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但凡不是浑浑噩噩过活,而是对生命、对未来有所追求的人,想必都思考过这个亘古未老的哲学问题。也正是这个哲学问题,数千年来,令无数的人感到困惑,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2.
现实人──现代哲学的出发点朱新行哲学的时代主题是什么?哲学发展的出发点在哪里?这需要从哲学自身发展的逻辑和社会需要的交叉点上去寻找。现代科学认识有两大航向:一个是向微观世界和宇宙世界进军,离人越来越远;另一个是向人自身回归,重新探索人的奥秘。这就带来...  相似文献   

3.
人为什么要学哲学?哲学究竞有什么用?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如果你是一个目光短浅的物质主义者,请远离哲学;如果你宁愿选择急功近利作为自己的人生态度,也请你远离哲学。因为哲学不是立拍立现的快照,不是立竿见影的图景,饥饿时不能给你面包,浪漫时不能给你玫瑰。但你如果不是一个仅仅满足于衣食无虞的享乐主义者,  相似文献   

4.
某些通俗歌曲,简直就是一首首通俗哲学歌曲。歌词简洁优美,寓意深刻。于是我将这些通俗歌曲引入到哲学课堂教学。高二哲学第一堂课是讲前言,讲学习哲学的重要性。我一开始就引用了学生经常唱的《雾里看花》歌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化莫测的世界?涛走云飞,花开花谢,你能把握这摇曳多姿的季节?”歌词用诗一般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人们所处的世界是纷繁复杂、多姿多彩、无限多样的世界。这个世界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人们无法透过迷雾一眼看透。需要“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着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我…  相似文献   

5.
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但在现实生活中,哲学却被不少人边缘化,被认为是“无用之学”。哲学对普通人而言意味着什么?完成哲学革命的马克思的哲学,其当代价值又是怎样的?带着这些问题,本刊专访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土生导师,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德峰。支部生活:您曾把哲学在当代的主题概括为“怀着乡愁寻找家园”,如何理解?王德峰:要寻找家园就表明当代人无家可归。作出当代人无家可归这个对当代文明状况的判断,是因为看到当代人类经济生活的一个基本方式是资本的运作和资本的增殖,  相似文献   

6.
后奥运时代的典藏和想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奥运会短短的16天相聚里,来自全世界的人们打破了语言和肤色的界限,犹如兄弟姐妹般共同庆祝、共同分享。当北京奥运会圣火熄灭的时候,作为中国人,我们又应当给世界留下怎样的身影和回忆呢?  相似文献   

7.
1.马克思主义有没有自己的人学?或者说存在不存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这是一个曾一度在西方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虽然认为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我们时代不可超越的哲学,但又断言马克思以后马克思主义“停滞”和僵化了,其中有一块“人学的空场”,所以,他声称要用存在主义‘补充”马克思主义,“把人恢复到马克思主义之中”。与此相反,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走向另一个极端,他认为马克思在理论的成熟时期,从根本上批驳了任何关于人的一般的哲学思考,批驳了“任何哲学人本学”或“人的哲学”,马克思主义是“理论…  相似文献   

8.
欧阳海燕 《小康》2010,(1):38-41
2009年,最受国人欢迎的地方莱系来自哪里?人们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发生了哪些变化?开始认同哪些饮食新主张,是否还在忧虑着饮食安全?  相似文献   

9.
凌华 《岭南学刊》2009,(3):131-131
由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部主办、中共汕头市委党校承办的广东省党校系统2008年哲学年会,年前在粤东名城汕头市召开。来自全省各级党校的哲学工作者约80人,围绕着年会主题“新时期哲学发展30年”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们欢呼人类进入新世纪的时候,人们的心灵却被一种沉重、焦虑的阴影笼罩着:生态环境的恶化,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艾滋病在全球急剧蔓延,人们越来越多地陷入“恐艾症”之中;恐怖主义的猖獗,成为当今世界人们的“公害”;核武器竞赛,把人类推向生死存亡的险境,如此等等。面对严酷的事实,如何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阐释人类生存的问题,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1.
陈家义 《岭南学刊》2011,(4):130-130
近期,广东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和广东哲学学会联合举行了“人的发展与建设幸福广东”专题研讨会。来自省内各高校、党校、社科系统的哲学界专家学者,就“人的发展与建设幸福广东”这一热门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2.
如果,你不是现在的你,而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另一个人,有着与自己截然不同的家境、环境、角色,你会反过来更珍惜如今的生活吗?这个蕴含着对自身生活重新审视的哲学命题,犹如庄周梦蝶一般,无解。但湖南卫视的生活类节目《变形计》却尝试着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让人们开始探讨这个“生活在别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人的自我批判的宣言──庄子关于人的存在的思考及负面性的批判李道湘千百年来,人们总是在苦苦地寻找自己,到头来仍然是失去,也许根本没找到,要不为什么人们总是放不下这个主题呢?到底什么是人呢?真正的人在哪里?倒拨历史的时针,回首追寻着人类的足迹,听到的看到...  相似文献   

14.
法律与自由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施实的行为规则。它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和维护统治秩序服务的。它明确地、具体地规定着人们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它只允许人们做法律所允许做的事情,而不允许人们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谁要是触犯了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在这种意义上,法律是对自由的限制。“自由”一词来自拉丁文[Liberias],原意是从被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有两种范畴:哲学意义上的自由和政治意义上的自由。在哲学上,自由是与必然相对应的,反映的是人与客观的关系。客观的一…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实践光辉的哲学──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体会且大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学问。但哲学思想从何而来?我们说,哲学思想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它是时代精神的反映。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伟大实践的结晶,它处处闪烁着哲...  相似文献   

16.
边缘人──来自城市边缘的治安报告彭祖贻面对芸芸众生,我常常有这样的想法:在广袤的田野和繁华的城市之间人们究竟应该生活在哪里?在中国的农民涌向城市的同一个年代,欧美的富豪们却驾着卡迪拉克或奔驰、林肯驶向乡村的别墅,也是在我们大力发展现代文明的同一时刻,...  相似文献   

17.
1975年,福柯在法兰西学院的演讲《不正常的人》为我们勾勒出了“不正常的”人的谱系。“不正常的人”这个概念已经进入日常生活,他到底从何而来,他在历史上的祖先是谁?我们依据什么判断人的不正常呢?正常和不正常的标准来自何处?福柯在演讲中提出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哲学是时代的哲学吴灿新(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副教授)社会的转型,使原本热闹非凡的哲学领域突然变得萧条冷落,祸兮?福兮?“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哲学由热闹走上冷落,是以往哲学福中所伏之祸日趋显露、扩张之必然结果。以往哲学的热闹,乃是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  相似文献   

19.
夏国军 《前沿》2008,(2):3-7
哲学是否有价值?这是今天崇尚功利主义的人们所关切的问题。如果从哲学与民族、哲学与人生等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其答案应该是:哲学具有的是“大价值”,而且这种价值与功利主义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20.
张攀 《前沿》2009,(1):46-48
从以往哲学对确定性寻求的目标和方法可以看出.哲学已经离开了人们的生存实践活动。哲学原本源出于人们的生活世界;要寻求确定性必须回到人与世界的源初关联,确定性就在世界之中,就在人自身,这种确定性就是人们的生存能力和生存活动即实践。这是所谓确定性的生存论意蕴。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即是确定性寻求之现实途径。提升实践的能力.就要基于人与世界的原初感性存在(交互作用或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和控制能力).并借助于工具的改进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