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慎初     
做过兵部尚书的明代哲学家王延相在接见新任尚书时说,他昨天乘轿进城遇雨,轿夫穿了双新鞋,开始还小心翼翼地循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在泥水坑里,从此便“不复顾借”,不管什么地方都敢踩下去了。这位尚书听后惊然而惊,说他“终生未敢或忘”。因为他从这件事领悟了一个重要的人生哲理:守身如玉要慎初。事实证明,不少人违法犯罪,无一不与当初不“慎”的“第一次”直接相关,一旦有了第一次,接着便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而这些人身陷囹圄之时,又都无一例外地发出海叹之声,但罪已铸成,法,“不相信眼泪”。尽管如此,在…  相似文献   

2.
资料卡片     
学会说“不”八种心理弱点心理学家认为,不会说“不”,这是人际交往中心理脆弱的表现,是不成熟的行为。这些人在拒绝别人方面存在心理障碍。他们担心拒绝了朋友会伤害对方,失去友谊,所以总是委屈自己,成全别人。学会说“不”,首先要调整心态。很多人不好意思拒绝别人,这和自身的性格与心态有关。他们以为这次拒绝了朋友,下次自己有事就不好向朋友开口了。同时,他们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总想给朋友留下好的印象。实际上,真正的友情不会因为你的一次拒绝就破裂。所以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该拒绝时就拒绝。拒绝朋友是要讲究艺术的。在说“…  相似文献   

3.
幽默天地     
窗帘 一对夫妇去看公寓。太太说:“我不喜欢这栋公寓。这些居室都没有装窗帘,我洗澡时被别人看到怎么办?”她先生瞄了眼太太臃肿的身子说:“没关系,邻居只看过一次,就会自动买窗帘了。”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在一家报社做总编辑。适逢传达贯彻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谈话,报纸需要发表一系列评论文章。有一天我把写好的两篇文章送给市委书记审阅,他只看了一篇,便说:“我不看了,也不用再送给别人看,你是总编辑,小平同志的谈话也学了,今后就由你终审。”  相似文献   

5.
“眼睛”有时不可信,用“心”来“看”人们常说“眼见为实”,这种世俗观念常给人误导,即使高明的领导者有时也会因此而误入“陷阱”。朱镕基曾是一位口碑好的总理,个人风格鲜明,爱憎分明,雷厉风行,又不乏幽默感。但是,他可能过于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只要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总不会错——恰恰就是这个节骨眼,有一次他落入了地方领导者精心设计的圈套之中。  相似文献   

6.
张建闯 《群众》2015,(2):69
<正>清道光年间刑部大臣冯志圻酷爱碑贴书画,但他从不在人前提及此好,赴外地巡视更是三缄其口,以防宵小之徒投其所好。一次,有位下属献给他一本宋拓碑贴,冯原封不动退回,有人劝他打开看看无妨。冯说,这种古物乃稀世珍宝,我一旦打开,就可能爱不释手,不打开,还可想象它是赝品。"封其心眼,断其诱惑,怎奈我何?"当下,面对改革开放大潮中形形色色的诱惑,我们这些领导干部,如何拒得了诱惑、断得了欲魔?显然,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三严三实",冯志圻"封其心眼,断其诱惑"的魄力、态度尤为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最不像警察的警察   户丑只说,如果谁要选一个最不像警察的警察,他有信心“光荣当选”。   户丑只的确不是在夸“海口”,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有三个“硬条件”:一是名字老土;二是成年累月的着装打扮跟警察根本就不沾边;三是一天到晚灰头土脸的净往人多的地方挤,一点儿都没个警察的样子。有一次,在公交车上,老户曾专门为自己做了一次“民意测验”——请车上的乘客猜猜他的职业。有人说他像个机关门卫,有人说他像个炸油条的,有个小伙子显然想夸他,说他“怎么看怎么像个退休的工人师傅”,一车人硬是没有一个人说他像警察…  相似文献   

8.
中国有句老话叫“医不自治,鉴不自照”,是说每个人在对待自己时很难做到准确公正;西方也有句老话说“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是说每个人看别人往往看得清楚,看自己就不容易了。其实,上面两句简言之,就是我们常说的另一句老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相似文献   

9.
卢仁江 《今日浙江》2012,(22):62-62
哈佛大学著名教授桑德尔上课时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个黑色的圆点,然后问学生:“你们看见了什么?”学生答:“一个黑点。”桑德尔说:“你们只说对了一部分,这其中最大的部分却是白的。这就好比我们看人,如果只看见这个黑点,就会把人看成是黑的;而如果在看到黑点的同时,看到其余部分是白的,看人就比较客观了。总盯着他人的黑点,就把他人的黑点放大了,就会使自己失去朋友。相反,你不盯着别人的黑点,别人的心门就会为你敞开,辅助你成就美丽的人生。”  相似文献   

10.
提起《韩非子·内储说上》的寓言故事“滥竽充数”,人们便会想起那位南郭处士,都说他无真才实学,好吃大锅饭。“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便不懂装懂“请为王吹竽”,并得到和别人同样多的薪俸。缘于此,这位处士便历来不得好名声。也正缘于此,人们便忘却了南郭处士的可贵地方。其实,南郭先生何其冤也!细算起来,其冤有一其一,有自知之明。“宣王死,■王立,好—一听之”,南郭处士觉得不能继续干,便自觉“辞职”下岗,无需做工作,也不计较“退休”待遇。其二,不摆老资格。南郭处士虽艺不拔草,毕竟曾令先王“说之”…  相似文献   

