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禺的《雷雨》与奥尼尔的《天边外》确实有诸多相似之处,在主题、故事情节与人物塑造等方面,显现得尤为明显、突出。这种巧合绝非偶然,似说明《雷雨》对《天边外》有所借鉴与承袭。不过,曹禺在创作《雷雨》时,已对此进行了妥善处置,即根据创作主旨,把我国传统戏剧的传奇性与国外戏剧中的一切有益成分,诸如人物命运的偶然性与巧合性等予以很好地融合。这种对国外戏剧成功的借鉴、吸收与本土化,最终成为助推《雷雨》成为我国现代戏剧奠基之作的合力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剧坛上,对戏剧结构的分析方法,种类多样。本文不揣浅陋,试图站在比较文学平行比较的视点上,用轮状分析法,对《雷雨》(1934年)与《大雷雨》(1859年)这两部东西方名剧的艺术结构的相共性与相异性,作一些新探索。 1 《雷雨》与《大雷雨》都是家庭悲剧。 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主题的特殊 性,决定(了)作品的结构的特殊性”。由于线索的多层次,两剧都有意无意地采取了轮状戏剧结构。  相似文献   

3.
话剧剧本的人物对话和舞台提示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作为中国话剧艺术成熟标志的《雷雨》在舞台提示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然而研究者对此关注甚少。《雷雨》的背景说明在以虚写意、虚实相生的同时,通过其蕴藏的强大的艺术张力有力地推动了前台戏剧的发展;人物说明则以其整体上的含蓄深远与细节上的真实生动相结合,为戏剧人物复杂性格作了准确定位,同时也给演员、读者提供了无限的再创造空间。《雷雨》的第二文本与第一文本达到了虚实相得相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三国演义》研究的蓬勃发展,“三国热”长盛不衰,并日益升温,形成一种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文化现象,引起了海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 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与中华民族的关系实在太密切了。而在广袤的中华大地的诸多省、市、自治区中,《三国演义》与四川的关系又特别密切。 让我们穿过历史的风云,从头说起吧……  相似文献   

5.
日前,享誉国际的台湾著名编舞家林怀民在杭州红星剧院,为浙江的观众和舞者献上了以中国书法为灵感淬炼的经典之作《行草》。舞者以身体进行临摹,发展出内敛遵劲而又充满抑扬顿挫的动作,在舞台上对应着王羲之、怀素、张旭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6,(1)
正"我想知道未知的事"班维萧口述剧情,反复说着他想知道未知的事。他深夜采访捕鲸船船员当作写作素材,既纪实,也是这起遭遇白鲸攻击事件后,真相揭密的时刻。受访人当年只是小少年,如今已届老年。如何让几乎封口的事件重启天日,是人性的转折点。这是根据赫尔曼梅尔维尔名著《白鲸记》所改拍的电影。记忆里,是班维萧近年内第二次饰演作家(之前是《璀璨情诗》的诗人济慈)。作者也在电影里饰演一个角色,让剧情的起承转合增加中介点。鲸油,是渔船猎捕鲸鱼最大的利益。大副由主演《雷  相似文献   

7.
杨经建 《求索》2015,(1):143-147
曹禺早期曾受存在主义影响并创作了象征剧《雷雨》。《雷雨》的"存在"之"思(诗)"首先呈现为生命"苦闷的象征",作者从"情欲"角度对人的存在状态进行把握,体现的是"诗"(象征之艺)中蕴涵的"思"(生命之惑)。其次,《雷雨》在诗学层面建构了超现实的梦幻形态——"梦幻的象征",既表现了生命存在感与艺术创作观的内在统一性,又以有限的存在方式指向无限的存在意义。其三,作为"悲剧的象征",《雷雨》的悲剧性象征的能指层面由"周公馆"和"雷雨"组合为象征性时空秩序体,从中体察人类的悲剧性处境以及生存性焦虑,将自我的存在体验上升为对于整个宇宙人生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8.
9月开学季。一个月前的一则赠书新闻让大家评头论足——每个考取清华大学的学生在拆开录取通知书时.收到一份由校长邱勇赠予的“入学礼物”:美国作家梭罗的名著《瓦尔登湖》。  相似文献   

9.
冯利华 《求索》2010,(6):F0003-F0003
在中国小说史上,续书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明清时期.《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皆有大量续书.如《后三国演义》、《后西游记》、《续金瓶梅》、《水浒后传》、《泣红亭》等。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施公案》、《三侠五义》、《彭公案》等小说被一续再续,成为小说史上的一大热点,如石庵《忏观室随笔》所云:“《小五义》也.《续小五义》也.再续,三续.四续《小五义》也。  相似文献   

10.
于当今中老年中国人,“英若诚”这个名字很可能是耳熟能详的。首先一定会想到,他在北京人艺演出的老舍名著《茶馆》里扮演的那个最坏的坏人、将一个大姑娘卖给庞太监的刘大麻子。他演得那样活灵活现,让人无不咬牙切齿、恨之入骨。  相似文献   

