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七·七事变”之前的近20年中,在日本占据下的我国台湾发生了一场有各阶层民众广泛参与反日爱国的民族运动。蒋渭水是这一运动最重要的领导人之一,他信奉中山学说,同时也受五四新文化和社会主义思想较深影响。当国土沦亡,同胞在异族统治下呻吟时,他抛弃了安逸富足的生活,挺身而出领导抗争、救亡,最后为此献身。  相似文献   

2.
论“台独”势力的“住民自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台湾岛内一些“台独”头面人物,为“实现公民投票决定台湾前途”而“要求立院通过公投法”所发出的喧叫声,甚嚣尘上,且国民党当政者在此调调上与其有改二重唱为大合唱之势。这是分裂中国活动的深化,也是他们在新形势下妄图的“用人权对抗主权”、反对中国统一...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在大陆的台湾人纷纷投身祖国的抗日洪流,并于1941年在陪都重庆成立台湾革命同盟会,集合各地区台湾人主要抗日力量,为抗战胜利和台湾的光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长期以来,曾有某些分离主义论者声称台湾人对祖国抗战漠不关心,台湾革命同盟会的抗战史实充分证明了台湾人民对祖国和台湾的深厚感情,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台湾人非但没有缺席,恰恰相反,他们在反分裂、迎回归的斗争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略论日据时期台湾的“皇民化运动”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略论日据时期台湾的“皇民化运动”及其影响蔡放波(一)“皇民化运动”的背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次年4月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诸岛割让予日本。日本帝国主义占据台湾后,面对异族残酷的殖民统治,台...  相似文献   

5.
生活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连横对推动郑成功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贡献。他是最早开始研究郑成功的史学家,也是最早高度评价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历史功绩的史学家。连横在《台湾通史》中,除了在卷二“建国纪”和卷二十九“列传一”中专门记载郑成功和明郑有关人物的事迹外,在全书其它各卷中,也有大量的篇幅记载郑成功的事迹。  相似文献   

6.
李登辉与台湾“民意”潜在冲突简析——从白晓燕案引发的抗议风潮谈起毛仲伟*在推动台湾政治转型过程中,李登辉是“民意”不离口的政治人物,“民之所欲、长在我心”几乎成了李的口头禅,他曾凭此历经朝野激烈权力斗争“无往不胜”。昔日“党内大总管”李焕、“末代军事...  相似文献   

7.
试论丘逢甲抗日保台军事思想及实践李灿东丘逢甲(1864-1912年),字仙根,号蛰仙、仲瘀、仓海,出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湾的一个塾师家庭,他“幼负大志”,“为秀才时,毅然以天下为己任。”①他不仅是一个爱国诗人、教育活动家,而且当日本侵略的铁蹄踏上台湾时...  相似文献   

8.
近来,台湾当局多次在媒体上散布言论,企图为他们分裂祖国的阴谋寻找历史和国际法依据。他们提及《波茨坦公告》,试图说明台湾属于“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管辖从未及于台湾,“两岸分治是历史事实”。由此出发,他们要求“大陆方面应正视现实,允许台湾寻求...  相似文献   

9.
修文群  刘震涛 《台湾研究》2006,(5):24-27,54
扩大开放台湾农产品登陆,是两岸农业合作互补双赢的必由之路。一方面,通过此措施,直接将经济利益输送给台湾农民,吸引他们赴大陆经营发展,从而使日益萎缩的台湾农业在大陆重新焕发生机;另一方面,通过借鉴推广台湾先进的农业技术以及市场化、产业化经验,促进大陆农业升级换代,建立现代农业产销体系,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战时台湾抗日新文学创作的审美特征苏光文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简称“战时”)亦即台湾半个世纪殖民地历史的最后八年。在这八年里,留台的抗日新文学家们,面对极端险恶的生存环境,自觉地调整了文学创作路向。文学创作较少反映抗日救亡的直接现实性,较多探讨社会心理的...  相似文献   

