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审务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务公开与审判公开平行而论,共同支撑起新时期的司法开放架构,成为当下推进司法民主和司法监督的一项重要措施。审务公开以审判管理为对象,与审判管理的规范化发展紧密相连,依托信息化条件而逐步成型。作为中国司法改革的一个新生事物,审务公开应当贯彻依法、及时、全面公开的要求,将审判管理活动的公开与民众对司法的知情、参与、表达和监督有机融合,促进社会主义司法的公正、高效和权威。从应然与实然两个层面比较公开的范围,探析了该制度的运作实效和难点,以求审务公开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
审判旁听制度是审判公开制度的具体体现之一,在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中,社会群众、新闻媒体和特定群体参与旁听,不但可以加强司法监督,规范审判人员的审判行为,提高司法公正的质量,而且能够起到具体生动的普法教育的作用。为确保审判旁听制度功能的充分实现,人民法院应不断加强旁听场所建设和拓展庭审事项信息公开渠道。  相似文献   

3.
王文建 《人民论坛》2013,(11):106-108
当前审判委员会制度具有强烈的行政化色彩,缺乏对办案过程的监督制约,部分委员缺乏专业素养,办案制度缺乏公开性,讨论案件的范围不够明确,上述问题给司法现代化背景下实现司法公开、司法民主、司法公正带来严峻挑战.改革完善审判委员会制度势在必行,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司法现代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网络媒体监督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媒体监督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诸多原因,网络媒体监督冲击了审判独立原则,背离了程序正义理念,侵犯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对司法审判的独立性和公正性造成了不利影响。但网络媒体监督与司法审判并非水火不容,二者之间存在很多契合点。完善司法公开制度、推动新闻立法、加强网络媒体自律等可使得二者的良性互动关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王新奎  巫志刚 《前沿》2004,(11):183-185
如何有效地实现审判公开 ,增加司法的透明度 ,增加群众对司法的信任度 ,是当前司法改革的热点问题。许多司法部门都从实践中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公开的方式方法来实现法治目标。事实表明 ,只有通过将判决书公开 ,同时公开发表心证过程中的少数意见等一系列措施使审判公开不再陷于形式 ,实现实质公开 ,实现我国司法制度与国际社会的接轨  相似文献   

6.
审判公开是司法审判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在人类历史上闪烁着正义之光,它彻底抛弃旧有的愚昧、践踏人权、封建专制的秘密审判方式,发扬诉讼民主和增强社会监督,实现社会公正,增强人们对国家司法制度的信任度。文章拟追溯审判公开原则的历史发展轨迹,科学定义审判公开原则的含义,审视现阶段审判公开原则的实施情况,重塑审判公开原则的现代法理念。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论,作为司法审判的一种重要监督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对司法审判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网络舆论也因其各方面的特点表现出对司法审判强大的攻击力和影响力,甚至形成"舆论审判",并有愈演愈烈之势。面对如此严峻的"司法困境",笔者从网络舆论的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侧重分析其与司法审判的内在机理,提出通过对网络舆论的"聆听"把握二者的本质规律,进一步思考能够促进司法审判的各方面因素,力求实现二者的良性协调。  相似文献   

8.
司法公开是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推行司法改革的重点内容。司法公开是宪法性原则,其通过规范司法权的正当行使,促进司法公正实现,推动社会纠纷的有效解决。在实践中,制度资源不足、公开范围有限、欠缺程序性规定、权利保护和救济缺失等问题,制约着司法公开价值的充分实现。制度化、内容全覆盖、形式多样化、区别性公开、公众积极参与等改进举措,将有助于构建和完善司法公开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崔艳 《浙江人大》2011,(8):35-37
近年来,浙江省高院力推"阳光司法",不断扩大司法公开的半径,力求案件流程的每个环节都"晒"于阳光下,并以此来提升司法公信力。2011年4月14日上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2011年浙江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由此拉开了浙江省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宣传周的序幕。值得关注的是,美国驻沪总领  相似文献   

10.
刘斌 《公民导刊》2013,(4):42-42
审判公开是审判公正的重要保障,审判结果公开是审判公开原则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网上公开裁判文书应该是相对的,应以公开为主、保密为辅。审判公开是追求司法公正的重要措施,实施网上公开裁判文书,更有利于树立司法权威,推进诚信诉讼,普及公众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有利于  相似文献   

