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全球化这一客观的历史进程中,国际移民呈现的新特征对各个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移民成为一把"双刃剑"。同时,国际移民问题不再仅属于一国国内问题,已成为一个跨国性、全球性问题,对国际社会的治理与应对提出一定挑战。因而,全球移民治理提上国际议程。研究全球化进程中国际移民的新特征、新挑战以及全球移民治理的现状对华侨华人研究、中国国内外来移民治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让中国移民在寻求社会支持和同族帮助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它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繁荣之后,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正逐渐走向衰落。为了“拯救”这片几代中国移民的精神家园,海外华侨华人戮力同心,积极为唐人街的振兴而奔走。  相似文献   

3.
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的联系,应该始于汉武帝时代。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与印尼一些古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元代与印尼的贸易关系有了新的突破,致使印尼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环。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一些中国商人前往印尼通商,活跃着中国与印尼的贸易,而许多中国人也随之移植到印尼的一些地区。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华人移民网络、华人商贸区域网络得以建构。  相似文献   

4.
英属马来亚是近代中国人口移民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女性移民最多的地区之一。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和殖民地政府移民政策的影响下,中国女性人口大量移民马来亚。本文通过中国女性移民马来亚的个案分析,希望深入探讨经济危机和重大政策变化对男女移民的不同影响,以及女性不同于男性的移民模式,以期丰富中国人口国际迁移研究。  相似文献   

5.
美国新华侨华人的若干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论述了美国的中国大陆新移民在人口数量大增、融入主流社会的步伐加快以及与中国联系密切等方面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50年代中叶之前,印尼2/3的中国移民及其后裔选择了中国国籍。出于对中华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需要,他们大力兴办华侨学校。一些中国名人以应邀为华侨学校纪念刊题词、撰写论文、发表劝学演说或到华侨学校任职任教等方式,热情鼓励和支持华侨办学。对华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起了良好影响,产生了巨大作用。华侨史资料很丰富,但大多散失在民间,应予以充分重视及做好搜集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清代前期是华侨出国的重要时期。就出洋动机而言,清初海外移民可分为三个类型:不愿臣服清朝统治的政治难民和战乱及海禁迁界期间的经济难民;从事海外贸易的商民;寻求较好谋生条件的经济移民。这些大多前往南洋和台湾,少数避难日本。到海禁开放以后,中国海外移民基本上是经济移民。就移民职业而言,从事佣工的移民一直占多数。  相似文献   

8.
方芸 《八桂侨刊》2018,(2):58-65
随着中老两国友好合作的扩大和深化,前往老挝工作和生活的中国大陆新移民日趋增多,老挝华侨华人群体剧增,在老挝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中国与老挝关系的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和推进,以及老挝党和政府的积极响应,两国战略对接进程加快,为老挝华侨华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把握机遇、正视挑战,老挝华侨华人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进一步发挥更大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欧洲的中国大陆新移民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移民研究是当前华侨华人研究的热点,已进入更广阔的国际移民研究视野。多学科的交叉性综合研究成为当代国际移民研究的重要趋势。当前,欧洲的中国大陆新移民是国际移民潮中引人注目的一支。从欧洲华侨华人研究到欧洲的大陆新移民研究,国内外学者都有所建树,但还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略论非法移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中国大陆海外新移民中,有一些是非法移民,人数大约在15~20万人之间。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非法移民人数虽少,但在国际上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危害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安定,损害了海外侨胞的声誉;同时给侨乡社会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西部大开发中我区应重视和加强新华侨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华侨(也称新移民),海内外有不同的理解。在国内主要是指70年代中期,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从我国大陆移居国外并取得长期居留权或加入外国籍的华侨、华人。据统计,中国的海外移民已达200多万人,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区,主要分布在北美、西欧和南太平洋地区的一些发达国家。我区的新华侨,据不完全统计有10143人(截止到1999年底),分布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区新华侨近年来逐年增多,而且呈日益增长趋势。祖籍地主要在呼市、包头、呼盟等地。这对我区来讲,是一种可开发的非常宝贵的资源,而且是一种可持续…  相似文献   

