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最近的一次大会上,一位县委副书记含着眼泪讲了他最近的一段感受。中秋节回家的时候,他去亲切地问候母亲,但母亲却说了一句令他非常惊讶的话:“妈不盼别的,只盼你能平安退休。”“妈,我才30多岁呀,怎么就说退休?”老太太沉默了一会儿,才说:“你看电视上,有多少当官的都犯了事,我是怕你把握不住呀。”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13,(14):48-48
刘震云是15岁开始走上文学道路的。那是1974年,他刚当兵。 母亲对他写作影响最大 刘震云说,母亲是对他写作影响最大的人。他说:“我母亲是个卖酱油的,酱油店边上有个书店,她经常拿鲁迅的书看。有一天,她知道我在搞写作,就说:‘你也写东西?这工作不难。’  相似文献   

3.
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因不堪忍受离婚再娶的父亲对自己的冷淡及对同父异母弟弟的溺爱,举刀捅死了7岁的弟弟,他说“我要让爸永远心痛”。在供认之后,他特地提出两个条件,一是不要把他杀人的事告诉妈妈,二是不能让老师和同学知道。说完他轻松地问:还有事吗?没事我想回学校了。这个让人既气愤又心酸的少年,竟不知道他已经犯了罪,他也不知道,在他17岁的花季里,等着他的将是漫长的牢狱生涯。还有两个18岁的高中生,为抢一双“耐克”鞋就对一位行人亮出了凶器,因此被判刑人狱。主管部门提供的统计数字表明:近年来的刑事作案人员中,14…  相似文献   

4.
李菁 《各界》2011,(9):69-72
2004年9月的一天,协和医学院前副院长董炳琨接到来自吴阶平的电话。吴阶平希望董炳琨给他写一份生平材料,“重点要对一生做出评价”。今年88岁的董炳琨曾与吴阶平一起搭档过。董炳琨觉得这个特殊任务难度很大。“可是他说,要是不困难也就不找你了。”一个月后,吴阶平把董炳琨约到自己的疗养地,两人倾心交谈了几个小时,吴阶平后来还把...  相似文献   

5.
启事     
前不久,某杂志上的一篇报道说,在一次大会上,一位县委副书记含着眼泪讲到,中秋节他回家的时候,母亲说了一句令他非常吃惊的话:“儿啊,妈不盼别的。只盼你能平平安安地退休。”这位县委副书记不禁问道:“妈,我才30多岁。怎么就说退休呢?”母亲沉默了一会儿说:“儿啊,你看电视上。有多少当官的都卅事了.我是怕你把握不住呀。如果你贪污受贿.当了贪官.那可给全家人都带灾了!”  相似文献   

6.
择偶二题     
一、老少配看到一位法国朋友孟德威先生写的文章,说中国人选老婆的标准,第一条是要漂亮;另一条是年龄必须比自己小。文章说:20—30岁的男人一般要求对方比他小1一5岁;30—40岁的男人则要求对方小5一15岁;过了40岁的男人,一般就能在他女儿或孙女辈中找老婆了;关于另一种男小女大的恋情,据孟先生说在中国叫“姐弟恋”或“老少配”;他说这样的男人肯定有“恋母情结”,而女老男小的就是“老牛吃嫩草”。他说中国有相当一部人的年轻女性把自已的容貌当成和男人讨价还价的筹码,她们重视外表的程度远远超过欧洲女性。不少中国年轻女子的择偶标准往往希望通过婚姻  相似文献   

7.
方犁 《民主》1997,(11)
“高原赤子”、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党的十五大代表陈金水可是个大忙人。他参加十五大回来以后,就忙于下基层宣传和传达十五大精神。许多单位是老陈去北京前就预约好的,更多的是接踵来请的,陈金水总是乐乎乎地满口答应。倘若是本地的单位,他就骑上那辆从西藏带回故乡临安的旧自行车前去,总是婉言谢绝单位派小车接送;倘是外地请他,他则如期赴约,及时返回,决不浪费时间。  相似文献   

