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韩剧《触不到的恋人》里,有这样的浪漫镜头:一封信通过时空转移邮局被送到后世的收件人手中。如今,26岁的王曦在北京演绎出了一个现实版的时空转移邮局,在速递遍地开花的快节奏年代,独创了一家蜗牛慢递公司——寄信给遥远的未来!很快,这里就成了都市人宣泻情感、释放压力、珍藏回忆的绝妙场地,生意格外红火。  相似文献   

2.
佚名 《法制博览》2011,(4):65-65
帮忙 在邮局大厅内,一位老太太走到一个中年人跟前,客气地说:“先生,请帮我在明信片上写上地址好吗?”中年人按老人的要求做了。  相似文献   

3.
“台湾意识”的历史考察弋胜“台湾意识”是近几年来在台湾讨论颇多的思想文化论题,同时也是社会政治论题。在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文化取向与政治倾向的人那里,“台湾意识”被赋予不同的意涵,其中不乏误解和歪曲。本文试就其四个层面、历史原因、正负效应、对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4.
“新、老欧洲”与美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老欧洲”的概念,是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伊拉克战争期间提出的,他把法、德等反对美对伊动武的欧洲国家称为“老欧洲”,把积极支持美国对伊政策的中东欧国家称为“新欧洲”,并称“北约欧洲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了新欧洲”。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严重的政策分歧不仅使欧盟在共同外交政策上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也使美国和欧洲大陆主要大国的关系滑入了二战以来最深的谷底。2004年5月欧盟正式接纳10个中东欧新成员国后,“新欧洲”成为了美国在欧洲保持影响的首要依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金融业成了中国经济的一个焦点。不少地区资金短缺,现金匮乏,寸头不足。于是相应地,一些奇奇怪怪的现象便应运而生。有人说,近年来中国已出现了“五条登科”现象。这“五条”指的是——卖粮卖货收“白条”,邮局取钱取“绿条”,企业商店发“红条”,来往帐目打“黄条”,“大耳窿”(高利贷)偷偷放“黑条”。虽然“五条”现象只是局部现象,但却引起了中央的高度注视,并多次强调不准向农民打“白条”等等。中国人已深深认识到,“条子”问题再不解决,便可能使“条子”成为仅次于人民币的“第二支付手段”,于国于民祸患无穷。  相似文献   

6.
宏亮 《法制博览》2008,(9):21-24
一件传世奇宝、一段离奇往事。它穿越了数千年的时空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虽然我们至今仍然不知道,被誉为“中华第一龙”的国宝在历史上究竟扮演过什么样的角色,但它毕竟改写了历史,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中国的史前历史,重新探寻中华文明的源头!那曲曲折折的经历,伴随着岁月的轻烟掠过,竞也成了传奇……  相似文献   

7.
说起会城门邮局的"营销能手"郑岫云和阜成门邮局的"业务标兵"熊宗彪,邮局的职工都会情不自禁地说:"这是我们的‘明星’。"她们不仅是西区邮电局职  相似文献   

8.
李静怡 《工会博览》2008,(24):50-51
传统的节俭思想和现代的时尚思维相结合,使“新小抠”们的生活如鱼得水。通过转移消费重点,这批都市里涌现出来的新新族群让有限的金钱“抠”出惬意人生,给都市的时尚生活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与阳光。  相似文献   

9.
在许多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1998年的春天属于“泰坦尼克号”。80多年前那个深夜里,大西洋冰山脚下那一幕刻骨铭心、尸横海面的悲剧,跨过时空隧道,在世纪末突然而至又挥之不去,久久弥散在人们的泪光中、思绪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德国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煤气房里残害了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几年前,大导演斯皮尔伯格以一部《辛德勒的名单》,为我们再现了那令人颤栗的“历史的真实”。诗人说:“奥斯维辛之后人类不复有诗。”当人可以变得如此罪恶、当人与人之间可以如此罪恶时,人  相似文献   

10.
5月20日,陈水扁面对岛内群众和在野势力的激烈抗争发表了“就职演说”。在这篇演说中,陈一改“大选”期间的挑衅口吻,将“公投制宪”变成了“宪政改造”,并声称“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及统独的议题,目前在台湾社会尚未形成绝大多数的共识”而建议将其排除在“宪改范围之外”。然而,这一“宪改”的烟幕难掩陈水扁及其所代表的民进党“公投制宪”的理念与立场。为更进一步认清陈水扁当局“宪改”的本质,本文试就前六次“修宪”中民进党对“修宪”与“制宪”的态度立场加以考察,乃至对民进党上台后的“制宪”活动进行探讨,以期从客观上还原陈水扁当局“宪政改造”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满足外地务工人员求职和服务企业用工,北房镇总工会根据《关于开展2014年春风行动的通知》,积极部署“春风行动”活动。  相似文献   

