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淑萍 《前沿》2005,1(7):180-182
现代科学发现逻辑认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和首要环节。那么,科学问题又是如何发现和提出的呢?难道是在观察和检验假说的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本文认为,在科学问题的提出过程中,信念是与科学理论和事实、科学经验和逻辑结合在一起来发挥作用的。它在科学问题的提出过程中起着先在基础性的作用和选择与建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吴氏五辩     
《小康》2004,(5):41-45
在浙江考察的过程中,吴敬琏不断把问题抛给地方官员,抛给企业家,也抛给自己。浙江经济在提升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各方面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企业的升级空间在哪里?政府如何处理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问题不断被提出,反复被讨论。吴先生一路过来,边考察,边思考,在行程的后半段,老人家逐步给出答案,它们或扶正祛邪,或拨云见日。  相似文献   

3.
在制度创新过程中,需要把握的核心问题是什么?需要解决的难题又是什么?搞产权改革是否意味着私有化?……吴敬琏教授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诸多重大问题进行了精辟阐述。  相似文献   

4.
张志  许善达  吴敬琏  樊纲  易纲 《小康》2006,(8):38-41
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幅度过大、速度过快令人担忧。是市场化直接导致了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吗?体制问题在收入差距拉大的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如何让收入分配差距不变成“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学者,我们是怎么写作的?是如何完成那些几万字、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的论文的?外人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而我们做到了,且并不觉得神奇。但我们能说明、描绘、解释我们写作的过程吗?我们的灵感是怎么产生的?是怎么由一个点切入(问题)、进而形成一条线(逻辑)、最终呈现出一个面(论文)的?在笔者写作的过程中,最初是向外看(关注问题),后来不由自主地也向内看(关注思维),此时上述问题很自然地涌现在脑海里,久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的源头就是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对课题进行提问。每学习一个新的课题时,自己就试着提出问题,如这个知识与已学过的内容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对教材中的事例进行提问。如事例说明了什么?事例给我们哪些启示?对获取新知识的过程进行提问。在学习新知识时可设问,今天的新知识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用其他的方法能不能得出新知识?对概念、原理进行提问。思想政治课有许多概念、原理,学习中就概念的内涵或者外延及原理的来龙去脉进行提问,或对疑难问题进行提问。同学…  相似文献   

7.
资产重组引起有关方面关注始于1995年初,到1998年就掀起了高潮,而且从中央到地方、从国有企业到民营企业,大家都持积极态度。资产重组为何如此受人关注?其主要意义在哪里?在资产重组过程中我们应着重解决好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印度和南亚次大陆对俄罗斯究竟意味着什么?印度和南亚次大陆在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战略中到底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这些问题似乎不是很确定的,而是变化的,因为俄罗斯总体的对外战略实际上至今还处于形成过程之中.这些问题比较复杂,本文仅提……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有这样几个问题时常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是什么?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外延或容量到底是多大?三是怎样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称得上科学?四是如何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本文就从这四个方面阐发了自己的一些理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正>只有在发展中才能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也只有发展才能不断解决这些问题。按照国家和重庆市既定的发展目标,当下,村民们要么富裕了,要么还在走向富裕的路上。那么,在经济富裕的新背景下,村民自治会出现哪些问题?又如何更好地实现?重庆巴南、璧山两个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村,在走向富裕过程中、过程后,村民自治的困难、求变和经验,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1.
刘金梁  曹守利 《前沿》2007,(10):84-86
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教育领域为教师角色的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究竟教师角色为何改变?改变什么?怎样改变?这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深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有同志提出:目前国有企业遇到的困难是怎么产生的?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能否相容?如何搞好搞活国有企业?为了帮助大家弄清这些问题,我们请省社科院沈立人同志撰文谈了他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人类秩序是如何生成的?国家治理在秩序生成中又起到什么作用?目前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存在哪些结构性问题,又应如何调整实现国家治理体系转型?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作出思考和回答。故而,就秩序生成模式与国家治理体系重构之关系,首先分析描述了人类秩序的两种生成模式,指出国家治理就是一个社会有效形成秩序的过程,并揭示了国家治理在有效形成秩序过程中的作用;然后,再转而分析我国目前现有国家治理体系的结构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家治理体系重构的基本场域。  相似文献   

14.
在志愿服务发展的过程中,总有两个问题困扰着人们,一个是志愿服务该不该用强制的办法?另外一个问题是,志愿服务是不是应该完全是无偿的?有些人认为自愿和强制是不能共存的,强制性劳动不能视为志愿活动,接受工资或强制  相似文献   

15.
<正>民族学家是如何走进被调查民族的?是如何开展田野调查的?是如何展开心理沟通的?这些问题是民族学研究者历来关注的重要问题。本刊有幸请到了著名民族学专家何叔涛教授进行访谈,主要从年轻学者对何叔涛教授的学术史梳理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出发,并结合当下的一些普遍现象,了解民族学家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略论《实践论》中对认识过程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把认识过程划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字面上没有提到知性问题。然而他对认识过程划分的实质,是否具有“感性——知性——理性”三个环节呢?本文试图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胡律师: 我是在大陆投资的台商,在经营过程中经常碰到房地产交易方面的法律问题,如,在签订房地产交易合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盼能给予指教。  相似文献   

18.
成才,就是要成为人才。那么,什么是人才?人才具有哪些特征?它的本质是什么?这是立志成才者首先必须弄清的基本问题。研究人才特征的方法论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论述人类认识运动的秩序时指出:人类认识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过程,一个是由特殊到一般,一个是由一般到特殊。两个认识过程的循环往复,使人  相似文献   

19.
台湾是我国的东南门户,地理位置尤其重要。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台湾亦被卷入其中。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是如何认识台湾的?面对英国的侵略,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在这其中,台湾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所谓"台湾之战"的过程究竟如何?本文试着对以上问题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十分重视四史教育,强调弘扬革命精神,革命纪念类主题展览在弘扬主旋律、传承红色基因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什么是革命纪念类主题展览?如何策划一场别具特色的革命主题展览?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通过本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以期进一步提升革命主题展览水平,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窗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