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刑事诉讼法的这条规定,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上诉不加刑”原则。这个原则说明,被告人一方上诉的案件,二审法院即便认为原判量刑畸轻,也不能改判加重刑罚。立法的意图在于保护被告人的上诉权利,解除被告人一方因怕上诉加重刑罚而不敢上诉的顾虑。同时,这也加重了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责任,从诉讼程序制度上  相似文献   

2.
律师制度恢复以来,广大律师工作者在刑事辩护工作中,积极接受当事人或者家属的委托,出庭为被告人进行了大量的辩护工作,许多案件法院采纳了律师的正确意见,依法对被告作了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决定,维护了被告人的正当合法权益。但在实践中,律师的刑事辩护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律师的权限太小,对律师的辩护意见法院拒不采纳时,律师无权制约,没有一种带有一定强制性手段迫使法院重新考虑或采纳自己的正确意见,对此,法学界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提出了不少有见地的看法,这主要表现在下述问题上: 一、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9条规定:“当事人或者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第130条规定:“地方各级  相似文献   

3.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这是上诉不加刑原则在法律上的具体体现。这条规定是为了解除上诉人怕二审加重刑罚不敢上诉的顾虑,以切实保证上诉制度的贯彻执行。由于我国文化教育还比较落后,不少  相似文献   

4.
上诉不加刑司法解释的漏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条第一款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这就是“上诉不加刑”原则在刑诉法中的具体表述,但该条规定过于原则。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百五十七条对上诉不加刑作了更为具体的解释,对共同犯罪,特别是第(五)项规定:“对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判处的刑罚畸轻,或者应当适用附加刑而没有适用的案件,不得撤销第一审判决,直接加重被告人的刑罚或者适用附加刑,也不得以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发回第一审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苏法经1998)173号请示收悉。关于当事人在法定上诉期限内虽表示上诉,但未提交上诉状,人民法院是否按上诉案件受理的问题,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当事人在法定上诉期限内虽表示要上诉,但未递交上诉状的,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37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这就是我国法律关于“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全部内容.由于法律条文的过于原则抽象,且“两法”颁布以来未见对这一问题作过立法或司法解释,故无论是在司法实际部门的执法中还是在法学理论界,对“上诉不加刑”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影响到对这一原则的贯彻执行.不少同志认为,“上诉不加刑”作为刑事诉讼中的一条原则,当然应该贯彻执行.但是,在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被告人方上诉后,二审法院发现一审判决重罪  相似文献   

7.
不少基层人民法院在刑民案件判决书中的最后部份,往往写道:“如不服本判决,可于接到判决书次日起十日内向本院提出上诉状及副本,上诉于××人民法院。”这样表述法律所赋予被告人的上诉权利,似还有欠妥之处,值得注意。根据刑诉法和民诉法的规定精神,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既可以书面上诉,也可以口头上诉;既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8.
<正> 自1980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上诉不加刑作为刑事诉讼的一项原则,在法学界和司法界是公认的。其根据就是《刑事诉讼法》第137条第1款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最近,我们向刑事案件的被告人送达判决书后,被告不服判决提出上诉,并在法律文书上按丁指印。事过三天,被告又提出对判决没有意见,不上诉了。面对这种情况,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上诉既是一项重要的审判制度,也是当事人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只要在法定上诉期内,即使被告接受判决后在  相似文献   

10.
刑事案件二审包括抗诉审和上诉审。抗诉审是指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同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者裁定确有错误时,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的诉讼活动。上诉审是指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要求上级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重新审判的诉讼活动。从根本上说,刑事案件一审和刑事案件二审开庭审理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37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这是上诉不加刑原则在我国法律上的确认。但在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我国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见和不同作法。本文对此略陈管见,以就教于高明。一、关于上诉不加刑是否在各国法律上普遍得到确认问题。“上诉不加刑”作为刑事诉讼中一项具体原则,是资产阶级革命以后提出来的,首先为大陆法系国家所采用,英美法系国家采用较晚。苏联和东欧国家也先后采用这一原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人民法院实行两审终审制。对于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或裁定,在法定期间内,当事人有权上诉,同级人民检察院可以抗诉。第二审程序就是上一级人民法院根据上诉或者抗诉,对下一级人民法院的判决或裁定,在认定  相似文献   