11.
<正> 《三国演义》和《水浒》这两部我国最早的章回小说名著,在元末明初问世,是中国小说史上的奇迹。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人民的喜爱,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群众基础。不仅历代文人、学者对这两部名著十分重视,专门研究者代不乏人,而且历史上不少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也从中吸取教益。它们早已成为优秀的世界文学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7年12月在襄樊举行的《三国演义》、《水浒》第四次学术讨论,使《三国演义》的讨论进入更高的层次,它没有局限于作品主题和具体人物形象的探讨与评价,而是从宏观的角度和总体上去探讨关系全书评价的一些主要问题。例如:  相似文献   

12.
<正>今天,我既讲《焦点访谈》,又讲《感动中国》,这是两个不一样的节目。16年前我加盟《焦点访谈》,那时候我根本没有想到会和它一起走那么久。《焦点访谈》是让人们期待的一个节目,让人们托付的一个节目,也是让人信任的一个节目。中国的老百姓对《焦点访谈》的那种期待和肯定超过了其他类型的电  相似文献   

13.
《镜花缘》宫游记徐晓燕1993年,北京花乡人以名著《镜花缘》为蓝本,建成《镜花缘》宫,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人。古典名著《镜花缘》古典名著《镜花缘》是中国清代继《红楼梦》之后又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1818年正式付印出版。作者李汝珍,大兴县人(花乡与大兴毗...  相似文献   

14.
《天问》是我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之一,它和《离骚》《哀郢》《怀沙》《九歌》等一起,象串串璀灿的明珠,在中国文坛上闪射着耀眼的艺术光彩。《天问》又是我国战国时代的哲学名著,它以独特的方式,参差历落,圆转活脱地提出一百七十多个问题。日月运行,人类起源、神话传说、历史兴亡大事和当时楚国国策、个人前景等等,几乎无不问到,正如鲁迅评《天问》时说的:“怀疑自遂古之初,直至百物之琐末,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摩罗诗力说》)可以说《天问》是中外文学史上罕见的疑问体的政治哲理诗。 由于《天问》的内容丰富,在流传中又有错简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话剧艺术中,曹禺的《雷雨》和老舍的《茶馆》都是杰出的现实主义力作,无论就其深刻的思想性,还是高超的艺术表现力而言,堪称典范。两者的艺术魅力,早已通过舞台实践显示出来。这两部话剧艺术精品,先后被搬上了银幕。比较之下,《雷雨》还是“太象戏”;而《茶馆》是比较“电影化”的,但还不是充分电影的。究其所以,结构观念的相异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人说:“剧作家的问题不是如何写作的问题,而更多的是如何结构的问题。”(哈密尔顿)演出时间和舞台空间的严格限制这一特性,使戏剧的结构问题往往超出一般形式论的意义。戏剧的力量在于结构。同样是反映已经过去的旧时代,创作于一九三三  相似文献   

16.
乔治·奥威尔有一部描写西班牙内战的名著《向加秦罗尼亚致敬》.而村上春树以他的《1Q84》向奥威尔最伟大最杰出的作品《1984》致敬。当初我一听到这个“致敬”的消息,我就向村上春树表示致敬了。  相似文献   

17.
《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名著,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十分巨大。最早把《史记》与某部小说联系起来的是明代的李开先。他拿来与《史记》相提并论的第一部小说,就是《水浒》。李氏在《词谑》一书中说:“崔后渠、熊南沙、唐荆川、王遵岩、陈后岗谓:《水浒传》委屈详尽,血脉贯通;《史记》而下,便是此书。”此后,明人袁宏道、天都外臣、李贽、叶昼,清人金圣叹、樵余等又相继发表了相同的意见,对我们研究《水浒》与《史记》之间的继承关系,颇多启发。本文拟就《史记》对《水浒》在艺术方面的影响,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18.
刘瑞川 《春秋》2010,(5):43-44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郓城是水浒故事发源地。是北宋农民起义军领袖宋江、晁盖等梁山英雄好汉的故乡。在郓城民间,素有“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99之说,就《水浒传》所描写郓城的风土人情、地理位置看,至今还是那么符合。  相似文献   

19.
顾迁 《求索》2011,(4):194-196
黄式三《论语后案》、刘宝楠《论语正义》,都是清儒诠释《论语》的名著,但学界的研究却并不充分,尤其缺乏对二者的比较研究。实际上二书诠释经义的方法不同,《后案》汉宋兼采,且有礼学化倾向,《正义》则是纯汉学,侧重章句训诂。《正义》采辑古说虽较《后案》广博,但忽视义理建构,以致于训诂亦多失误。黄式三作为史学家,阐释方式更加灵活,发挥义理也更精彩,《后案》较《正义》杂入更多史家的议论。在体例上,《正义》本当以疏解《集解》为首务,但太多篇幅却用于郑玄《论语》义的解释,因为郑义的残缺,所申又不尽当。《后案》以"礼意"建构《论语》义理体系,于郑玄经学思想往往能偶合,但在某些问题上也会延续郑玄的失误。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三七年八月,毛泽东同志继《实践论》之后,发表了另一篇哲学名著《矛盾论》,继承和发展了列宁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思想,深刻地阐述了关于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的问题。他说:“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