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安倍上台以来,迎合日本国内民粹主义思潮,修正正确对待日本侵略历史的“村山讲话”和关于日本对强制慰安妇有责任的“河野讲话”;强化日美同盟的军事职能、安全机制;配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扩充军备;积极拉拢与日本有共同价值观的国家和对日本有战略意义的亚太国家,营造“自由与繁荣之弧”,等等,表明安倍对华采取先包围施压、后改善获利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2.
战后日本对华政策经历反华、友好合作到合作加防范的逐步演变过程.在日本对华政策调整中,国内政治与美国因素发挥着重要影响,而对华竞争防范与谋求经济利益则是不变的考量.在中国崛起、中日力量对比发生结构性变化、美国重返亚太的背景下,日本对华政策消极面上升,经济联系成为维系两国关系的关键.两国关系格局近期难以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3.
由于地理环境和政治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对华贸易是日本对外贸易的支柱。新中国成立后,东西两大阵营尖锐对立之下,新中国“一边倒”向苏联,日本则“一边倒”向美国。以“贸易立国”为重要国策的日本,在对华政策上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立场,无论首相如何更迭,搁置政治对立、促进经贸交流的“现实主义”都是日本对华政策的核心内容。后冷战时期的日本,对华政策仍然坚持“现实主义”立场,安倍新内阁将以怎样的态度处理困境中的中日关系,安倍此次上台的“天命”又是什么,关系着中日关系今后的走向:  相似文献   

4.
越南战争时期,澳大利亚不仅支持美国的战争政策,而且派军队参与美军侵略越南.同时,澳对华政策愈趋强硬,仇华、反华达到顽固不化之程度.当时,我国政府对澳大利亚政府的外交政策予以猛烈抨击,痛斥澳为美帝的"走狗"和"仆从".澳大利亚之所以固执反华,是由其国防与外交战略决定的,是其内政、外交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吉田书简1是为解决1964年日台危机、由前首相吉田茂向台湾方面发出的一封私人信件。它虽肇始于池田内阁,却在佐藤执政时期发挥了极大的消极作用,令LT贸易遭受损害。同时,作为观察佐藤内阁对华政策的一项重要指标,第二次吉田书简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融资问题,而是有台湾因素夹杂其中、涉及中国主权的复杂问题。佐藤对吉田书简的积极承认,事实上是在大陆和台湾当局的政治博弈中选择了后者,标志着佐藤内阁由标榜的政经不可分积极对华政策向政经分离支配下的消极对华政策的彻底转向。  相似文献   

6.
安倍上台后,出于内外政策的需要,尝试调整对华政策,在对华关系的认识和做法上均有与前任明显不同之处。本文认为,安倍对华政策的调整,既有对华战略上的需要,也有国内政治方面的考虑。随着安倍访华以及中日高层互动加速,中日两国政治交往出现回暖迹象,未来一段时间中日关系仍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和条件。同时,由于日本政治保守化趋势加剧以及安倍个人执政理念方面的原因,一些因素还会影响两国关系的发展。重要的是两国如何抓住机遇,确立共同利益,落实“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带动东北亚地区国际环境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和平与发展》2021,(1):18-36
日本对华政策一贯受到日美同盟、美国对华政策及中美日关系互动的影响与制约。特朗普时期,日本政府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采取有限合作姿态,通过首脑互访等推动中日关系改善,其对华政策的战略自主性增强、两面性凸显。拜登上台后则更为重视与盟国的关系,关注全球性问题并倾向于参加多边国际合作,强调美国民主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反对激烈的关税战与对华全面"脱钩"。日本的对外政策取向在更大程度上与拜登的政策主张相互重合,日美双方的信任与协调将有所增强,日本对华政策亦将与美联动。为此,日本将更加注重以日美同盟为基轴的对华制度制衡,或将加大对"中国威胁论"及涉港、涉疆等问题的炒作力度,为确保"产业链安全"而对华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布什政府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未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根植于政策思维中的“战略竞争”转向双方基于共同利益的战略合作 ,标志着布什政府对华政策正在向一种基调积极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 ,布什总统起了主导作用。“融合战略”倾向下的对华政策主调是积极的 ,但其中既有制度性规制 ,亦有协商性敦促 ,仍有强制性一手。中美关系的真正问题在于化解双方的战略猜疑 ,中美战略对话需要充分尊重各自核心国家安全利益 ,并在此基础上扩大双方的合作 ,以塑造一种稳定、和谐与共赢的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9.
日本民主党主政后为实现长期执政的目标,在强化对华关系的同时,也会赋予对华外交更多战略性的色彩.然民主党既和自民党同为保守政党,也坚持把对华关系定位为以日美同盟为基轴的对外关系整体的一个局部,加上日本国内外诸要素和自身条件的制约,其对华政策的转换不仅空间有限,且也存在着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月23日,斯蒂芬·哈珀保守党以124席对保罗·马丁自由党的103席,魁北克分离党的51席,以及新民主党的29席的微弱多数席位获得执政党地位.2月6日,这位46岁的多伦多人宣誓成为加拿大历史上的第22任总理.就任伊始,哈珀在其对美和对华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的"动作",其"扬美"和"抑中"的政策走势引起学术界的辩论.随着今年10月14日议会大选的尘埃落定,保守党再次以少数党政府执政,但哈珀政府的对华政策是否会有回摆,这仍有待观察.本论文将主要厘清哈珀政府的对华政策,探析其思想渊源及其可能走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探讨冷战后马来西亚政府对华政策转变的原因。本文认为:马来西亚政府对华实施友好政策,目的是为了增进马中经济合作来满足本国经济对海外市场的需求,是为了寻求华人支持以巩固国民阵线的政治地位,以及在国际事务和与美国的外交斗争中寻求中国的支持。中国方面的积极互动,使马来西亚当时的国家利益得到很大程度的体现,并有效地促进马来西亚继续实施对华友好政策。  相似文献   

