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保护法》是我国首部以国家法律形式为特定流域而制定的法律,是以水资源保护开发为中心的开创性立法。基于环境资源的共同自然属性,借鉴域外流域立法经验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历史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域外流域立法经验,《长江保护法》立法可以从中获得三个维度的启示:一是树立长江流域综合生态系统理念。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方法,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多主体参与,综合考量环境、经济和社会价值,把长江大保护纳入长江流域综合生态系统中来进行立法。二是为长江大保护引入市场机制。基于"污染者负担"原则,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将长江流域环境资源的使用、污染、补偿、恢复等纳入到一个可持续的生态循环。三是扩大长江大保护的公众参与。《长江保护法》的起草、审议、落实等都要丰富公众参与的途径和形式,保障其表达权、建议权、知情权、监督权,确保人民的长江"一江清水向东流"。  相似文献   

2.
《民主》2016,(6)
正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总书记这样讲,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现在长江生态环境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境地!"在2016·长江保护与发展论坛上,民进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陈振楼说:"我们做了20多年长江流域的研究,今年好不容易盼到总书记对长江流域的保护这样发话!"事实是,从1997年民进中央对长江防洪体系问题进行的调研,到  相似文献   

3.
《民主》2015,(2):29-30
<正>我国长江流域新一轮开放开发即将开始,拟从加快交通一体化、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构建长江绿色走廊,力促长江经济带通过改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但目前我国尚无哪个区域、哪个城市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性突破,为此,建议中央抓住长江经济带决策的契机,给予长江流域各地特别政策,鼓励地方突破现有体制、机制的束缚,将长江流域打造成我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相似文献   

4.
《民主》2017,(12)
<正>一江碧水绿,两岸春风急。中共十八大以来,古老的长江迎来新的春天。2013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从国家战略高度,强调"要把长江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对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进行全面部署。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  相似文献   

5.
区域协同发展是多个主体围绕共同的目标在优势互补中实现合作共赢的过程。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横向对比来看,湖南的优势在于经济地理区位优良、宏微观政策红利叠加、工业发展基础厚实;湖南的短板在于交通技术等级偏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整体经济结构待优化、技术创新能力待提升、生态环保约束增强。湖南应从交通协同、空间协同、产业协同、创新协同、生态协同五个方面参与长江经济带的分工合作,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中实现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徐超 《民主》2014,(6):21-24
<正>长江——世界第三、中国第一大江河,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脉。长江流域——重要的战略水源地、水电能源基地、黄金水道和生物宝库。面积不到中国的1/5,却养育了中国1/3的人口,生产了中国1/3的粮食,创造了中国接近一半的经济总量。长江经济带——中国最宽广、最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带,完全有潜力成为世界上可开发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经济带。  相似文献   

7.
《瞭望》2006,(20)
三峡大坝将于5月20日全线建成,这标志着三峡枢纽主体工程完工。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流域在我固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三峡工程的建成,将给长江流域经济带的发展再添强大助力:比如发电,我国华东、华中地区缺煤、缺电,资源和能源严重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8.
《瞭望》1999,(15)
编者按水患,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汛期防洪,也一直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防洪形势全线吃紧,险象环生。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沿江军民严防死守,特大洪水终未酿成大祸。防洪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识...  相似文献   

9.
998年,我国气候异常,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多,长江、松花江、珠江、黄河、淮河、海河北系、辽河及浙闽等流域相继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水。长江流域发生了建国以来类似于1954年大洪水的第二次全流域型大洪水,中下游干流部分河段以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多次超过历...  相似文献   

10.
在实施长江经济带跨世纪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出现了分别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核心的综合经济实力较强的四个协作经济圈。但皖、赣两省由于受地理位置和经济基础薄弱的影响,既不属于下游以上海、南京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圈;也不属于中游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经济圈。这在客观上,不利于皖、赣两省的经济发展,同时对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联动发展也有制约。皖、赣两省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到底如何?上海能否通过区域经济协作,对沪、皖、赣联手发展作出贡献?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专程从上海出发,溯江而上,深入皖、…  相似文献   

