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一大”曾拟定并通过了一个大会的“宣言”,这篇“宣言”在“一大”会议结束后因某种原因没有发表,现已俟先,成为一个永久的遗憾。现在,我们试根据有限的文献及“一大”代表们的若干回忆材料,对“一大”的“宣言”略作分析。一、中共“一大”曾通过一份“宜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这份“一大”结束后不久形成的文献中记载道:“主席张同志在第一次会议上说明了这次代表大会的意义。大会必须制定纲领和实际工作计划。”①这里所说的“纲领”指的就是“宣言”。陈公博于1924年所作硕士论文《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中也提出…  相似文献   

2.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时,为“一大”服务的年仅23岁的王会悟,虽然不是中共“一大”代表,但中共“一大”几个重要关头她都在场。  相似文献   

3.
1976年7月2日,。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在北京去世,同年9月9日,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在北京逝世,还是这一年的12月3日清晨5时,中共“一大”代表、82岁的张国焘客死在了加拿大多伦多郊区的一家老人病院里,就此,当年的13名中共“一大”代表只剩下刘仁静一人了。常言说“物以稀为贵”,历经政治磨难的刘仁静其价值被彰显出来。  相似文献   

4.
中共“一大”在中共党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中共党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回顾和总结30年来中共“一大”研究的成果,对于深化中共“一大”的研究,应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会悟,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人。她作为中共“一大”筹备工作的组织者李达的夫人,“一大”唯一的会务工作人员,对中共“一大”起过不容忽视的作用。上海“一大”会址是她选定的 1921年6月共产国际与赤色职工国际代表马林、尼可尔斯基来上海同党的发起组联络,建议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时,李达成为“一大”的具体筹划者。李达把选择开会地点、寄发会议通知信件及安排各地代表住宿等会务工作,交给了王会悟,慎重地叮嘱她  相似文献   

6.
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大”在广州召开。“团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立,并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方针。“团一大”因其重大的历史意义而成为中国青年运动的里程碑。本文对“团一大”在广州召开的原因进行探析.认为当时广东独特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发展等因素促成了“团一大”在广州的召开。力图揭示广东青年在早期的中国青年运动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最近 ,笔者看到朱泽春《略论谁是中共“一大”会议的发起建议者》一文② ,该文一方面同意笔者关于中共“一大”会议不可能是马林发起建议的结论 ,一方面又突然提出中共“一大”是由尼科尔斯基建议召开的观点。对此 ,笔者有不同看法。一、中共“一大”会议的发起者不可能是尼科尔斯基有关尼科尔斯基的生平资料很少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尼科尔斯基是以红色工会国际的代表身份参加中共“一大”的。不过 ,现在已有学者证实尼科尔斯基应是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的代表。③朱泽春同志的文章因为笔者否定了马林建议召开中共“一大”的可能性 ,所以根据党…  相似文献   

8.
关于“一大”何时召开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存在两种观点。 1.“一大”于7月23日召开。这一观点主要由邵维正教授提出,其依据有三点:一是基于对“一大”代表行踪的分析,根据大量材料考证,在所有与会的13人中,7月1日到上海的代表只有3人,余者均是7月14日以后至7月下旬之间到达。“一大”是全体代表到齐后才召开的,这说明“一大”在7月下旬召开的可能性最大。二是根据当时的文字记载,历史文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明确记载,一大于7月23日开幕。三是借助“一大”代表的回忆,“一大”在上海开了6天,中间休会两天起草文件,合计8天。根据周佛海、陈公博回忆,在上海最后一次会议的第二天黎明,上海大东旅社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的重要时刻 ,又迎来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建馆50周年的馆庆纪念日。在这双喜临门的日子里 ,回顾50年来“一大”会址修缮复原和纪念馆建馆后对外开放的历史 ,追溯50年来党和国家及市领导对“一大”会址建馆和开放工作的关心重视  相似文献   

10.
怀柔区汤河口镇党委:“三重一大”制度规范决策程序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镇党委将“三重一大”制度向村级延伸,明确规定并强调:凡属村级  相似文献   

11.
红船扬帆     
80年前,中共“一大”在浙江省嘉兴市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闭幕。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嘉兴南湖与中共“一大”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南湖增辉添彩”也就成为嘉兴人民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2.
党史知识     
《湘潮》1992,(12)
“一大”党纲类别——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它仅有俄、英两种文本。“一大”党纲明确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  相似文献   

