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实践》2018,(11)
正"1957年,在内蒙古苏尼特草原组建了第一支红色文化工作队——乌兰牧骑。乌兰牧骑一直活跃在草原上的牧民中间,他们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在为牧民们提供精彩文艺节目的同时,也把党的政策传播到牧区,深受牧民的喜爱。这61年来,乌兰牧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也有不变的,那就是常年扎根草原,坚持为农牧民服务。"在今年10月11日播出的《焦点访谈》节目中,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作为全国第一支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回信,勉励乌兰牧骑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1957年诞生在内蒙古大草原。60多年来,活跃在全区各地的乌兰牧骑,坚持深入农村牧区最基层,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普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民族优秀艺术,为促进农牧区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作出了突  相似文献   

3.
《实践》2018,(12)
正乌兰牧骑是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是内蒙古文艺工作的一张亮丽名片。进入新时代,乌兰牧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内蒙古传统民族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出一批高质量、接地气的民族文艺精品,热情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等深深融入农牧民心中,为内蒙古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四个意  相似文献   

4.
正"这次去的是乌兰察布市农区,可以在对白里加些宣传党的富民政策的内容……"排练厅里,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直属乌兰牧骑团长那顺正在和导演沟通着,耳边是悠扬的马头琴声和长调声,还有"咚咚踏踏"的舞步声,这是队员们在为下基层演出大型情景歌舞剧《草原上的乌兰牧骑》做准备。作为全区75支乌兰牧骑的头雁和标兵,直属乌兰牧骑每年有近八成的演出都是在田间地头与营盘牧场进行的,足迹遍及内蒙古大地。创排  相似文献   

5.
在前不久结束的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表彰会上,内蒙古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捧回了服务基层特别贡献奖。乌兰牧骑过去是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今天这面旗帜依然在草原上高高飘扬。A乌兰牧骑,蒙古语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1957年诞生在内蒙古大草原。47年来,乌兰牧骑始终坚持不懈地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被农牧民亲切地称为“玛奈(我们的)乌兰牧骑”,乌兰牧骑队员则被唤作“玛奈呼和德(我们的孩子)”。乌兰牧骑最初队员只有10余名,个个一专多能,吹、拉、弹、唱、舞无所不会;乐器简单轻便,全队只一辆马车便能拉走,因而被誉为“一辆…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8,(12)
正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回信,称赞"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勉励他们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六十多年奋斗历程所蕴育的乌兰牧骑精神是我们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的重要精神动力。发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对于  相似文献   

7.
《求是》1994,(10)
内蒙古乌兰牧骑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以全心全意为农牧民群众服务为根本宗旨,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被誉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支“草原文化轻骑队”紧紧追随时代的发展,努力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始终不渝地沿着《讲话》指引的方向开拓前进,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实践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使乌兰牧骑的精神历久弥新。乌兰牧骑事业的不断发展,乌兰牧骑旗帜依然保持鲜红,证明了《讲话》所集中体现的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7,(12)
正在内蒙古118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活跃着75支乌兰牧骑队伍。他们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成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乌兰牧骑的蒙古语原意是"红色的嫩芽",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是适应草原地区生产生活特点而诞生的文化工作队,具有"演出、宣传、辅导、服务"等职能,深受广大农牧民欢迎。从1957年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建立自治区第一支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8,(11)
正10月27日一大早,在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排练厅,演员们正在忙碌地排练着一台文艺晚会——《一支轻骑兵从这里出发》,整场晚会分上下两个篇章。上篇主题为"足迹",讲述的是60多年来乌兰牧骑下乡演出为民服务的故事;下篇主题为"温暖",展现的是乌兰牧骑在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后的激动之情、奋进之举,充分表达了乌兰牧骑队员永远做草原上"红色文艺轻骑兵"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8,(11)
正打开乌审旗乌兰牧骑的微信公众号,10月17日推送的《乌兰牧骑的一天》讲述了队员们的生活:这一天,姑娘小伙儿们在为今年的最后几场表演和过几天的新作品展演刻苦训练着;这一天,几位年轻队员走上了自治区第六届室内乐大赛的舞台;这一天,乌兰牧骑精准扶贫工作组来到帮扶户家中跟进产业扶持情况……"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像一股春风,温暖了草原,使全体队员的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乌审旗乌兰牧骑队长斯仁深有感触地说。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7,(12)
<正>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你们好!从来信中,我很高兴地看到了乌兰牧骑的成长与进步,感受到了你们对事业的那份热爱,对党和人民的那份深情。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第一支乌兰牧骑就诞生在你们的家乡。60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19,(11)
<正>时过境迁,乌兰牧骑下乡的交通工具由马车变成了汽车,他们手中的乐器不再简陋,从草原走向了世界舞台。但是,乌兰牧骑人的初心没有变,服务人民群众的方向没有变。现在,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成为队员们努力的方向。1957年6月17日,内蒙古第一支乌兰牧骑——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在温都尔庙成立。苏尼特右旗举全旗之力支持这棵破土而出的文艺新苗,为他们配备了1辆  相似文献   

