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撤盟设市为标志,呼伦贝尔的经济社会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崭新时期,中共呼伦贝尔第一次代表大会首次提出“建设文化大市”的目标。呼伦贝尔多元的地域文化为这一目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今后一个时期的牧区文化宣传工作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托呼伦贝尔丰厚的文化积淀,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开拓创新,抓住特色,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不断深化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牧区文化宣传机制和手段,努力开发我们丰厚而又多元的地域文化资源,保持和弘扬多元文化的历史传承性、民族民间性和…  相似文献   

2.
《精神文明导刊》2005,(11):F0003-F0003
凭借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的强劲东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带领270万各族人民发扬“知耻后勇,团结创新,真抓实干,与时俱进”的呼伦贝尔精神,  相似文献   

3.
林双川 《半月谈》2004,(20):6-47
2003年10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振兴东北战略正式启动,也给“辽老大”带来走出困境、重振雄风的历史机遇。振兴东北战略实施一年来.辽宁发生了哪些变化?为寻找答案,前不久记者随“重访辽宁回眸振兴”中央新闻媒体考察采访团到了辽宁。  相似文献   

4.
步进来 《思想工作》2006,(10):14-14
奈曼旗地处科尔沁沙地腹部,生态环境脆弱,发展基础较差。近几年我旗提出了以招商引资为核心,以工业经济为突破,以推进产业化为主线,大力发展工业带动型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同时抓住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及自治区加快东部盟市发展等机遇,创新招商机  相似文献   

5.
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东北地区的“官本位”意识较为深重,阻碍振兴,阻碍发展,危害社会稳定。必须从制度上、体制上和思想文化方面对“官本位”意识予以坚决批判和破除,建立起“以人为本”的社会,东北的振兴才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6.
巍巍大兴安岭,莽莽林海绵延数百公里,呼伦贝尔大草原依山自成、与林相间。30年前,有一首男声独唱《我爱呼伦贝尔大草原》,唱响神州大地,让这里名扬天下。呼伦贝尔市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撤盟建市而成,市府坐落在原盟府所在地海拉尔市(现已更名为海拉尔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这里就是内蒙古重要经济支柱城市之一,也是我国与俄罗斯重要通商口岸之一,还因其工业、矿藏、外贸、林业、牧业、旅游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成为一颗令人瞩目的北方明珠,撤盟建市之机,自然成为该市经济腾飞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7.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地方政府作用的发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全国经济格局的调整意义重大。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过程中,东北各级地方政府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但是,目前东北的各级地方政府尚未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和作用。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转变东北各级地方政府的职能和行为方式,积极发挥各级地方政府的作用,才能确保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8.
锡盟挺立     
如果说,快速发展的呼包鄂“金三角”和正在加快发展的东四盟市是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两翼,那么,位于自治区版图中部的锡林郭勒盟就是“腰部”。相对于经济发展遥遥领先的“金三角”和近些年迅猛发展的东四盟市,由于单一的经济结构,锡林郭勒盟的差距逐渐凸显,锡林郭勒盟多年来引以自豪的“牧老大”的位置开始“塌陷”。当工业浪潮以势不可挡之势席卷了锡林郭勒草原,锡盟人在经济全球一体化中进行大范围、大规模、多层次、高水平的资源配置,引进优势企业开发优势资源,让多年沉睡丰富的资源开发起来,草原人民踏上了重振雄风的征程,一个“撞腰工程”在22万平方公里土地上轰轰烈烈的展开。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省各级人事部门一定要乘十四大的强劲东风,少讲空话,多干实事,真抓实干,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加快我省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广开人才之路,为振兴云南经济提供组织保障。为此,结合云南省人事工作的实际,当前要突出抓好“三大转变”。一、转变思想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目标的确立,对计划经济体制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人事部门如何面对这个转变和适应这个转变呢?关键是换脑筋。在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事部门的同志比较熟悉计划经济那一套,多年的计划经济对我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管理方式有很深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妇运》2004,(11):18-20
党中央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系列部署,为辽宁地区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也为我省广大妇女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搭建了广阔的舞台。辽宁省各级妇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全国妇联的要求部署,紧紧围绕振兴老工业基地这个主题,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动员和带领全省广大妇女积极投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伟大实践,我们重点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营造一个“姐妹联手谋发展,振兴辽宁创新业”的社会氛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关键是要解决人的精神状态问题。我们充分发挥妇联组织联系群众的特殊优势,通过创新特色活动调动广…  相似文献   

