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申 《现代法学》2012,(2):21-34
法律作为一门独立的体系知识而与其他知识区别开来是人类社会分工及知识分化的必然结果。法律知识具有其内在价值,对于法官来说,法律知识本身就是一个自为的目的。法官的知识就是对于正义等理念的沉思。法官必须具有将抽象的法律规范同特殊的个案事件联系起来的司法技巧与方法。法官必须要精通法学领域内的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论修养。法官的司法实践必须以法律知识为前提。法官既是法律知识系统,同时也是司法行动系统。确认法律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法官应该理性地思考,在现代法律规范中,所有的规定都应该与人类理性的基本价值、人类行为的实践合理性等基本要求相一致。确认法律必须体现自治的原则。法官要力求达到掌握最完全的法律知识,力求达到最高层次的法的确定性追求。  相似文献   

2.
法律文书写作对于法律工作者来说.是不容忽视的一项基本功。警官要写公文材料.检察官要写起诉书.法官要写判决书.律师要写诉状、代理意见、辩护词等。如果法律文书写作的水平低下.错误百出.很难想象他会是一个好的法律工作者。  相似文献   

3.
浅谈司法裁判与法律解释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官的素质概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职业道德素质,二是业务素质。在业务素质中,学习和掌握各个部门法的原理、规范就象得到一颗颗子弹一样,是十分重要的,但掌握科学的法哲学或法理学知识和原理,包括法律解释方法,则象拥有了发射子弹的枪支,掌握了瞄准、射击的方法和技能,显得更为重要。 当前,法律解释方法的研究正在成为我国法律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是,由于起步较晚,理论方面研究还不够深入,而且与实践的距离还比较远。即使现有一些理论研究,也多限于理性思辨、流派评价,明显不能适应当前法官素质培训、教育的需要。这就导致了每日在解决法律争议、适用法律规范,而且最需要这方面理论指导的法官从其中受益微乎其微。这不能不说是当前法律解释理论与方法研究的一大缺憾。而作为国家法官学院的学报,《法律适用》有义务为法官和其他法律工作者提供大家最需要的法律方法武器,有义务为相关法学的研究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基于上述考虑从本期开始,我们开辟一个新的理论板块──“法律解释方法”,邀请一些长期从事法理学研究和司法解释工作及其他在法律解释方面有独到见解的专家系统地介绍在法律工作中常用的法律解释方法。我们也将通过案例分析、外国观点介绍、法官办案心得等形式,运用通  相似文献   

4.
王祖书 《北方法学》2014,(1):123-131
自19世纪以来,法官受制定法的约束问题成为法学方法论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概念法学的理论追求是将法官视为"涵摄机器";自由法学理论则强调法官具有造法的权力,将法官视为"法官王";纯粹法学理论提出了"可能框架"模式,法律规范只是为法官的裁判提供一个可能的框架范围。评价法学理论将"法官受制定法的约束"转变为"法官受价值约束"的"价值导向"模式;在20世纪末,法律论证理论提出了一种"理性商谈"模式,尝试解决这一  相似文献   

5.
论刑事法官的审判思维 以应然与实然为研究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院是法律的首都,法官是帝国的王侯。"在法官职业化语境中,作为法律帝国王侯的法官以行使国家审判权为专门职业,并具有独特的法律思维。当法官的法律思维成为裁判具体案件的思考方式时,法官的法律思维即为审判思维。在审判工作中,法律经由法官之手转换成个案场景中的裁判,这一过程法官的审判思维成了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阅读通常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喜欢看什么书,取决于一个人的趣味和喜好,当然还与职业和知识背景有关。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多多少少都与其成长过程中的阅读有关。司法权的终局特征,决定了法官必然成为法律人中更为特殊的一个职业。一个如此特殊的职业,当有自己特殊的“阅”历。在现代社会,法官要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正义化身”,条件之一是法官执行的法律首先必须是正义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良法。亚里斯多德在论及“法治”含义时所言的一个重要前提,即“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条件之二是法官…  相似文献   

7.
法官智慧是现代知识司法的一种象征。智慧的法官必须用法律的智能和审判技术使得司法审判的程序设置和实体性规定更有实效。智慧的法官能够为社会提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物的和谐共处。智慧的法官本身就是现代司法的一种象征。法官是智慧的知识的天然结合。良好的司法制度应该是美德和智慧的结果。一个优秀的法官必须掌握充分的法律知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司法经验。法官智慧以法律知识为基础,并且是对法律知识的升华。法官的智慧以司法审判的经验为补充。法官智慧的获得与其主体及其主观能动性有关。法官的智慧体现的是法官的敏锐观察力与良好的尺度感,能较快地判断出,在特定的场合下,什么样的裁判是最恰当的。法官智慧的综合性体现在法官的司法审判中。  相似文献   

