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火炮的英文——Artillery来源于拉丁文的artis tollere,意思是“射击的艺术”。自从人类进入热兵器时代起,火炮就意味着战争。现代身管压制火炮(主要指榴弹炮)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历了一次伟大的变革,155毫米口径就像英语一样得到了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可,成为各国陆军军、师级压制支援火力的“官方语汇”。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榴弹炮(无论是以FH-70为代表的牵引榴弹炮还是以M-109为代表的自行榴弹炮)  相似文献   

2.
.①首度公开亮相的解放军新型步兵战车②尸LZ一05巧5毫米自行榴弹炮将成为未来解放军陆军间接支援火力的核心系统。③大型相控阵雷达的服役标志着解放军防空系统的性能迈上一个新台阶④二炮部队的‘、东风一21”地地导弹系统在展会上引起轰动。⑤在这次纪念解放军建军八 周年的  相似文献   

3.
美国海军陆战队在为其军队提供火力支援过程中,平静地经历了一场革命。新一代155毫米轻型牵引榴弹炮的生产正在进行中,预计在2004年具备初始作战能力。从2006年开始,第一部高机动性火箭炮系统(HIMARS)将作为军级火炮装备进入海军陆战队预备队。从2004年开始,海军陆战队将使用为海基作战量身定做的远征火力支援系统(EFSS)作为对这些火力支援系统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错误的趋势早在上世纪末,美国陆军就已经提出转型计划,并着手建设未来目标部队,其主要特征是实现“机动与火力一体化”。然而在转型的道路上,支援火力装备发展相对滞后成为陆军的一块心病。炮兵曾经是美国陆军的主要火力支援手段,然而,炮兵在波斯尼亚和阿富汗战争中的表现不值一提,在新近结束的伊拉克战争依然表现平平,甚至连十字军战士计划也于新世纪  相似文献   

5.
早在上世纪末,美国陆军就已经提出转型计划,并着手建设未来目标部队,其主要特征是实现“机动与火力一体化”。然而在转型的道路上,支援火力装备发展相对滞后成为陆军的一块心病。炮兵曾经是美国陆军的主要火力支援手段,然而,炮兵在波斯尼亚和阿富汗战争中的表现不值一提,在新近结束的伊拉克战争依然表现平平,甚至连十字军战士计划也于新世纪之初被终结。为此,有军事专家分析,倘若没有有效的改革措施,曾经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主角的炮兵部队将走向没落。尴尬的配角在美军作战条令中,师属炮兵是作为主要  相似文献   

6.
140.3亿根据军事专家的统计,未来10年全世界将生产4500套轮式和履带式自行火炮系统,其价值将高达140.3亿美元。而由韩国国防科学武器研发中心研制的K9自行榴弹炮在未来10年将成为世界市场上最畅销的自行火炮装置。专家指出,未来自行火炮系统市场可以分为三个等级:冷战时期研制的经典自行榴弹炮、轮式机动火炮系统以及先进的使用高技术研制的火炮系统。  相似文献   

7.
①90式主战坦克开火瞬间。②日本陆上自卫队的川一60JA直升机 正通过绳索滑降方式将步兵送至演习区域。 ①参加演习的90式主战坦克、74式主战坦克和89步兵战车粉 进行夜间火力射击演练。②155自行榴弹炮的夜间射击演习.使用吧 了定时引信的多发1弱毫米炮弹在目标区上空同时爆炸  相似文献   

8.
☆PLZ-05亮相北京航展 2005年9月21开幕的第11届北京航展上,北方工业公司在室内展厅展出了一款名为PLZ-05 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的缩比模型,立即引起各方关注。这是中国迄今为止推出的第二种155毫米自行榴弹炮, 国外军事媒体纷纷预测它将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未来20年主力身管压制火炮。《简氏防务周刊》称PLZ-05自行榴弹炮由 PLZ-45 155毫米45倍口径自行榴弹炮系统的底盘和仿自俄罗斯2C-19型自行火炮的炮塔组合而成,身管长度增加到52倍口径,最大射程超过50公里。加拿大《汉和  相似文献   

9.
前言 自从问世以来,迫击炮就一直是步兵部队不可或缺的近程间接火力支援武器,它以其灵活多变的火力、轻便简易的操纵和极为低廉的全寿命费用在历次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战后,随着各国陆军机械化进程的加深,自行迫击炮在迫击炮大  相似文献   

10.
部队成立 1948年,朝鲜第一支坦克部队第15坦克团组建。它并非战斗部队,只是负责培养装甲兵人才,由苏联教官和部分中共东北野战军的坦克驾驶员进行教学训练。由中共提供在内战中虏获的M-3,M-3A3轻型坦克以及M-4A4中型坦克,苏联人提供T-34/85坦克作为教学器材。虽然总体教学条件不高,但是年轻的朝鲜人民军学员还是很快掌握了坦克操纵的技术和基本的战术技能。  相似文献   