13.
一、债务人在债权人发出的债务逾期催收通知书上签字或者盖章的行为。虽然并不必然表示债务人愿意履行债务,但可以表示其认可该债务的存在。属于当事人对民事债务关系的自认,人民法院可据此认定当事人之间存在债务关系。二、国有企业改制后。原有债务应当由改制后的企业承担。债权人向改制后的企业发出债务逾期催收通知书的,应当视为债权人对债务人变更的认可。三、上诉权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一项诉讼权利,当事人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针对当事人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问题进行审查。当事人未在法定期间内提起上诉,而在二审中对一审判决提出异议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予审查。  相似文献   

14.
(一)上诉、抗诉的主体和权限问题。我国新公布的行政诉讼法在第58条中,只规定了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和裁定的,有权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而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是否可以提出上诉,却未作明文规定。但是,根据国际通例和我国行政诉讼法第24条、第28条、第67条的立法思想可推知,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即公民(包括法定代理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均应有提出上诉的权利。否则,不利于充分保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那么,人民检察院是否有权对附带民事诉讼提出抗诉呢?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6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但对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第一审裁判,在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时有否抗诉权,即按二审程序提出的抗诉,却未加规定。根据  相似文献   

15.
死刑复核程序是最高人民法院或高级人民法院对判处被告人死刑的案件进行审查核准的一种特别审判程序.死刑复核的法院是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复核程序审理的对象只是按其他审判程序审结的判处被告人死刑的案件,包括: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过了上诉、抗诉期限,被告人没有上诉、检察院没有抗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判处被告人死刑的案件;依审判监督程序审结的判处被告人死刑的案件.如被告人、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没有委托律师辩护的,被告人应享有律师辩护权,复核法院应为被告人指定律师辩护.  相似文献   

16.
司法信箱     
编辑同志: 在一审刑事判决后,被告人不上诉,一审人民法院在上诉期限满交付执行后,接到其近亲属在上诉期内交邮的为被告人上诉的信件该怎么办?请解答。 广东省普宁县人民法院 许慧 许慧同志: 刑事讼诉法第一百二十九条第一款中规定:“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对被告人的近亲属在上诉期满前交邮的的上诉状,人民法院应依照上述法律规定,结合具体情况,分别作出处理。被告人的近亲属如果未经被告人的同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诉法第四编“执行”第 2 0 9条规定 :“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免除刑事处罚的 ,如果被告人在押 ,宣判后应当立即释放。”对此规定 ,法学界和司法界普遍认为 ,“这是法律专门对无罪判决和免除刑事处罚判决的执行问题所作的特殊规定 ,其目的在于使无罪或者免予刑事处分的人及时恢复人身自由和名誉 ,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即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提出上诉或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 ,一审判决尚未生效 ,也不影响释放被告人的立即执行 ,不得等待判决生效后才予执行”。笔者也曾经在长期教学及著述中附和这一通说。经过深思 ,笔者认…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了上诉不加刑的原则,即:“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自《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对这一原则的执行常出偏差,原因何在?这不能不使人对上诉不加刑原则本身进行一番反思。笔者认为,实行上诉不加刑原则,对于保障被告人充分行使上诉权固然有一定作用,但其弊端甚多,从“立法效益”上来讲,未免因小失大。实行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弊端表现在: 第一,按此原则的要求,不论一审量刑如何偏轻,二审法院都不得以量刑偏轻为由通过改判或发回重审来加重被告人刑罚。这显然有违于我国刑法罪刑相适应的基本原则和刑诉法“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基本原则,也有背于几十年来我国刑事诉讼中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力求不枉不纵的优良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中尚未提出上诉的被告人在上诉期限内死亡应如何外理?编辑同志:在刑事诉讼中,未上诉的被告人在上诉期限内死亡,请问此时应如何处理?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辩护人能否依被告人的生前意思表示行使上诉权?江西省黎川县人民法院涂国华涂国华同志:刑事诉...  相似文献   

20.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被告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此外,还规定:“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但是,对于如何保障被告人的近亲属上诉问题,法律则没有明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