8.
司法实践中,法官依据法律、斟酌情事进行自由裁量,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尤其是在一些重大、新型案件的裁判上,法官裁判的思维进路受到社会各界广为关注。近一段时间,个别案件的判决引发各方争议,甚至广受诟病,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法官在裁判方法上的偏差,或者说法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方法论上的失误,无疑是一个值得检讨的重要方面。在现代法治条件下,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受到正确裁判方法的约束或指引。在这些"铁律"面前,法官的"自由"裁量其实是"不自由"的。就民事审判而言,法律推理的严密性、请求权基础的准确性、法律解释方法的妥当性,笔者认为应当是最为重要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法官在审判实践中是成为机械地运用法律的法匠,还是通过解释法律、发现法律的方法而创造性地适用法律,亦或是法官自我创设可适用的法律和规则?特别是在法律存在漏洞的情况下。法官如何正确适用法律来公正裁判,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课题。作为这起“民间讼师索酬案”的主审法官,本文作者在审理此案过程中,对如何理解、适用和解释法律有自己的理解,并作出了判断。希望本文能使广大法官对法律解释方法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10.
王申 《法律科学》2005,23(4):13-23
法官在审判活动中既需要把握体现在法律规则和司法制度中的理念,又需要通过自己的理念进行事实判断和法律解释。法官之所以有智慧,并不是因为他有理性,可以掌握一些法律的原理并根据这些原理处置他们的纠纷案件,而是因为法官能依据情景的可能性并能根据这种案件的实际状况来采取措施。一名称职的职业法官不应再限于法律知识学习,他要的是用智慧去追求法律整体的逻辑一贯性和条文之间的关联性,注重对规范合理性涵义的推敲与综合操作,留心于确认法条背后的共同原则和指导原理。  相似文献   

11.
高法提名 由于最高法院法官苏特将于今年6月退休,奥巴马必须为他选择继任者.他选择来自纽约的54岁联邦上诉法院法官索托马约尔.奥巴马说:"她从未忘记自己的出身,从未脱离支持她的民众.因此,索尼娅带给最高法院的,将不仅仅是来自她辉煌法律生涯的知识和经验,更有她从自己激励人心的人生历程中获取的智慧."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巡回法官赵海,5年来用他的自行车轮,驮着"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跑遍了西城区的大街小巷、街道社区。不分春夏秋冬,风雨无阻调解群众纠纷、传播法律知识,以西城百姓交口称赞的"赵老爷子"形象,成为北京精神的践行者。5年来,在一场场邻里纠纷、遗产争夺、夫妻矛盾这些家长里短的调处中,从身着法袍端坐法庭的白净帅哥,到走街串巷费尽口舌的黑脸老赵,他的自行车从  相似文献   

13.
鲍雷  刘玉民 《中国审判》2012,(11):94-95
赵海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专职社区巡回法官,先后荣获"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政法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妇联普法工作优秀法律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多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相似文献   

14.
杨凯 《法律适用》2011,(5):76-79
法官审判案件是否可以成为诱发美感和幸福感的职业艺术呢?答案是肯定的!法官的司法审判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经验性、知识性、技术性很强的法律职业工作,法官审判不仅仅只是做一个"法匠",机械地根据法律来消弥纠纷,而是要按照立法的精神和原则创造性地适用法律,通过司法审判维系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法官审判技能当然也是一门职业艺术,而且是...  相似文献   

15.
现代大陆法系法律方法的嬗变轨迹及其背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大陆法系的法律方法,已经历了从法律涵摄、法律解释,到法官续造,直到法律论证的嬗变轨迹.在这种嬗变的背后,首先是一个从"逻辑至上"论与"法典万能"论,向"法律缺陷"论、"法律漏洞"论再到"平等对话与沟通"理论的思想转变过程;其次也是法官角色从"法律复印机",向"法律的嘴巴",再向"法律工程师",直到"传统的颠覆者"与"法律的拯救者"的转换过程.这一切对于中国的法治事业及法律方法研究不无启示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年富力强的李猛,是一位职业法官。自1996年参加工作,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庭长助理、审判员、副庭长,现任旬阳县甘溪人民法庭负责人。李猛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做为职业法官,深知责任重大。他始终以《法官法》和《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严格约束自己,忠于法律,因而从无违犯审判纪律的行为。他有一句至理名言:"法官不应该是社交家,因为私人的朋友多了,法官的公信力就会下降,人们自觉遵守法律、服从判决的信心就会下降"。  相似文献   

17.
法院应是人们讲理的场所,法官应该说理,通过说理以增强判决的说服力与可接受性。法官不说理导致判决的可接受性低,当前申诉、上访、执行难等现象就是明证。为此,研究法官说理方法成为加强法官说理必然途径。研究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等法学方法有助于完善法官说理的方法,有助于从法官说理能力、说理权责、说理激励等方面构建法官说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卡多佐的法律思想属于实用主义法学,其最大特点是注重实用,强调法律的社会目的和社会效果,反对过分注重逻辑推理。卡多佐的法律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关于裁判方法的论述中。他是把法官如何造法、如何判案,并暗示其他法官为何会这样做等情事告诉我们的第一位现代法官。  相似文献   

19.
改革的浪潮冲打着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千百万人在思索,在开拓。我们的司法体制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因此,它必将面临挑战。本文的目的在于开阔人们的视野,为我国法官制度的改革提供信息。一、法官的资格 1.美国。美国法律并未明确规定必须具备什么资格才能成为联邦法院的法官。但从其司法实践来看,联邦法院法官主要来自以下几种人: (1) 法律工作者。包括检察官、律师以及其他法  相似文献   

20.
什么能成为证据,证据能否证明事实,证据怎样证 明事实,这是司法工作一个十分关键的步骤。而这一过 程全依靠法官及其他司法工作者的主观判断和推理。我 们将这一过程称之为"自由心证"。自由心证就是法官 以自己的心智确定证据和案件事实,即对证据的调查取 舍、证据的证明方法及证明力,根据自己的信念和推理 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