12.
车效梅 《西亚非洲》2003,7(4):38-41
苏联政府反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历史由来已久 ,但在 1 947年 4~ 5月间其态度突然发生变化。这一方面与苏联在二战后的全球战略、国家安全利益至上的原则密切相关 ,另一方面还受到苏联国家实力的制约 ,同时对犹太人在二战中所受遭遇的同情也是促使苏联态度发生转变的一个因素。虽然苏联这种亲以色列的政策持续时间不长 ,但它却成为以色列建国的重要前提 ,对当时和以后的中东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布什政府对伊朗政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在伊朗既有重要利益 ,也面临严峻威胁。利益决定美国与伊朗曾结为盟友 ,也在关系正常化之前保持接触 ;威胁促使美国遏制伊朗长达 2 5年至今 ,并将继续采取强硬政策。这两条政策轨道并行不悖 ,此起彼伏又时有交叉混合 ,决定了美国对伊朗关系的复杂与多变。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布什政府在“以具体问题为导向的双轨政策”框架下 ,既强调包括核扩散和支持恐怖主义在内的威胁 ,欲以强硬手段消除威胁 ;同时注重以合作求利益 ,通过鼓励伊朗建立“民主制度”以确保利益。  相似文献   

14.
略论布什政府对土耳其的政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9·11事件后,布仲政府对土耳其外交政策有所调整,从各个方面表现出对盟国土耳其倍加重视的倾向,具体表现在大力支持土耳其的经济和政治改革;大力帮助土耳其渡过金融风波;支持土耳其争夺里海油气输送管道;帮助土耳其扩大在中东、中亚的影响;通过反恐怖活动巩固美土同盟关系。布什政府对土耳其外交政策的调整是多种因素所使然,其中包括历史原因、土耳其的重要地缘战略地位以及美国称霸全球战略的需要。布什政府对土耳其政策的调整进一步密切了美土关系,对美国称霸全球战略提供了支持,同时亦有利于土耳其进一步适应全球化,对中东、中亚的局势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斯托雷平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内容涉及较广,村社政策是改革的重要方面。虽然由于村社的自身特点,改革没能彻底打破村社,但对村社生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份地交易培养了农民私有财产的观念;越来越多的农民被卷入市场经济,同城市和工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村社权威削弱,村社成员不再视村社各种规范为金科玉律。  相似文献   

16.
二战结束后最初几年,泰国华文教育出现了井喷式的复兴现象,其迅猛程度和发展规模史无前例。究其原因,一是自由泰政府调整了对华文教育的政策,使其有了宽松的发展空间;二是由于中泰建交后,中国民国政府对华文教育发挥了推动作用;三是自由泰政府因忙于处理战后所面临的复杂而棘手的内政和外交难题而放松了对华文教育的管理和控制,从而扩大了大办华文教育的自由度。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新时期内外政策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京当选总统 ,将继承叶利钦开创的“民主与改革事业”及其相应的经济政治体制与外交构想框架 ,但鉴于难题成堆 ,势必要以务实的精神调整政策。其基本思路是 :以国家利益为核心 ,以强国富民为使命 ,以民族精神为动力 ,以强有力政权为依托 ,实现经济发展的前提 ,以团结全社会为手段 ,以历史教训为借镜 ,以选择适合本国国情道路为方向 ,以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为条件 ,实现重振大国地位为目标。俄将艰难地突破重重阻力 ,逐渐进入一个由乱而治的新转折时期。  相似文献   

18.
“中东”、“大中东”的基本内涵中东是个政治地理概念,这是19世纪末西方殖民霸权在东扩过程中从“欧洲中心论”出发而形成的。西方殖民霸权把欧洲的东方按距离远近,分别列为近东、中东和远东。后来又把近东和中东混为一体,统称中东。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盟军在开罗设有中东司令部,中东便成为世界传媒、政坛和学术界惯用的公认空间概念。而对其内涵说法不一,通用的是18国之说,即包括西亚11个阿拉伯国家和尚待正式建国的巴勒斯坦,以及伊朗、土耳其、以色列、塞浦路斯和阿富汗及北非的埃及。也有把阿富汗列为中亚而有的17国之说。①近年在…  相似文献   

19.
In the post Cold War era, the world has witnessed the gravity shifting towards the East-Asian region. Meanwhile, increasingly challenged by the emergence of China and the essential changes in the world's economic center of the American traditional status and role have been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normalization of Japan,  相似文献   

20.
郭淑红 《西亚非洲》2005,2(4):47-51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非洲国家独立后普遍实行以政府干预为主的经济政策,政府对经济活动实行全面的干预和控制。可以说,在一定时期内以政府干预为主的经济政策是非洲国家独立初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内、外部条件的变化:以政府干预为主的经济政策日益暴露出弊端,逐渐影响到经济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起,非洲开始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政策调整与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