12.
台湾当局借“宪政改造”推进“法理台独”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岩 《台湾研究》2005,(5):45-51
2000年民进党上台后,利用执政地位,通过“立法”、“修宪”以及修改行政法规等各种渠道,先后实现了“公投立法”、落实“公投”、“公投入宪”以及废除“国民大会”等其长期追求的目标,并且还明确宣称要在2006年展开全面“宪政改造”,2008年为台湾提供一部“合身、合用、合时”的“新宪法”,使台湾成为一个“正常、完整、伟大的国家”。陈水扁当局虽然迫于压力声称“宪改”不涉及“主权、国号、领土”议题,但未来几年以各种手段推进“法理台独”的步伐不会停止。  相似文献   

13.
个人“被就业”了、“被生活”了、“被代表”了、“被幸福”了,我们的国家“被G2”着、“被大国”着,我们就这样生活在一个“被”的年代里。  相似文献   

14.
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德国总理朔尔茨提出“时代转折”命题。突破不向危机地区输送武器的禁令、扭转德国在防务支出上的“节俭”态势以及改变德国的俄罗斯政策等一系列动向,宣告了德国外交与安全战略的转型。德国外交战略转型既有外部环境变化方面的原因,也受德国国内政治力量转移的影响,其总体指向是大幅提升军事实力、实现联邦国防军现代化,以期在欧盟乃至国际秩序重塑中发挥领导作用。德国外交战略的转型面临国内民意支持存在变数、国防投入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中东欧国家疑惧等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5.
胡中柱 《法制博览》2010,(10):22-23
曾从一份杂志上,看到过一则报道,说境外有个人做了个实验,在两个果园的门口,各竖了一块牌子。一块上写着“严禁人内摘果”,另一块则是“原则上不准摘果”。待到果熟之日,前者丰硕满园,后者寥寥无几。实验者得出结论:“原则上”的禁止,是“实际上的允许甚至纵容”。  相似文献   

16.
“权力转移”理论:霸权性现实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转移”理论被普遍认为是可以用来解释中国未来发展动向的国际关系理论见解之一,因为该理论强调大国崛起的战争效应,认为大国间力量再分配的均衡、而不是力量再分配的差异更容易导致战争。然而,无论是从理论建构的严密性、还是从经验实证对该理论的测试来看,“权力转移”理论都无法称得上是成熟的战争起源解释理论。“权力转移”理论迄今只能说是一种有关战争现象的“研究项目”。基于该理论对中国崛起未来的任何臆测同样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7.
“枕边风”     
顾桐 《法制博览》2010,(12):41-41
有一个朋友,男的。大家聚在一处聊天,他的开头语是“我老婆说”、“老婆昨天告我”一类。我们笑他没出息、没主见,被“枕边风”吹“残”了。他不以为然,几十年来俯首帖耳,有老婆大人指哪打哪的风范。  相似文献   

18.
行光 《法制博览》2011,(13):49-49
文革中,“四人帮”疯狂迫害知识分子,使知识分子成了继“地、富、反、坏、右、资……”后面的“臭老九”,“四人帮”呼喊“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口号,中国人以自己是“大老粗”为荣,这种愚昧反智文化的推广,造成了中国知识界整整一代的断层,严重阻碍了经济与科技事业的发展。因此许多人以为“知识越多越反动”是四人帮的首创。然而,“知识越多越反动”这一理论竟然是来自斯大林的发明。  相似文献   

19.
记得总理朱镕基在任时,曾用“民怨沸腾”来形容老百姓的不满,如今这样的不满并没有多大改变,而且因暴力拆迁、血汗工厂、棍棒“维稳”等原因,“沸点”恐怕又蹿新高。不少地方政府开动宣传机器极力美化自己,不但于事无补,而且进一步加大了人民的逆反心理和“仇官”情绪,公权再次丢分。当下,期望类似于石首市、瓮安县前政府那样的执政者,  相似文献   

20.
《装备时空》9月上映“二战兵器大观”“云海特种兵”、“海上巨霸”、“长空雷神”、“火力之王”……二战中英军动用了什么装备构筑了牢不可破的“不列颠防空堡垒”?人们最初都采用哪些方式完成军事侦察任务?第三次中东战争中,阿联军使用了什么样的雷达,使得以色利空军的偷袭以惨遭告终?军事侦察装备是如何从原始走向现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