得到一揽子解决。本文从WTO自身的有限资源、NGO的加入困境、WTO立法和准司法机构的失衡、贸易制裁的失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力图说明世界贸易组织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将环境问题纳入多边贸易谈判对建设一个公正有效的多边贸易体制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0.
WTO法律体系是在少数发达国家主导下制定的,包含了大量不合理、不公正的规定。WTO法律体系要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协同发展,这主要归因于WTO法调整领域、运行机制、区域差异、与其他国际机构的密切合作。WTO法律体系协同发展应当遵循公正原则、科学原则、民主原则以及法治原则,并且要在观念、制度、行为、利益上实现协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既是WTO法律体系不合理、不公正规定的受害者,又是WTO法律体系协同发展的推动者、参与者、捍卫者和实践者。这是中国加入WTO的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商鞅法治理论及其现代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萧伯符 《中国法学》2002,(2):152-163
本文从法治的功用、法治的人性论基础、法治的纲要、法治的目的四个方面,对商鞅的法治理论进行了探讨;并进而指出,应从依法促进和保障我国加快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等方面借鉴商鞅法治理论的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12.
毛杰 《时代法学》2010,8(4):106-113
SCM协议地区专向性标准条款中的财税措施特别规定具有经济合理性,并符合WTO的政治考虑。该特别规定认定“有资格”的地方各级政府所采取的“确定或者改变”在其辖区内“普遍适用”税率的补贴措施不具有SCM协议意义上的专向性。我国应充分利用该特别规定提供的政策空间,深化税制改革,协调地方政府地区补贴与SCM协议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反规避立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雅萍 《行政与法》2007,(7):119-122
尽管反规避法被滥用时有贸易保护主义的嫌疑,但其本质是反倾销措施的延伸和保障,中国应当立足国情,尽快制定反规避法。欧盟和美国的反规避立法相对完善,中国应积极借鉴他们的立法经验;但其某些规则仍然有失公正,缺乏合理的确定性和透明度,中国应当采用严格的立法标准,克服这些弊病。同时,中国应积极参与并推动世贸组织关于反规避统一规则的谈判,促使世贸组织尽早制定各成员都能接受的反规避规则,避免反规避规则演变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工具。  相似文献   

14.
徐崇利 《法律科学》2008,33(3):107-113
在WTO体制中,存在着一些特殊种类的产品,与之生产俱来的社会性非常强烈,自始就不适用WTO关于贸易自由化的一般规则,需将对社会目标的关注“内化”为贸易限制;然而从具体规则的表面,往往看不到其维护社会价值的表达,故很容易被人们所忽略。此乃本文所称的贸易议题与社会政策挂钩的“内在连结”形式。以农业的“多功能性”为典型例子,探讨二者“内在连结”之机理。其所得的原理,还可用以分析其他特殊种类产品的贸易议题以及与贸易有关的议题与社会政策的内在挂钩问题。在WTO农业议题的谈判实践中,运用农业的“多功能性”概念,既可有力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也能为我国所持的谈判立场提供正当性之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世界贸易组织以及欧洲联盟"宪政"的关注度日见高涨,其中,不乏将"司法造法"视为世贸组织制度"宪法化"引擎"的"司法宪法化"学说。但在政府间国际组织内谈论"宪政",不得不保持审慎的态度。比较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澄清规则、填补规则、引入规则的司法能动,与欧洲法院的实践有本质的不同,其能动性的发挥有显著的特殊性,不得不区别对待、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池进 《政法学刊》2003,20(5):50-52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西方国家将借此对我国展开新一轮的“和平演变”攻势,我国的社会政治稳定将受到严峻的挑战。作为保卫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重要工具的公安机关,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履行公安机关的神圣职责,打赢这场反“和平演变”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捍卫国家政权和制度,确保国家社会政治稳定。对此,政权意识应成为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灵魂,必须绷紧政权意识这根弦,并将政权意识融入到公安机关的各项工作中去。唯有如此,公安机关才能在入世后的各种风险挑战面前占据主动地位,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艰巨任务,不辱使命。  相似文献   

17.
反垄断法的定位取决于其独特的价值、目标和功能。反垄断法自始即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使命,可以成为有着宏大价值目标和强大经济调整功能的"超级法"。互联网产业在资本、技术和商业模式上的独特性,使平台易于触角广泛和无序扩张,具有反垄断的高关联度。互联网平台反垄断首先要在宏观价值上拓展思路和提高站位,又要积极寻求恰当的法律和经济的技术性路径。我国互联网平台反垄断不能轻言和盲从当今美欧的表面趋势,不汲汲于引领潮流和贡献经验,趋势之下可能掩盖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而要一切服从和服务于我国数字经济的实质性发展利益,既要及时、积极和到位,又要适时、适度和谦抑,并始终以促进我国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互联网平台反垄断应当坚持法治进路,构建相应的规则体系,并确保客观、中立和理性,防止非理性和情绪化。  相似文献   

18.
分歧与和谐:析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小勇 《现代法学》2005,27(5):182-187
关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适用问题,目前学术界存在“并入说”与“自足说”之争。两种学说分歧实质在于WTO法的属性是开放性还是自足性。从WTO争端解决机制发展而言,似应取两种学说之长,这一方面可以使DSB有效解决成员方之间的贸易争端;另一方面可以使DSB的裁决报告受到WTO成员方更广泛的接受,从而使WTO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9.
透明度原则是WTO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不仅蕴含在多边贸易体制之中,也贯穿于成员的承诺之中,它强调贸易措施的及时公开与可以获得。WTO贸易政策审议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是透明度义务履行的两套保障体制。已有的WTO贸易政策审议报告对中国贸易政策透明度的改进给予了一如既往的肯定,但也指出仍有很大改善空间。争端解决实践表明,中国现行的某些贸易措施与WTO透明度原则要求仍有一定差距,潜在的纠纷依然存在。对透明度原则和相关案例进行具体分析,这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这一原则的内涵和中国自身完善的目标.这也是法治建设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强制侦查的法律控制与司法审查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孙长永 《现代法学》2005,27(5):72-81
为了把强制侦查控制在合理的必要限度以内,法治国家普遍要求强制侦查必须贯彻比例原则、法定原则和司法审查原则,但我国的强制侦查在这几个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应当是“以法限权”、“以权制权”和“公平救济”。其中,建立对强制侦查的司法审查制度,不仅仅是解决我国强制侦查实际存在的问题的重要对策,更是基于调整侦查权与审判权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健全宪法权利的程序保障机制的战略需要;在合法性审查的范围内,建立强制侦查司法审查制度也是可行的。在具体设计强制侦查的司法审查制度时,既要体现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的基本要求,又要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在司法审查的范围、内容、方式以及违法救济等方面做出适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