11.
台湾哲学鸟瞰王其水*日据时代,台湾可以说没有哲学,是名符其实的文化沙漠和哲学沙漠。1949年国民党退据台湾,是本世纪台湾哲学发展的开端。现在与昔日相比,情况已大不相同。台湾已经有了一个哲学界,而且颇具繁荣兴旺之外观。但在此兴旺景象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难...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期的台湾抗日民族运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性的殖民地民族解放浪潮的一部分,整个运动追求最终回归祖国的目标与指向是清晰的。本文从曾经主导这些运动的士绅阶层切人,来厘清台湾抗日民族运动的路向,相信这对于把握台湾近现代社会变迁和主流趋势具有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外国人觊觎台湾由来已久。早在17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为了寻求与中国通商之根据地,就曾派兵舰进驻澎湖。1626年西班牙人也派舰占据基隆港。早期殖民者竞相在台湾寻求立足点,扩张殖民地,垄断海上贸易,并试图向东方传播天主教。1858年,清廷与英、法、美、俄签定了天津条约后,福建之台湾成为通商口岸,外国人潮水般地涌入台湾。他们在台湾的活动主要有三大方面:外交方面,以领事制度的设立与发展为代表;经济方面,以台湾海关被外国人操纵为代表,同时包括采矿、铁路诸方面的经营;文化传播与冲突方面,以外国教会在台湾的…  相似文献   

14.
台湾光复五十周年与台湾的未来[台湾]廖天欣一、光复五十周年的回顾一九四五年春,美国空军在台湾上空投下两种传单,一种是《开罗宣言》,一种是《台湾之将来》,传单署名“马尼拉的台湾同胞”,大意是说:日本即将投降,台湾即将脱离日本帝国主义的桎梏回归祖国。回归...  相似文献   

15.
木易 《法制博览》2010,(15):76-77
1953年10月31日,是蒋介石六十七岁的生日。 蒋介石一生喜欢人奉承、吹捧,更喜欢人们把他当作神。他逃到台湾后,虽系败军之将,仍用其权力,将自己弄成了“神”。每逢生日,均要台湾人民为他庆寿、祝寿。台湾各机关、团体、学校、军队在这一天均要张灯结彩,开会庆祝,大中城市的各街道还要张贴很多祝寿、庆寿的红绿标语,国民党控制的报纸、杂志,还要发表祝寿社论。台湾人民不知,1953年,就在他们对蒋介石的一片祝贺声中,国民党及蒋介石极其残忍地迫使他们的“元老”吴稚晖提前一天结束了生命。  相似文献   

16.
台湾归属清朝版图后,清廷在台湾实施科举考试制度。由于台湾刚刚归附清廷,为了笼络边地士子之心以收巩固边疆之效,朝廷特为台地士子在福建乡试中设立专门保障名额。康熙二十六年凤山苏我考中举人,是为台湾举人之肇始;光绪二十八年台北高选锋、嘉义黄凤翔、安平王仁堪考取举人。是为台湾举人之尾声。虽然清代台湾举人数量并不多,但影响力较大,本文拟就清代台湾举人概况作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7.
2012年6月18月,国台办主任王毅在厦门“海峡论坛”宣布“河南固始根亲博物馆”为两岸民间交流基地。台湾的“河洛郎”,是历史上数次大迁徙中由中原经福建再到台湾的。每五户台湾居民中有四户称先民来自“光州固始”。在闽台人的心目中,“光州固始”就是原乡,就是中原,就是他们永远的根。  相似文献   

18.
首要之务是提高素质福建社科院现代台湾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吴能远从事台湾研究,我也还只是一名学生。要说台湾研究的方法,颇有“臣诚惶诚恐,汗不敢出”之感。从学术的角度来看,台湾的研究乃是一个综合的领域,其间跨涉到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众多学科。单论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9.
台湾公营事业民营化问题之探讨张冠华在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公营事业”曾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象征,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与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产物。直到今天,公营事业对台湾的社会经济仍有着相当强的影响力。但自80年代中期台湾进...  相似文献   

20.
日据时期台湾新诗的抗议和隐忍朱双一(一)林载爵在比较杨逵和钟理和时,曾概括出他们各自代表台湾新文学的两种主要精神──“抗议”和“隐忍”①。这一概括是颇为精到的,它也可以在日据时期台湾新诗创作得到印证。台湾诗人的抗议,有时发为对殖民者的直接痛斥,或以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