12.
1819年是新加坡历史的转折点,英国人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并将此开埠为自由贸易港。英殖民政府一开始就鼓励各方移民迁入新加坡,这吸引了大批来自中国华南地区劳工移民。独立建国之前的新加坡,华侨国家认同的偏好更加倾向于中国而非新加坡,移民以“侨居”心态居于此。20世纪50年代是华人国家认同的转向期,随着国内国际环境的激烈变化,动摇了新加坡华人认同的根基,产生了转向的迹象。李光耀带领下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致力于树立一个健全的国家意识,使全体国民都认同于新加坡,国民以作为新加坡人为荣,终极目标是建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  相似文献   

13.
广西沿海地区(钦廉地区)与东南亚地区陆地接壤或海道相通,历史上百姓因各种原因移居海外的现象不断出现。钦廉籍海外移民促进了以钦廉沿海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他们在海外争生存、拓殖和发展,不但促进了侨居地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还是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带的开拓者和建设者;他们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强化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发挥钦廉籍华侨华人的作用,将会对广西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和门户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程希 《八桂侨刊》2011,(1):15-23
本文拟通过回顾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的形成,以及2000年以来中国对其相关政策的沿革,揭示其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和特殊地位。本文认为,目前中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对象主要是从中国大陆赴海外留学并有相关专业领域国际工作经验的华侨华人;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规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中国出国留学的人数。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给予的特殊政策是中国为应对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而采取的特殊但温和的办法,是移民资源共享的一种实践或模式,也是中国以构建“和谐世界”为倡导,和平发展理念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5.
华侨欢庆话同源——新加坡华源会5周年庆典集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2月27日,新加坡华源会举行隆重的5周年成立庆典。新加坡华源会是由中国新一代移民组成的非盈利性社团组织,2001年5月在新加坡成立,成员大多数为上世纪80年代之后从中国移民新加坡定居的具有一定专长人士。新加坡华源会的宗旨是“协助新移民更好地融入新加坡多元种族社会;促进会员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发扬互助友爱精神;促进新加坡和中国的经贸文化友好往来等。”新移民来自五湖四海,有着更为丰富的学识、前瞻的观念、广阔的视野和更高的社会地位,在新加坡社会各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新加坡华源会自成立以来,开展了“为同济医院筹集科…  相似文献   

16.
福建沿海地区,自古就有移民海外的传统,大多数移居生存条件优越的东南亚,也有一部分移居和中国有着特殊朝贡关系的琉球。这两部分华侨在人员构成、出国方式等方面有着各自的特点,对所在国及中琉、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起着既有相似又有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韦丹辉 《八桂侨刊》2021,(4):60-67,59
以浙江省青田侨乡为例,从三个不同阶段总结了青田人移民以及青田移民对故乡文化的影响.早期青田移民更多是为侨乡带回来自外乡的物资.改革开放以来,青田人移民与侨乡文化发展显示出双向式互动发展的趋势.侨乡文化的当代变化可对如何应对以华侨回流、华侨回归创业为主旋律的时代变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今年9月,第六界世届华商大会在中 国南京召开,3000多名海外游子聚首母亲国。国人不禁会问:“你们在异国还好吗?” 经过一百多年来两次移民大潮的冲击和磨合,海外华人的群体演变形成了今天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相对集中的格局。第一次大移民潮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移人口主要是劳工,他们多数为中国闽粤一带的贫苦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文化程度很低,许多人甚至目不识丁;而第二次规模相对较小的华人移民潮发生在最近30年内,由当代的中国海外新移民或海外移民的第二代和第三代组成,他们一般拥有很高的文化程度和现代科…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中国人移民海外后,往往通过书信与国内家庭保持联系,闽粤侨乡民间为此保存了大量的移民书信。移民书信的保存状况不一而足,反映的华侨家庭故事也千差万别。华侨出国除了带给侨乡家庭源源不断的汇款外,也因长期分离及观念冲突而造成家庭关系的紧张。由于条件所限,华侨家属选择再移民面临重重阻碍,早期的家庭团聚移民并不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中国华侨教育的重点是发展华侨高等教育。从"侨生"到"境外生"教育主体的变化使华侨高等教育的内涵扩大,最终导致办学宗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学科建设、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校园文化构建、教学管理等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些都使得新时期华侨高等教育具备了一些新的特点,有别于以往的华侨高等教育。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境外学生的规模也逐步扩大。中国华侨高等教育体系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