13.
1952年7月1日,《解放日报》披露了一条重要消息——中共“一大”会址在上海发现。很快,制作精致的模型送到了北京。毛泽东亲自审看后,说了一句话:“叫包惠僧到上海去看看。”于是,1954年3月,正值花甲之年的包惠僧来到上海,以中共“一大”亲历者的身份,审看了中共“一大”会址,对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布展提出了重要建议。 时隔几年,又一重大发现使中共党史专家们为之震动。从莫斯科归还的几箱档案里,专  相似文献   

14.
1975年3月5日,是董必武90岁的生日,生日刚刚过完,董必武的病情突然加重,他不得不乘飞机从广州飞回北京,并住进了北京医院新建成的北楼高干病房。4月2日晨7时58分,身患肝癌的董必武与世长辞,他也是中共“一大”13名代表中最长寿的人。1921年7月23日晚,中共“一大”开幕,各地早期共产党组织派出的13名代表在上海举行了中共“一大”。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当年的中共“一大”13名代表经历了漫长的28年的革命岁月后,有的人为革命英勇牺牲了,有的中途脱党,有的甚至当了叛徒、汉奸,只有董必武与毛泽东站在了天安门城楼上,并成为中共领袖。关于董必武的研究资料仅次于毛泽东,可谓是汗牛充栋,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让我们重温历史,揭开这位中共“一大”代表与中共“一大”的一系列研究中的历史谜团。  相似文献   

15.
论中共“一大”会议的发起筹备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共“一大”会议的发起筹备问题,过去学术界普遍认为,马林来华之前国内没有召开“一大”的动议和筹备活动,所以“一大”的召开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提议有关。近来有部分学者认为“一大”之前召开过“三月代表会议”的筹备会议。对所谓的“三月代表会议”,笔者曾做过考证,证明它“并非是由各地共产主义小组选派代表召开的会议,而是指1921年3月陈独秀于广州首先发起并进行的、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内肃清无政府主义的活动。”不过,即使是持第二种观点的学者,也不否认是马林提出了建党的动议。如有学者说:“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人的到来,加速了建党的进程,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第一  相似文献   

16.
苗体君 《世纪桥》2006,(7):41-45
何叔衡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中共“一大”湖南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之一。但最近阅读“一大”代表张国焘撰写的《我的回忆》一书上册时,发现书中否定何叔衡的“一大”代表的资格。张国焘在书中写道:“湖南代表是毛泽东与何叔衡。何叔衡是一个读线装书的年长朋友,常常张开大嘴,说话表情都很吃力,对马克思主义懂得最少,但显出一股诚  相似文献   

17.
对中共“一大”会议的有关情况,学术界已取得了很多共识。但是仍有不少问题还存在着一些分歧意见,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更为细致的考证。最近笔者在整理有关档案材料时,发现了李达回忆“一大”会议情况的一段佚文。本文兹先发表李达的佚文,并结合这段文字就“一大”的若干史实进行一些辨析。一、李达回忆中共“一大”会议的佚文1957年6月7日,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前身)的工作人员就中共创建时期的一些问题访问了李达。当时的访问记录经整理后,大部分内容于1980年发表在《党史资料丛刊》第1辑上…  相似文献   

18.
敢说“不行”,爱说“不行”,是邓小平工作中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一大”闭幕日期中共“一大”于 192 1年 7月 2 3日在上海开幕。“一大”是何时闭幕的 ?党史界至今说法不一。有 7月 31日和 8月 1日、 2日、 5日四种说法。1991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把中共“一大”闭幕时间写成8月初。同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只说“最后一天的会议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艇上举行”,回避了具体日期。近年来 ,随着党史资料的不断丰富和有关当事人的回忆 ,学者们经过研究和推理分析 ,基本上否定了 7月 31日闭幕说 ,但仍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说法 :其一 ,8月 1日闭幕说。主要根据是 192 9年 12月 31日董…  相似文献   

20.
过去人们在谈到第一次国共合作策略方针时,总是把注意力仅仅放在党的“二大”和“三大”上,对“一大”则未给予应有的重视。事实上,“一大”有一项为人们长期以来所忽视的重要内容,即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统一战线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