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元森 《湘潮》2012,(3):38-39
1952年1月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七军一四一师侦察连文书湘籍战士罗盛教,在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为从冰河中救出朝鲜少年崔莹而英勇献身。志愿军政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团中央追认他为"模范青年团员"。金日成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罗盛教"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他的事迹载入《志愿军英雄传》。  相似文献   

2.
50年前,志愿军战士罗盛教为救朝鲜落水少年魂断冰河,被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金日成将军给予其高度评价。谁能想到,最初师机关是把他作为“非战斗减员”上报军部的,并向各连下发了“事故通报”。因为定性上的失误,差点使这位国际主义英雄成为违纪战士……(一)1952年初,朝鲜半岛千里冰封,气候十分恶劣。我志愿军某师经过英勇作战,同兄弟部队一起粉碎敌人的“秋季攻势”后,奉命撤至成川郡及其附近地域进行整训。在这次战役中,“联合国军”共出动9个…  相似文献   

3.
<正>我父亲江涛留下两张在志愿军战俘营拍摄的老照片,一张是1950年12月王钟华等17名志愿军俘管干部的合影,站在正中间的王钟华笑容非常灿烂;另一张是1951年2月2日美军战俘步入和平会场的情景,战俘们的精神轻松舒畅。我父亲任志愿军司令部情报处处长时,审俘是他的主要工作之一,因此我一直关注志愿军战俘营的史料。  相似文献   

4.
张建 《世纪风采》2010,(3):35-36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艰苦、最激烈、最残酷的一次战役,在仅3.7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域内,敌我双方共投人了10万兵力,反复争夺了43天,最后我志愿军守住了阵地,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在此役中,志愿军炮兵二十一师二0九团战功卓著,“喀秋莎”火箭炮在上甘岭战役中尽显神威。步兵战士特别喜爱“喀秋莎”,称之为“炮兵之王”。  相似文献   

5.
1980年,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到北京参加抗美援朝30周年纪念活动,邓小平会见了金日成,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秦基伟会见时也在座。金日成顺便向邓小平打听原志愿军十五军的战斗英雄柴云振。邓小平转问原志愿军十五军军长秦基伟,秦基伟回答说:“柴云振是原志愿军十五军的一名战士,在朝鲜江原道金化郡相达峰战斗中英勇顽强,志愿军总部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6.
抢救毛岸英     
1950年11月下旬,我在志愿军司令部警卫团五连担任文化教员。一天下午二三点钟左右,我正在“营房”——一个废弃的矿洞里教一排战士们唱歌,突然,传来3声空袭警报的信号。接着,司令部大洞口哨位打来电话:“敌机3架,袭击我大田部(志愿军司令部的代号)机关驻地!”大家立即做好迎战准备。  相似文献   

7.
<正>2021年国庆期间,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长津湖之战为背景的电影《长津湖》在全国热映。《长津湖》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东线作战部队在极其严酷的环境下,凭着钢铁意志和铁血精神英勇杀敌的战斗故事,展现出了深厚的家国情怀,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的英雄战歌。影片中既有志愿军战士在零下35度的奇寒下,啃冻得硌牙的土豆的感人片断,更有志愿军战士冲锋陷阵缴获美军“北极熊团”团旗的激动人心场面。而这些经典场景,都取材于长津湖之战中的新兴里战斗,  相似文献   

8.
我刊2004年第2期发表了晓农同志的《捐躯朝鲜的两名志愿军军长》一文,其中提到蔡正国的事迹。原志愿军第五十军战士申春在军部遭敌机空袭之时正参加该军一四九师的干部集训,距军部约3公里。近日,申春同志寄来此文,记述了他所知道的蔡正国的牺牲经过。  相似文献   

9.
家住闽侯县南通镇泽洋村的志愿军战士郑玉锟.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 郑玉锟讲起抗美援朝的往事,很激动。 1951年6月,郑玉锟报名参军,1952年9月入朝,被分配到步兵连。1953年9月的一天晚上.在一场激烈的阵地战中,担任抢救员的郑玉锟听到坑道旁一名战士大叫“好痛”.急忙跑过去.发现这位战士的腿已被打断了.  相似文献   

10.
人间真情     
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隰县纪委离休老干部、共产党员郝英样,为完成战友的生死之托,履行自己的诺言。48年来,以亲生儿子的满腔情怀,孝敬烈士的妈妈,谱写了一段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人间真情。生天原话故事要追溯到抗美援朝战争时期。1951年春,志愿军伤员从战斗前线转移到祖国大后方疗伤。辽宁省兴城13陆军医院5队30病房里住进了两位年轻的志愿军战士,个子较矮、满脸稚气的战士叫郝英祥,山西离石人(工作后一直居住在幄县),他左臂重伤;紧挨他床位的另一名清瘦干练的战士叫薛义昌,系山东省临怵县石门镇徐庄人,右臂负轻伤,相同…  相似文献   