11.
东风-11(M-11/CSS-7)是中国为取代苏联老式飞毛腿导弹而研制的新品种。1999年末,美国五角大楼估计中国二炮部队已部署约40枚东风-11,预计到2005年会有500枚这样的近程导弹装备部队。 西方最早是在1987年的北京航展上得到该导弹某些研制消息的,当时中国正根据在研的M-18弹道导弹(射程1000公里,采用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再开发一种射程在400-500公里左右的近程导弹。M-18导弹是目前西方已知中国M系列导弹中射程最远的一种。中国大肆宣传的这些M级导弹均使用固体燃料,所以它们的发射准备时间较短,它们均采用根据苏联MAZ系列高机动越野车辆作为底盘,所以要对其进行“预防性打击”  相似文献   

12.
南斯拉夫于冷战时期在T-72主战坦克基础上自制了M-84主战坦克,随着南斯拉夫的解体, M-84及其各种衍生型号不仅成为了前南内战时各方的战场利器,塞尔维亚和黑山(以下简称塞黑)与克罗地亚也相继在M-84基础上推出了自己的新一代主战坦克,同时南斯拉夫曾经的未来坦克计划也非常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当美军于4月9日进入巴格达、逐步控制伊拉克局势后,当许多媒体记者开始转向报道“后伊拉克”时代安排时,美军技术专家们的思绪却仍停留在3月26日至28日的战斗中,那段时间,美军在伊拉克南部与伊拉克小股部队作战时连损多辆硕大无比的M-1A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令美军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伊拉克人究竟是凭什么武器摧毁如此现代化的庞大坦克,而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能打坏M-1A1坦克的只有T-72坦克,可美军至今也没看见它的影子。经过对坦克残骸的  相似文献   

14.
某位军事爱好者开过玩笑,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如果哪支盟国部队连M4谢尔曼坦克都没有,就不配与敌人进行机械化决战,因为拥有谢尔曼是你进行“钢铁较量”的入场券。总产量达到49234辆的M-4谢尔曼系列中型坦克创造了西方战车生产史上的奇迹,在欧洲大陆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快速部署部队的作战需求.重量较轻、可通过空中运输的自行火炮逐渐占据了火炮市场的龙头.同时,常规火炮包括自行火炮仍然在火炮市场占据着重要位置。重型火炮能够携载更多的弹药,其强大的火力能够更加有效地提供战场支援,这一特点是轻型火炮所不及的。  相似文献   

16.
长门级战列舰日本海军“八八舰队”计划建造的战列舰,共建造了两艘:分别是“长门”号(Nagato)和“陆奥”号(Mucsu)。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低速、高火力、重装甲的旧式战列舰和高速轻装甲的战列巡洋舰都不适应未来的海战条件。于是决定建造高速重防御的新型战列舰。该级舰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当时世界上口径最大的410毫米主炮。并且为了410毫米主炮远距离炮战中测试弹着点、以及观通和指挥的需要,采用了高大的塔式舰桥。1920年华盛顿裁军会议召开,对美、英、日、法、意五个主要海军国家的战舰吨位、火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冷战的终结,155毫米 榴弹炮陷入了尴尬境地它 们都是在冷战思想指引下,为在欧洲中心地带作战没计的,但火最的地区冲突.低烈度局部战争成为20世纪末战争的主要形式。因此, 已度被认为没有前途的轻型牵引榴弹炮凭借其优越的机动性再次站到了战争的前台,它们将成为可以预见的很长一段时期里最活跃的“战争之神”。  相似文献   

18.
要闻     
《香港商报》2003年11月24日报道,美国军方日前称,目前台湾只能承受大陆96枚弹道导弹的攻击,若大量导弹袭击,台湾将完全没有防御能力。美国军方称,大陆对台的300枚M-9(东风-15)弹道导弹已经过改进,命中误差仅50米,一旦开战,7分钟内可攻至台湾。同时,解放军已具备运用计算机病毒及电磁脉冲破坏台军作战指挥系统能力,一旦攻台,将可掌握战场电磁空间,瘫痪台军电子设施及武器使用效能;配合反辐射导弹、三度空间火力及电磁脉冲震波弹(EMP),解放军将拥有制电磁权。解放军极可能利用导弹攻击台湾指挥中枢、空防体系、导弹阵地等目标,并对机场、港口等实施外科手术式攻击。而台湾本岛可承受的导弹攻击量为96枚,若解放军发射大量导弹,台军防御体系,指挥系统将遭致命性打击。据称解放军对台M-9型导弹已加装全球卫星定位及终端制导系统,命中精度在50米误差范围内,并可机动前进部署,发射后7分钟就可攻到台湾本岛,导弹终端落地速度每秒1500米,台军现阶段根本无力有效反制。  相似文献   

19.
战机与地面防空火力永远是矛与盾的两面,在空对地打击手段飞速发展的今天,地对空装备也对空中目标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我军航空兵未来可能面对的空地对抗环境决不会轻松,本文就是来自南空某部高强度空地对抗演练的现场报道。  相似文献   

20.
2006年ll月28-29日,北约成员国首脑峰会在里加召开。峰会期间,北约宣布,它的新型快速反应部队(NRF)已具备全面行动能力。然而,北约快反部队在未来的用途、资金及成员国的参与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