13.
正乌兰牧骑,蒙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60年来,乌兰牧骑始终坚持不懈地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被农牧民亲切地称为"玛奈(我们的)乌兰牧骑",乌兰牧骑队员则被唤作"玛奈呼和德(我们的孩子)"。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牧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通信落后,农牧民  相似文献   

14.
李洪军 《实践》2006,(8):44-45
走进乌兰牧骑“在那万马奔腾的草原上,丰收的歌儿响彻四方,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前程多宽广……”这一曲回荡在草原上的歌声,久久留在人们的心里,每当牧民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会想起他们自己的歌手——牧兰。这首深情欢快的歌曲《牧民歌唱共产党》伴随着牧兰的艺术生涯直唱到今天,已经40年了。40年来,牧兰从一个放羊女娃走进乌兰牧骑,从草原唱到全国,唱到亚非欧美,把  相似文献   

15.
乌兰牧骑是党的文艺方针和民族政策与内蒙古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创举。内蒙古地区拥有我国最大的温带草原和牧场,居住在这里的蒙古族大多以放牧为主,根据牧业生产特点,许多牧民至今保留着按季节变化逐水草而居的习惯。五六十年代,由于受地理、交通、经济等方面的限制,广大农村牧区依旧文化落后,信息闭塞,在政治、经济上已经翻身做主人的农牧民,文化精神生活仍然十分贫乏。他们像干旱的草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7,(12)
正各盟市委,自治区党委各部、委,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和各人民团体党组(党委):近日,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的乌兰牧骑队员们向习近平总书记致信,报告了乌兰牧骑60年来的成长与进步情况。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作出了重要指示,勉励大家大力弘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继续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努力创作出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收到  相似文献   

17.
<正>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对乌兰牧骑事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内蒙古自治区积极组织开展了"不忘初心、扎根草原—全区乌兰牧骑交流演出月"活动。在交流演出月活动中,为充分发挥乌兰牧骑"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创作、传承"六大职能,全区各地乌兰牧骑认真制定演出活动方案,选拔优秀队员,精心编排精品节目,深入农村、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边防部队等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7,(8)
<正>盛夏时节的巴林草原,水草丰美,景色宜人,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7月17日,庆祝乌兰牧骑建立60周年暨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在此拉开帷幕。悠扬的长调、深沉的呼麦和苍凉的马头琴声交织在一起,在乌兰牧骑走过的60年光荣岁月中荡起新的涟漪。乌兰牧骑早已和草原人民结下不解之缘。巴林右旗64岁的牧民嘎日迪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20,(8)
正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于2018年11月被列为自治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地区,2019年12月被列为全国试点。作为全国第一支乌兰牧骑诞生地,苏尼特右旗积极探索"乌兰牧骑+"模式,让新时代文明实践进草原入牧户,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20.
正1957年6月,第一支乌兰牧骑诞生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的草原上,至今已走过60年发展历程。由创建初期一驾马车上十几个人的文艺轻骑队,发展到今天的75支队伍3000多名队员。60年来,他们累计行程130余万公里,为农牧民和各族群众演出36万余场次,观众总数达2.6亿人次,成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进入新时代的乌兰牧骑,既面临着新挑战,也迎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