11.
赖晨 《红岩春秋》2011,(6):48-51
在俄国十月革命中,有这样一群鲜为人知的战士——华人劳工,他们组成一支支英勇的志愿军队伍,跃马扬鞭,投身保卫苏维埃新生政权的战斗,立下赫赫战功。尽管因战争年代部分史料遗失,但从现有记载的只言片语中,我们依然能够窥见战争烟云里中国志愿军的飒爽英姿,感受到那份炽热的战友情怀。  相似文献   

12.
海英  薄凤玉 《党史纵横》2002,(10):31-32
从朝鲜战争开始到$&'(年,中央人民政府先后组织五次大型赴朝慰问团。$&'(年初,在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赴朝慰问活动中,我作为团省委办公室主任,非常荣幸地成为辽宁省唯一的代表参加了慰问团。$&'"年,我在中央团校学习期间,响应党组织号召,报名参加了志愿军,先被分配到志愿军后勤汽车营,后来到驻扎在沈阳的东北空军司令部作战处任参谋,具体负责东北各机场的警卫工作。$&')年初,朝鲜停战,当年在中央团校参军的东北地区的青年干部全部留在东北,我也告别了朝夕相处的空军战友,来到地方工作。作为一名志愿军战士,我未能亲临前线作…  相似文献   

13.
不朽的情书     
胡学文 《学习导报》2011,(12):53-54
我读过的情书中,有浪漫的,有哀怨的,有洋洋万言的,也有惜字如金的。最让我难忘的是那些可以被载入史册的情书。有些情书,通篇没有一句写个人情感,但每个字都透着浓浓的情谊,读来让人感慨万千。如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鹿鸣坤写给初恋女友朱锦翔的信,实录如下:  相似文献   

14.
陈辉 《党史博览》2002,(11):22-25
在朝鲜战场上,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的郭忠田和获得荣誉称号的“郭忠田英雄排”,创造了令人赞叹的战争奇迹,充满了传奇色彩。 百里奔袭——钢刀直插龙源里 “同志们,加油呀!这回决不能让美国佬跑了!”1950年11月27日,志愿军三十八军一一三师三三七团一连二排排长郭忠田向全排战士发出了号召。这时,他们正从朝鲜的三所里赶往龙源里。 提起“不能让美国佬跑了”,郭忠田和全排战士都压着一股火,憋着一肚子窝囊气。 那是志愿军出国后的第一仗,志愿军司令部命令  相似文献   

15.
罗兴良 《当代党员》2009,(10):20-20
1950年8月,我任巴县跳磴乡(今大渡口区跳磴镇)乡长。当时不要说火车,就连汽车也少见。当年10月,志愿军入朝参战,负责修筑成渝铁路的战士们陆续撤离,筑路任务交给了沿线的民工。11月,我接到上级下达的任务,动员组织筑路民工参与成渝铁路建设。村民们很兴奋,踊跃报名,很快就来了150多号人。  相似文献   

16.
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英雄儿女》--公映,立即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影片中充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志愿军战士“王成”的形象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尤其片中王成面凶残的敌人高喊的那句--“为了胜利,向我开炮!”震撼了无数人的心灵……从此人们牢牢记住了影片中王成扮演者的名字、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刘世龙。  相似文献   

17.
张耀东 《党史纵览》2010,(10):47-49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随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公然干涉朝鲜内战.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直接威胁我国东北的安全。为援助朝鲜.维护祖国安全.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我当时不到20岁.在安庆军分区警卫营当战士.也幸运地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  相似文献   

18.
<正>“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由志愿军战士在出征时创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贯穿着新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几十年光阴,至今仍不时回响在我们耳畔。这首脍炙人口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强国之音”,激励着一批又一批志愿军将士奋勇杀敌,打退侵略者,最终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9.
随军入朝     
我志愿军入朝时正值严冬 ,因战局急需 ,部队携带御寒装备不足 ,衣着单薄的战士冒着严寒与装备优良的美军抗衡 ,给部队带来的困难是难以想像的。因而战伤、冻伤的人员很多 ,急需增强战地医疗救护力量。为此 ,我志愿军二十军党委派人来沪要求上海支援医务人员 ,经陈毅市长特许 ,在小范围内进行动员招募志愿军医疗队员。尽管二十军的同志在动员时反复向我们讲了三个要求 ,但对我们这批热血青年来讲 ,认为这是报效新中国经受考验的好机会 ,大家态度坚决 ,积极要求到前线去 ,为最可爱的人服务。一支由上海28名男女青年医务工作者组成的医疗队 ,…  相似文献   

20.
我是1945年5月参军的,在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过辽沈、平津两大战役。在部队当过战士、通讯员、宣传员。1951年,我在四野48军143师(后改编为炮21师)文工队任分队长。9月,接到命令后,我就率师文工队一支32人的小分队随军入朝。1 我们入朝后第一次下连队 演出是在1951年10月1日。在一片浓密的树林里,一个营的志愿军战士坐在一个空场上,我们演出了话剧《献银镯》、《纸老虎的下场》,小合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女声小合唱《金日成将军之歌》,还有相声、西河大鼓、三弦等节目,最后是我们自编自演的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