11.
哭号的长江     
20世纪中期,长江流域的人口增长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期。持续增长的数——”亿人的生存需要,终于把这条伟大的长江变成了第二条黄河。长江在这100年里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了。据1957年调查统计,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3638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20.2%。但仅仅30年之后,到1986年,森林覆盖率就减少了一半多,仅剩10%,水土流失面积却猛增了一倍,达73.94万平方公里,占了流域总面积的41%。长江中下游发育着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群。这些美丽的湖泊,容纳百川,调节洪峰,与长江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2.
《民主》2020,(5)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其核心要义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总体目标是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中共南京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一江两岸协同发展,努力走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前列,致力把长江南京段打造成为绿色生态带、转型发展带、人文景观带、严管示范带。通过加强长江南京段规划、保护、建设、管理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从目前成果来看,关于生态环境方面的大数据应用水平仍然不高,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长江经济带这一构想被首次提出,作为我国国土开发的一条十分重要的轴线,长江经济带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航运优势,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升级,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但长江经济带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瓶颈问题,贸易便利化的提出正是促进长江经济带稳定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1)
流域作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空间载体,呈现出城市、人居、产业相对集中的地域特点,集聚和辐射等经济空间组织功能举足轻重。嫩江流域作为东北亚经济圈内的一支潜在经济力量,其经济带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对东北部沿江省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重大带动作用,更对促进沿江省市的经济合作、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优势互补、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有重大意义。本文在总结嫩江流域经济发展"三类优势"的基础上,对流域经济带协调耦合发展的正向经济效应进行可行性分析,最终构建嫩江流域经济带多维发展模式,包括空间协作模式、产业带建设模式、制度协作与整合的一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15.
安徽新方位     
刘菁  杨玉华  徐海涛 《瞭望》2020,(17):36-38
十年前的安徽还苦于“东西不靠”的方位之困,如今已是“左右逢源”,拉开了高质量开放、新动能发展的大框架。从中部内陆省到长三角新合伙人,安徽站准新方位,全新发展积厚成势。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说,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4月考察安徽时,从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层面,对安徽提出了新定位、新要求.这是为新时代安徽定向导航。  相似文献   

16.
古称“浔阳”的九江,是镶嵌在中国的“黄金水道”——长江中下游段的一颗璀璨明珠。九江建城已有二千多年。现在它是江西唯一的对外贸易口岸和主要风景旅游区。“七五”计划把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开发利用列为建设重点。地处长江经济带中段的九江市的经济繁荣、科技发展就愈来愈显得迫切和重要了。江西省已把开发九江,建设一个通向世界各地的贸易、金融、旅游中心,列为全省今后的建设重点。 就此,记者采访了九江市市长江国镇。他说:  相似文献   

17.
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养育着亿万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中华文明。长江经济带面积约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40%,是改革开放新时代我国经济的重心所在、活力所在。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多次对长江生态保护作出重要指示,中共十九大明确提出要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说不要大的发展,而是要首先立  相似文献   

18.
正中共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提出了新的区域发展战略思想。他多次强调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习总书记亲自提出和推动了许多全新的战略构想和战略举措,比如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为传统区域发展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理论和实践赋予了全新的内涵,注入了鲜活的动力。这些国家战略,从点到线再到面,从陆上到海上再到海外,  相似文献   

19.
加快实施人才战略论坛暨长江流域人才资源开发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于2001年6月27至28日在上海召开。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陈良宇出席会议的开幕式.并代表上海市委和市政府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来自长江流域30多个城市与地区的代表共同探讨长江流域人才资源开发问题,它是关系到长江流域今后总体发展的一个重要会议,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长江流域各城市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发展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尽管沿江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太平衡,但总体上看,它们都日益成为长江流域经济起飞的一个增长极。陈良宇强调,从根本上说,长江流域地区的经济起飞,离不开人才资源的开发与集聚。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前景下,长江流域地区要想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高速发展的经济圈和经济带之一,发挥其在21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骨干作用,更是应该将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摆上我们发展全局的首要位置。  相似文献   

20.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可谓举世瞩目。目前,工程建设已进入“正式施工准备阶段”。作为一个历时17年跨世纪的特大型工程,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布局及影响之深远,实在是世所罕见。论证三十八载始决策自1954年起,中国国务院就成立了“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负责三峡工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