11.
王洪 《楚天主人》2012,(5):33-34
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为实现公平公正阳光办案,增强司法公信力,创新方式方法,将司法公开的内容从审判公开延伸到立案、执行、听证、文书、审务等各个方面,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开的需求,而且提升了法院审判质效和公信力。2011年,全市法院诉前  相似文献   

12.
白皮书是国际上公认的官方重要文件的别称,常常被用来表达官方对某一问题的态度和立场。广州中院向社会公开发布司法白皮书是基层推进司法改革的一项创新举措2013年8月,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向社会发布了《2012年行政审判司法报告》白皮书。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自2010年创立行政审判白皮书制度开始,已经连续三年向社会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白皮书回顾总结行政审判的经验、分析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依法行政的司法建  相似文献   

13.
《宪法》第12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这一原则与依法独立审判、辩护等原则一并成为宪法规定的为数不多的司法原则,充分表现了司法公开对司法制度乃至国家政治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性。结合多年司法改革实践,本文对司法公开的基本功能、改革所遇障碍、具体改革举措等略加论述。一、司法公开的基本功能贯彻落实司法公开的宪法原则,首先要搞清楚司法公开的功能。通常人们会强调司法公开的  相似文献   

14.
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为深化司法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日前,上海高院副院长邹碧华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上海法院将着力打造以"天平工程"建设为基本载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引领,集审判流程公开平台、裁判文书公开平台、执行信息公开平台、12368诉讼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新闻发布平台、监督联络信息平台等七大平台为一体,法院与公众互动交流的司法公开平台体系。科技支捧,审判流程全方位公开据介绍,近年来,上海法院高度重视司法公开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逐步实现了庭审同步录音录像全程化、庭审网络直播常态化、生效裁判文书上网常规化、公众查阅诉讼档案网络化、审判白皮书发布系列化和  相似文献   

15.
司法透明是司法现代化和司法民主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有效保障机制。近年来,全国各级法院通过对审判方式、诉讼制度、执行体制及审判组织等的改革,从不同侧面落实司法透明原则。然而司法透明制度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还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有待于解决,本文即从消除制约司法透明的一些体制性障碍这个最主要的问题着手来探讨司法透明制度在我国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时代是自媒体广泛运用的时代,审判公开也与时俱进,拥有了新的内涵,各级法院积极创新庭审公开的方式,通过微博、微信、网站等方式适时公开庭审过程。由于自媒体与传统媒介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故而在利用它进行审判公开的过程中,更要注意权衡公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权、舆论监督权与独立审判权。但从目前现状来看,我国自媒体审判公开的技术尚未成熟,现实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公开不及时、不主动;公开有侧重,选择性公开;等等。在自媒体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要接受它对审判公开提出的挑战,把握基本定位,坚守一项原则,尝试创新变革,完善审判公开。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司法公开是中央部署新一轮司法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它作为一项司法原则可谓历久弥新。早在我国"54宪法"中,公开审判就被确立为一项基本宪法原则。经过多年改革探索,司法公开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时期如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多维观念处理好司法公开的各种关系,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改革,已经成为各级人民法院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泽明 《今日浙江》2014,(10):45-45
正现实告诉我们,单纯依靠"人的因素"或"体制因素",难以消除审判队伍中的腐败行为。唯有将两者紧密结合,既建好"外防",完善惩防体系;又筑好"内防",构建起人性化的引导和约束机制,让法官不敢腐败,不愿腐败,不能腐败,才能让"水"至清至澈。建立和完善司法公开制度。宁波中院通过司法公开倒逼司法公正,促  相似文献   

19.
《浙江人大》2011,(8):53
近年来,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努力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大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狠抓审判质量和效率,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实施均衡分案制度,加强审判管理、促进审判效率,最大限度利用审判资源;积极探索网络办案新模式,设立了全国首个"执行悬赏举报网",借助网民力量搜索"老赖",全国首创刑事案件远程审判,得到最高法院充分肯  相似文献   

20.
司法的公信力是保证司法价值得以顺利实现的条件,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前提,也是提升我国新时期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对于深化司法改革意义重大。深化司法改革,内容涉及司法独立、司法公开、司法参与、司法监督、司法主体等制度。相对的司法独立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前提性要素;充分的司法公开为提升司法公信力提供了外部条件;实质的司法参与形成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形式和要径;有效的司法监督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保障;高素质的司法主体构成提升司法公信力的载体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