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理的客观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论中的一个最基本、最关键的问题。因为,承认不承认真理的客观性,是唯物主义真理观和唯心主义真理观的根本分歧之所在。然而,究竟什么是真理的客观性?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真理为什么具有客观性?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有重新认识和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教法]提纲教学法[课前准备]发给学生本框自学提纲[教学目标][教具]投影仪[教学时间]一教时一、知识结构表二、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教学目标实施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复习提问)社会主义制度下为什么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学生回答后,老师讲解)社会主义制度下按劳分配的实行,标志着人类社会的一个划时代社进步。由于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主要是通过自己向社会提供产品的多少和贡献的大小来实施,从而否定了千百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坚持按劳分配,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已学法律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法制的概念、内容和要求,正确认识学习法律和遵守法律,遵守法律和行使民主权利的关系,从而不断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守法自觉性。[教学重点] 结合已学法律知识,重点阐述社会主义法制的概念和基本内容,使学生在理论上得到提高。[教学难点] 针对学生思想行为实际,集中解决学法与守法、守法与实行民主权利问题上的模糊认识,分清是非。[教学时数] 两课时。[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懂得了哪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学习掌握这些法律知识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教师归纳、导入新课:正如同学们所说,通过以上各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法律、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违法和犯罪要受到怎样的惩罚,以及如何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等许多以前似是而非,或压根儿  相似文献   

4.
一 历史上的活动教学18世纪欧洲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卢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思想,“他对‘自然教育’及师生之间自由地认可的‘契约’所作的探索是全部现代教学法运动的根源。”[1 ] 卢梭认为,感觉与观察是获得知识的基本方法,是形成经验的基础,真理建立于直接经验的基础之上;儿童具有活动的基本冲动和自由的意志;儿童的发展具有年龄特征;儿童之间存在个性差异。卢梭重视学生同伴间的交流作用,他说:“小学生在校园中互相学习的知识,比你在课堂上给他们讲的东西还有用10 0倍。”[2 ] 基于这些理念,卢梭提出了他的教学的基本形…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这是历史证明了的客观真理。然而,近几年来,有些人对于这一真理却产生了动摇,甚至怀疑这一真理的真实价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认为,除了国际大气候的影响外,还在于  相似文献   

6.
在哲学常识教学中,处处都有令人深省的问题。如什么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如何解开认识之谜,等等。如果教师富有探索精神,并善于将丰富的观点和材料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呈现给学生,无疑能极大地激发问题的生成,并在问题意识的培养中解决问题。1.教师不以真理的拥有者自居,就能避免造成学生过于依赖权威,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志;教师对学生的问题不轻易否定,这有利于培养其独立思维的能力。我常常发现,在刚上哲学课时,问到一些活泼的问题,如“人活着是为什么呢”?竟有很多学生急忙翻书找答案,一旦我表明非常欣赏独创性的回答…  相似文献   

7.
李存贵 《创造》2004,(7):15-16
如果从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算起,"解放思想"的话题已经谈了25年.这25年,对这一话题几乎是年年谈、月月谈、天天谈,为什么现在仍然要"进一步"谈?用25年的时间来解决一个"思想"问题仍不能从根本上奏效--这一现象使我产生了对"解放思想"的进一步思考和审视.  相似文献   

8.
谈“唯一”     
关于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早已越出理论界,在全国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广泛地展开。在讨论中,有曲同志提出,我们并不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但为什么一定要加上“唯一”二字,强调它是“唯一”的标准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有“唯一”的提法吗?强调“唯一”,是否会把实践标准绝对化?是否会贬低马列主义、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方面怎能实行群众路线?允许鸣放辩论,还要专人教课干什么?”今年春天教学改革深入后,不少教师这样说.但是,曾几何时,几个月之后的今天,学校空气大变,面貌一新.现在人们议论着:教师照过去老样子,教不下去了,学生照过去老样子,学不下去了.为什么?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实行,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懂得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逐步树立起实践中锻炼成才的信念;初步懂得真理和谬误的关系,培养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实践,在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中,实践是基础,起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什么是理论,科学理论与群众实践相结合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从而逐步树立认真学习理论、在实践中锻炼成才的信念。 2.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懂得真理和谬误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的关系。能力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能力。能联系时事分析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及其关系。觉悟方面:正确认识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自觉地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教学重点]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教学难点]发展问题。[教学方法]归纳法、讨论法。(渗透建构主  相似文献   

12.
政治课教学,必须重视刻意求真,做到教其真理,学做真人,方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我有如下体会。一日求真理。求真理,就是要讲真实的道理。课堂是我们坚持、宣传和传授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之一。通过教学,使学生不仅认识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正确地反映了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3.
帖子主题:[原创]你们觉得自己幸福吗?你们觉得自己幸福吗?请大家讨论一下。姿懿为什么讨论幸福?我们真的很幸福吗?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感到很幸福的!难道不是吗?有的时候我们很认真,总会想想存在世界的含义;而有的时候又想想有时候活着不要太认真,太认真也会累的!都说幸福是要靠自  相似文献   

14.
艺术和科学在认识对象上的差异问题,关系到文艺理论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说,同是反映现实,同是把握现实,为什么艺术用形象的方式而科学用抽象的方式?为什么艺术用形象思维而科学用逻辑思维?为什么艺术不能取代科学,科学不能取代艺术?  相似文献   

15.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政治新教材必修④---《生活与哲学》,在讲述"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有这样的论述:"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而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一种正确认识,为什么又说它最基本的属性是客  相似文献   

16.
Part1[BasicSentences]Whenpeoplemakeaphonecall,thefollowingsentencesarecommonlyused:a.喂,是北京大学吗?Wei,shiBeijingDaxuema?(Hello,isthisBeijingUniversity?)b.喂,玛丽在吗?Wei,Malizaima?(Hello,isMaryin?)c.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Nidedianhuahaomashiduoshao?(Whatisyourtelephonenumber?)d.喂,请转2401.Wei,qingzhuanersilingyao.(Hello,extension2401,please.)e.请他给我回电话.Qingtageiwohuidianhua.(Pleaseaskhimtocallmeback.)Part2[WordsandExpressions]Thefollowingwordsareusefulwhenmakingaphonecall:1.打(v.…  相似文献   

17.
这里所说的情境,就是能激发学生情感的环境。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为什么要研究情境创设呢? 首先,情境创设是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的需要。学生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良好的情境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憎、好恶,点燃起学生思想的火花,唤起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相反,如果没有必要的情境,教者只是  相似文献   

18.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实践,恰到好处地帮助学生开通思路,这就是"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通过思考悟出道理,发现真理,掌握知识,这就是"发".启发式是与注入式根本对立的教学观,它科学地阐明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9.
教师发言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了“偷”是不好的行为,可为什么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而且还都是乖巧的女生?另外,同寝室的学生知道这是偷来的东西,为什么还会分着吃呢?我想:其一,“偷窃可耻”这一观念还没有深入学生的心里;其二,面对偷来的好东西的诱惑,许多学生无法克制自己,以数没人站出来指责,反而参与了“分脏”. 为了让学生从根本上杜绝此类行为,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比较真理与谬误,说出真理的含义,解释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②结合实例,归纳出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具体的。③揭示实践与真理的关系,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2.能力目标:①对比库伦与奥斯特对电磁不同的认识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