11.
当“桑美”强台风袭击我省后,爱心从四面八方涌向苍南、庆元等灾区,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温州一位老人捐出了自己多年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8000元钱给灾区。在捐款现场,他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说得多好。人是社会的人。因而,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不可能离开他人独自劳动和生存。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平等互惠的关系,也就是说,你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就会怎么样对你。你帮助我,我也会帮助你。世事无常,人的一生中,谁都不可能不遇上挫折,不遇上困境。当遇上挫…  相似文献   

12.
漫画与幽默     
驯狗“我想训练我的狗。让它想吃东西就叫。我驯了它有100次了。”“怎么样?它现在叫吗?”“不叫。不过,我不学狗叫,它就不吃东西。”牙科病人朋友的丈夫牙痛,去看牙医,怕得要死。牙医为使他平静下来,递给他一杯威士忌。朋友的丈夫一口喝光后,再来一杯。“好啦,”牙医说,“不怕了吧?”“对,”朋友的丈夫咆哮着说,“我倒要看看谁敢碰我的牙齿!”简而不明的广告南非哈拉布《星期日邮报》的一则广告可谓简而不明:“莫可维西林园,逢星期三、星期六下午4点30分喂鳄鱼,欢迎带孩子来。”丈夫看了笑道:“带孩子去看鳄鱼还是…  相似文献   

13.
朱明健不敢去香港,偶尔在香港的街面上露一次面,就会满街惊叹;广东的那个好厉害的警察头子来了!案件陷入绝境时,侦查员最期待朱老总说:他妈的,摔两把!扑克摔到两把的时候,案件线索肯定会上来,好多次了。侦查员们暗地里嘀咕,朱老总是真的神呢,还是碰巧?朱明健在北京王府井给老婆买衣服,20元钱的衣服他一口气买了五件。他回家要看老婆的脸色行事,如果老婆面有悦色,他就赶快说:这衣服好吧,500元一件呢!朱明健特吝啬自己的时间,记者采访他,他给限时40分钟,且“威胁”记者说:超一分钟可要罚50美金的哟!———朱…  相似文献   

14.
466号的温暖     
1964年,南非的罗本岛监狱来了一名新犯人,他的代号是“第466号”。随后,他被关进4平方米的牢房,开始了地狱般的生活。此后,466号每天都要到采石场做苦工,动作稍慢就有被毒打或丧命的危险。为了改变现状,在一次放风时,466号大胆地向狱长提议:“监狱的院子里有片空地,我想开辟出来种菜,您看可以吗?”没等他说完,狱长就用鞭子封住了他的嘴。可466号没死心,一有机会就找狱长求情。终于,有一次狱长不耐烦地说:“想种就种吧,别再烦我了。”而且,还破天荒地给了他番茄的种子。此后,一到放风的时候,466号就会去照料菜园。  相似文献   

15.
朋友最近买了一辆100多万元的好车,只要有活动,哪怕只有三四百米远,也要开着它。朋友是苦中出身,现在做了老板,开了豪车,本想多听些他人的赞美。说也怪,别人似乎并没有将他的新车当回事,即使他有意识引导,别人也常常转移话题。我问朋友:“你想知道原因吗?”朋友说:“想知道。”我告诉他:“当你将好车开到那些老板们中间,人家可能出于好奇问一问性能、价格;当你将好车开到穷人中间,人家只会认为你是在炫耀,穷人是无钱买车的人,他们的生活跟你不在同一种水平线,你喜欢的东西他们未必喜欢,你追求的东西他们未必会去追求。”朋友点了点头。  相似文献   

16.
明代冯梦龙在《古与令谭概》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司马微在同别人谈话时,无论好与坏,不管是与非,总是说“好”。一天,有人问他:“你好吗?”他回答:“太好了。”有人难过地对他说:“我的儿了死了。”他也旧答:“那太好r。”他的老婆凶此批评他:“人家认为你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所以才告诉他的伤心事,你怎么还是说好呢?”他仍然回答说:“像你说的这些话,也太好了。”于是,“好好先生”这个典故留传至今。  相似文献   

17.
漫画与幽默     
女权过分“如个女权运动太过分了肝“你是说,女人什么都占上风?”“是的。所以我要写一本关于男权运动的书。”“那很好,什么时候出版?”“只等我太太同意。”一眼看中新娘找到嫌人说:“你骗人,他有只眼是假眼,你以前为什么不告诉我?”“怎么没告诉你厂嫌人也不示弱,“你们头次见面后,我就告诉你:‘他一眼就看中你了。’”还不习惯一位旅客乘一辆出租汽车出游,半路上他轻拍司机肩膀想风点事,司机吓得“哇”地叫了起来。“呢,对不起,”旅客抱歉地说着,“没想到会吓了你……”“没关系,小小的误会。”司机答道,“我一向是开…  相似文献   

18.
在网络上厮混久了,对那些网络语言也就熟悉起来,时不时还会用上几句。比如看到别人写的好帖子,我也会说上一句“8错8错”;  相似文献   

19.
春秋战国时,郑国有个宰相很爱吃鱼,于是,有人便给他送鱼。但宰相拒不接受。有人问他:“你那么爱吃鱼。为什么不接受呢?”他回答:“正因为我爱吃鱼,所以才不接受。如接受了别人送的鱼,就会因此而失掉俸禄,就没有鱼吃了。我不接受馈赠而保住俸禄,就终身有鱼吃了。”  相似文献   

20.
库埃方式     
《时事报告》2011,(11):66-67
19世纪,法国有个医生叫埃米尔·库埃。有一次,一个病人找他看病,他手上没有药了,无奈地拿起一瓶蒸馏水说,这瓶“药水”能治你的病。病人回去后服下,竟然真的好了。这让他意识到自我暗示的强大力量:如果你真的相信自己能好转,你好转的机会就会加大。后来的学者把这种自我暗示的治疗方法叫做“库埃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