8.
吴宏一 《党政论坛》2008,(16):30-31
最近听友人许君说起,有一位前辈,在回忆往事的文章里,提到小时候有一次去买桔子,出门前,母亲教他如何挑选好的桔子,但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母亲最后说的一句话:“要留些好的给别人,不要把好的全挑光了。”那位前辈感叹地说,他母亲虽然不识字,但这句话,便够他受用一辈子。  相似文献   

9.
近日读报,有两则消息让人心里颇不是滋味。一则是,一位十岁的小男孩在公交车上为一老人让座,不料竞遭到母亲的严厉训斥,并“谆谆教育” 说:现在的人都很自私,你这样做将来是要吃亏的,以后要学会自私。另一则是,哈尔滨市一家企业公开招聘人一贝,一位前来应聘的女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相当不错,就因为她多次主动给别人让座,被招聘单位说成是“缺乏竞争意识”而拒绝聘用。这两件事发人深思,也让人为传统美德捏把汗。 社会处在转型期,人们的思想异常活跃,出现了诸多值得注意的新问题。比如,一些人打着更新观念的旗号,把几千年传承…  相似文献   

10.
力平 《瞭望》1990,(21)
二、殚精竭虑 保护干部 林彪、四人帮利用“文化大革命”篡党夺权,他们的首要一着,是打倒一切党政机关领导人。因此,保护领导干部还是打倒领导干部,是当时极为尖锐的斗争焦点。在这暴风雨般的年代中,周恩来身处中央岗位,他殚精竭虑,努力保护一切他力所能保护的同志。 1965年8月《人民日报》被迫转载姚文元的《评〈海瑞罢官〉》后,周恩来一面主张要说理,一面曾对吴晗说:“吴晗老,我给你换个工作怎么样?”这种保护措施,后来由于形势迅速发展而未能实现。“文革”之初,周恩来就要北京卫戍区司令傅崇碧对罗瑞卿“保护好,要保密,不要被人抢走”。他指示吴法宪把罗瑞卿安排到空军医院,吴法宪请示叶群后予以拒绝。罗瑞卿只好被送到另一家医院。当有人要罗瑞卿参加批斗会时,周恩来指示:手术期间不能批斗。有人要把罗瑞卿揪走,周恩来说:“绝不能让抓人。”当一些人还是把罗揪走后,周恩来反复作工作,终于把人要回。“文革”中周恩来对于老帅们的保护,更  相似文献   

11.
陈鲁民 《民主》2006,(12):43-43
提起方舟子,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科技学术界的打假专家,虽然看起来温文尔雅,说起话来慢条斯理,却让一些人怕得要死,恨得要命。我在近日央视的访谈节目《新闻会客厅》看到一些录像片段,其中就有一些学者、专家极其愤怒地在谴责方舟子,说他不按规则出牌,说他搅乱秩序,说他闹得人心惶惶,说他小题大做,说他捕风捉影,说他多管闲事。甚至还有九位“科技工作者”联名在报上发表了一封《科学探索不需要也不可有“科学警察”》的公开信,声称“方舟子在科学上的‘反伪打假’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重大自主创新一大障碍”(2005年5月11日《科技日报》)。我就…  相似文献   

12.
马老三立走了,走得简朴、平静,没有兴师动众,一派平民本色。然而他留给人间的却是一串串响彻云霄的笑声……2001年12月18日。在他88岁告别舞台也是庆祝他从艺80周年的晚会上,那一段快板真绝!说得大家前仰后合,掌声不断。他不开口则已,一开口非把你逗乐不可。他成了中国幽默的化身!大半辈子历经贫穷、困苦、坎坷,但他终生都在追求“逗你玩”。他说自己“身高五尺四寸,体重从小到老。始终没能超过一百斤,看来今后希望也很渺茫”。他还在“垫话”小段中拿自己开涮:“我这人呀生来就没好命,这名儿就不吉利,马  相似文献   

13.
正面前,摆放着一本飘散油墨香味的新书。打开《追风逐梦——中国人的高铁故事》,一个个催人奋进的故事跃然纸上:《背着母亲建高铁》——50多岁的职工刘建林奋战在京张高铁建设工地,对体弱多病的母亲一个人在四川生活不放心,就把她从老家接到长城脚下的工棚,一边紧张施工一边精心照料老人,工友们经常看到他背着母亲在工地生活区走动,他说"我离不开高铁,也离不开老娘"。《长大后也成了你》——张亚希是在抱怨和思念爸爸的日子里长大的,过生日时在铁路上工作  相似文献   

