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宁都是我省农业大县,如何对接“长珠闽”?如何建立起与“长珠闽”对接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在以家庭经营为主的经营形式下,怎样解决大量分散和独立生产经营的农户与大市场的联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拟对提高我县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政府部门需解决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现阶段农民组织化程度现状分析 近年来,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合作空间越来越大,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专业联合大量涌现;合作的内容越来越多,服务链条进一步拉长,大多已延伸到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而且层次越来越高,分工趋于合理,经营手段也日趋现代化,效益越来越好,可以说,近些年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了一定的发展。概括起来是“五个带动”。 ——龙头企业产品带动。这几年我县已引进和涌现了一批龙头型企业,带动和吸取了一大批农户为其配套,加工增值,形成产业链,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也带动了非农产品的发展。如宁都东山坝镇生猪协会的成立,有力地促地了当地生猪养殖的健康有序的发展。依靠“龙头企业的整体效益”,带动了农民与企业之间的良性循环,出现了双赢或多赢的良性发展态势。 ——各类园区示范带动。我县目前涌现了外向农业开发区,生态农业园区、生态农庄和农业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2.
保障农民的经济权益可以有力地促进农民的发展,二者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农民经济权益保障是推动农民发展的物质基础,为农民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持,有利于农民本质力量的提升,促进农民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要以保障农民的经济权益为根本,从相关制度的完善、国家政策的扶持和组织化程度的提高等方面来维护农民的经济权益,创造农民发展的条件,探寻农民经济权益保障与农民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性缺失已成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农民主体性的建构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然而,在实践中,由干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农民主体性的建构举步维艰.该文试图通过分析传统农民主体性缺失的现状,提出以农村的社会实践为基础,培养农民的能动性、以改变农民依赖型的生产生活方式为手段,锻造农民的自主性、以满足农民的合理需要为出发点,提高农民的白为性、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为前提,激发农民的创新性等建议,为新型农民主体性的建构找到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 ,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 ,随着新矛盾和新问题不断出现 ,给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广大乡镇干部必须严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积极地创造性地解决好涉农问题。做好乡镇工作必须尊重农民 ,必须服务农民、引导好农民。  相似文献   

5.
按照党的十六大“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要求,近年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各地积极推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在发展农民专业协会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农民自我发展:传统农民嬗变的另类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培育不是推动传统农民嬗变的唯一方式,农民也可以通过自我发展,实现由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的嬗变。自我发展教育理论是提出“农民自我发展”这一概念的理论依据,当代中国农民具备自我发展能力是提出这一概念的内在依据,一些传统农民已经通过自我发展嬗变为新型农民是提出这一概念的现实依据。提出“农民自我发展”概念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但是,农民自我发展也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农民主体性的普遍缺失,成为制约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建构新型农民主体性,要以农村社会实践为基础,培养农民的能动性;以改变农民依赖型的生产生活方式为手段,锻造农民的自主性;以满足农民的合理需要为出发点,提高农民的自为性;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为前提,激发农民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其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正确认识农民消费结构的变动规律,通过对农民消费行为和生产行为的未来态势的预测,可以为政府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制订农村各项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农民与政治权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国以来,中国农民经历了政治公民、半政治半社会公民和社会公民三个阶段。当代中国农民的平等权、自由权、人身权、参政权、自治权等政治权利的保障和实现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旧体制的制约。农民的维权活动从日常抵抗上升到以法抗争,给农民以宪法关怀是解决农民问题、保持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小额贷款:贫困农民和商业银行的互利之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发展生产需要启动资金,而农村金融现状无法满足农民对资金的正常要求,这恰给商业银行留下拓展的空间。变实物抵押贷款为信用贷款,大力开展小额贷款业务,可以破解农村金融困局,在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同时,也促进了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最终实现贫困农民和商业银行的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