11.
希望在前     
《半月谈》2003,(18):6-10
东北,为共和国工业的诞生和发展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创造过辉煌的业绩。新中国第一炉钢水、第一辆汽车、第一艘万吨轮、第一架飞机、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等数不清的第一,都诞生在东北。这无数个“第一”让东北人为之自豪,东北也因此被誉为“共和国的长子”。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东北这个老工业基地逐渐落后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痛苦和失落笼罩在东北人的心头。今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方针,并将其纳入了工作日程。强动的春风吹来,在改革道路上艰难跋涉的东北人民看到了更多的希望。如何把握住这一机遇,迎接东北发展的“第二个春天”?前不久,本刊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办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记者论坛”。论坛邀请了新华社黑、吉、辽三个分社的社长、资深记者及有关专家学者,就如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言献策,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2.
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支最活跃的生力军,随着国有企业“抓大放小”,在许多旗、县、区的第二、三产业中,它开始坐上“正席”唱“主角y,正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繁荣日益发挥它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为了振兴地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迫切需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壮大,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也迫切需要地方政府更加有力的扶持。6月中下旬,笔者到自治区西部几个盟市了解山羊绒加工产业发展的情况.问起各地包括经贸委和统计局在内的政府有关部…  相似文献   

13.
回首历史,通辽市有着辉煌的记忆,全国商品粮基地、畜产品基地、产粮大市……然而,随着国家粮食短缺时代的结束,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以粮食生产为主导产业的农业经济型态成为制约通辽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地区经济发展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农业大市、工业小市、财政穷市”压得通辽人抬不起头来。桂冠失落了,通辽人没有趴下,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资源、区位、产业优势,以1999年撤盟设市为起点,开始由农业经济型态向工业经济型态的历史性跨越。他们在全区率先提出了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将通辽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放到全区、全国的大盘子里进行统筹谋画,寻找自身的不足,充分挖掘比较优势,提出了“坚持‘双增双进’,打造‘三大基地’,实现‘两个转变’”的发展方策,从此,三千里科尔沁草原奏响了雄浑的发展乐章,掀开了通辽市崛起的序幕。  相似文献   

14.
沈阳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曾拥有过辉煌的历史,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形势下,沈阳再一次被历史推到了世界的面前。“东北大振兴,沈阳要先行”——这是720万沈阳人在21世纪经济大变革中提出的一个战略口号,更是历史赋予沈阳的重任。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协调发展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三省一区具有区位临接性、经济互补性、“振兴东北”政策等方面的优势条件,同时受制于“行政区经济”、市场分割、利益矛盾等方面的约束。构建区域行政协调、区域政策整合、区域市场一体化以及利益共享等方面的协调机制,实现区域互动整合发展,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李燕 《长白学刊》2006,(4):109-109
在现代经济中,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积极发展服务业是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环节。能否抓住“人世”后服务领域加大开放的机遇,积极利用外资促进服务业发展,将直接关系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发展服务业对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参与国际分工,应对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发挥中心城市作用;有利于为自身经济振兴提供必要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是振兴兴安盟经济的重要途径王宝文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经济作为新的经济生长点,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它冲破了姓“资”姓“社”的思想束缚和来自各方面的责难,在曾是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夹缝中绽开奇葩,令人们刮目相看。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对我国...  相似文献   

18.
基层动态     
海拉尔区委宣传部为打造『呼伦贝尔经济发展核心区』营造浓厚舆论氛围海拉尔区委宣传部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海拉尔区委、区政府提出打造“呼伦贝尔经济发展核心区”这一宏大战略构想鼓劲造势,为积极推进这一战略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舆论支持。首先在海拉尔区委十二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打造“呼伦贝尔经济发展核心区”这一战略构想后,及时召开了由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及各基层党委、党工委负责人参加的“打造呼伦贝尔经济发展核心区”座谈会。二是将打造“呼伦贝尔经济发展核心区”相关内容纳入到区委中心组学习中。三…  相似文献   

19.
睡醒了的“东北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产虎。东北虎体强威猛。人们常用以比喻东北人的强悍和东北地区经济实力在全国的分量。最近十多年,东北地区的经济下滑,人们觉得“东北虎”沉睡了。2003年,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声音响彻华夏大地,进入2003年岁尾,振兴东北的风刮得更加猛烈。人们说,“东北虎”睡醒了。  相似文献   

20.
锡盟挺立     
达布 《思想工作》2005,(10):6-13
如果说,快速发展的呼包鄂“金三角”和正在加快发展的东四盟市是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两翼,那么,位于自治区版图中部的锡林郭勒盟就是“腰部”,相对于经济发展遥遥领先的“金三角”和近些年迅猛发展的东西盟市,由于单一的经济结构,锡林郭勒盟的差距逐渐凸显,锡林郭勒盟多年来引以自豪的“牧老大”的位置开始“塌陷”。当工业浪潮以势不可挡之势席卷了锡林郭勒草原,锡盟人在经济全球一体化中进行大范围、大规模、多层次、高水平的资源配置,引进优势企业开发优势资源,让多年沉睡丰富的资源开发起来,草原人民踏上了重振雄风的征程,一个“撞腰工程”在22万平方公里土地上轰轰烈烈的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