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志刚 《法制博览》2011,(18):64-65
如今,一些地方、部门,一旦有“突发事件”,首先想到的是“舆论引导”、“公关技巧”,如果事件没解决好,多半会指责“舆论引导不力”、“公关无方”,而讳言处置不当。如此思维应对“突发事件”,实则是“本末倒置”。  相似文献   

2.
重大突发事件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 ,社会变迁始终是与重大突发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重大突发事件可以有效地推动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和制度的变革 ,也可以有效地推动政府体制的变革。深入研究诸如“SARS”之类的危机事件 ,对于我们推进社会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胡慧旋  任煜 《工会博览》2009,(7):100-101
中国春运难题突出体现在缺乏统一的综合性交通运输体系、“一票难求”的供需矛盾以及应急管理机制不健全,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差等。改革开放以来,春运政策不断的深化和完善,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春运工作逐步建立,但当前的政策并没有根本解决春运难题。本文从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评估和终结的角度探索破解春运难题的方法,结合现有政策的实施展开论述,并就和谐春运的创建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在受到外界侵害时,随时可以有权获得社会和他人的帮助,这种帮助可以来自于多方面,如:父母、老师、公安司法人员、军人以及政府机构、各种社会团体、青少年保护办公室等等,其中,比较快速、方便、有效的帮助就是“110”报警电话.现在,城市中的许多家庭都安装了电话,公共场所的公用电话也随处可见,凡遇到突发事件和在危急关头,人们都可以通过报警电话及时寻求帮助.报警电话能够帮助公民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特别是可以及时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因此,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许多青少年在遇到不法侵害后,也能够通过“110”报警电话,使自己免遭侵害.  相似文献   

5.
李晓鹏 《工会博览》2008,(12):108-108
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新闻媒介如何科学.有效地报道重大突发事件,成为摆在媒介面前的现实问题。自非典以来,我国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的信息透明度增强,新媒介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及,使媒介的舆论监督功能得到空前的发展。本文从辈受关注的“三鹿奶粉”事件入手,研究新媒介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特点,及其对未来新媒介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应急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和米特罗夫的五阶段理论为有效应对校园突发事件提供了理论指导,高校突发事件主要包括高校的社会事件、高校管理类事件和突发意外事件等。针对当前高校突发事件现状,应建立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迅速作出回应,并妥善做好事后工作。  相似文献   

7.
公共突发事件的发生可能会造成重大的社会危害,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已充分认识到信息公开的重要性。但我国目前关于公共突发事件信息公开的法律规定过于散乱,公开的内容、责任主体、公开程序等都有待完善,也有必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媒体的关系;同时,我国的公共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通过对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立法技术和预警机制的分析,有助于改进和完善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8.
刘顺坤 《法制博览》2023,(30):127-129
近年来,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等突发事件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自2018年成立应急管理部以来,逐步形成了具备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方面成效明显。其中,以村(居)委会为代表的基层自治组织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其非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部分应急行为也遭到合法性质疑。为了提高基层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和法治化水平,我们亟需对基层自治组织应急行为进行法律规制优化。本文试论述基层自治组织突发事件应急行为的“行政应急性”,阐明借鉴行政应急行为的规制方法的合理性,进而提出以下基层自治组织应急行为法律规制优化路径:一是在立法阶段进行的法律规范;二是在行为的实施阶段进行程序性约束;三是在行为结束后进行权利救济保障。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 日前,住总集团党委发布《关于新闻发布、危机处理的若干规定》文件,规定该集团如发生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将及时召开企业新闻发布会,对社会和新闻媒体披露,主动、直接与新闻媒体沟通。  相似文献   

10.
简讯     
《工会博览》2013,(23):36-36
日前,怀柔沃绿洁公司组织全体职工开展安全演练,整个演练分三个部分,包括应急疏散、有限空间作业和消防演练。通过安全演练,全体职工在突发事件中的自救自护能力,都有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