14.
老家村里有两位我喊表姑的邻居。她们是本村邵家的闺女,早年间都嫁到徐州,又都落了难才先后回娘家来立门户的。其中一位婆家姓牟,娘家人都喊她“牟家”,我喊她牟姑。去年初冬回乡,进了家门就听说牟始去世了!我忙问,“牟姑夫呢?”母亲感叹着说,“他一辈子处处靠着你牟姑。连‘走’都是脚跟脚,你牟姑死了不到一个月,他也就死了。”当年邵家把牟姑嫁到徐州,看上的是牟家在城里“办公事”。牟家父子俩都是站马路的巡警,这在城  相似文献   

15.
加密生命     
若按70岁计算,人生也不过两万五千多天,可是我还是要“计算”: 去年春节,有一位朋友问我一个问题,并要求我不假思索地答出。他说:“人的一生有没有5万天?” 我说肯定有吧。我想,5万元钱一天就可挣回,一天也可花掉。人的一生岂能没有5万天?可朋友说:“否。”  相似文献   

16.
冒怀谷 《民主》2006,(10):40-41
书生嗜书被书恼,买书倾囊心愉悦;卖书易米心不甘,永不买书心凄惶。郑振铎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主要发起人和创始人之一,也是著名作家和文学史家。他1898年生于浙江温州,其父过早逝世,与母亲相依为命,家境清贫。郑振铎从小刻苦学习,好学不倦,因家贫买不起书。他说:“我要看书总是向人借”,读书贫里乐。他对自己读书要求严格,在日记上写道:“读书毋草率,每读一书必一页一页读过,随有所见,即做札记。”郑振铎20岁时到北京读书,常常去附近图书馆借阅图书。在那里,他结识了瞿秋白、耿济之和许地山等有志青年,在思想上和学术上进行交流。他们因志趣…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九年初冬的一个傍晚,寒风冷雨笼罩着湖南省邵阳市。 在一间小平房里,“妖妹子”被吊在房梁上,两只脚尖顶着地面。母亲,手拿竹杆,边打边骂。父亲和哥哥在后面助威。这时,一个人闯进来,急步上前,把“妖妹子”放下来,说:“怎能打成这个样子!”谁知,这一句话,倒激起了这家人心中的火气。 “老韩,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出妖怪。再不打,妖怪就变不了人!”母亲伤心地说。  相似文献   

18.
一 张慕飞1922年出生于湖北老河口的一个商家大户.18岁时,家里给他娶了当地商会主席的女儿为妻.张慕飞坚决反对这个包办的婚姻,在接新娘的唢呐鞭炮声中,他在新房里贴了一张古人名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然后悄然离家出走.气得他母亲搂着新娘同前来的贺喜的亲友宣布:“他不要,我要!从今以后我要把她当我的亲生女儿看待,我要供她上大学!”  相似文献   

19.
纽约专电 “当熊猫来到纽约时,纽约人都要着了魔。”说这话的不是一般平民百姓,这是美国最大城市纽约的市长郭德华2月4日在市政厅亲口对本刊记者说的。 “但我不相信纽约市能有人比我更喜欢熊猫,”市长又笑嘻嘻地补上一句。原来这位62岁的犹太裔市长还是个有名的熊猫迷。其实,说来也有意思,这位市长在1980年参观北京动物园之前,还从未见过熊猫的“芳容”。那次,据他回忆,一下子看见了大约15只活生生的熊猫。可是他究竟是什么时候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文坛上,许杰先生应该说是一位“耆宿”了。 今年八十二岁的许杰是硕果仅存的“文学研究会”会员之一,也是当年与鲁迅先生交往较多的一位前辈文学家。早在一九二四年,他就开始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短篇小说。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曾称道许杰的《惨雾》,说它是“那时候一篇杰出的作品”。近几年来,他创作是不弄了,主要写点理论研究文章。他的散文选集、小说选集已经出版,今年陕西人民出版社还将出版《许杰文艺论文集》。他说得很风趣:“大概人老了,朋友们就要考虑帮他办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