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实践》2017,(6)
正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自治区、市各项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突出地方城市民族工作特点,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前发展,率先在自治区构建各民族共建、共享、共融的服务管理体系,形成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密切联系群众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加强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快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和保证民族地区安定团结的重要保证。一、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少数民族干部了解本民族、本地区的历史和现状,熟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与本民族群众有血肉联系和深厚感情,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的桥梁,通过他们能有效…  相似文献   

3.
《实践》2014,(9)
<正>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有蒙古、满、达斡尔等2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41443人,是鄂尔多斯市民族成分最多元、最集中的地区。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少数民族服务管理功能,保障和改善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东胜区始终以城市民族工作为重点,不断创新工作措施,逐步完善少数民族服务管理体系,着力提升服务管理效能。突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实现对少数民族常住和流动人口的  相似文献   

4.
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彻底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新世纪、新阶段,"把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上跟党走、群众中有威望、工作上有实绩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密切联系群众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加强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快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和保证民族地区安定团结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4,(7):5-5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关乎大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更好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民族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全国各族人民都要珍惜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局面,都要坚决反对一切危害各民族大团结的言行。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6,(2)
正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既是回族群众聚居地区,也是首府乃至整个自治区民族宗教工作的重点地区。长期以来,回民区党委、政府始终把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作为头等大事抓好抓实,不断拓展新思路、探索新做法、学习新经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区上下持续呈现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三个离不开"筑牢民族团结基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准确定位,也是新时期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各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指导思想。回民区坚  相似文献   

8.
《实践》2020,(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兴安盟现有人口165万,包括蒙古族、汉族、满族、朝鲜族等3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47.7%,其中蒙古族人口占44%。多年来,兴安盟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创建工作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陈建设 《共产党人》2004,(16):14-15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社区党的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城市党的工作重点逐步向社区转移。社区党建作为新时期基层党建的重点,已成为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密切联系群众、更好地体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新领域、新途径。因此,加强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已成为全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
谢宝喜 《江淮》2012,(9):36
我省属少数民族散居省份,现有55个少数民族人口约50万人,呈"大分散、小聚居"状分布。近年来,省民委结合实践,加强和创新民族事务的社会管理,促进民族团结、和谐稳定,取得了显著成效。加强城市民族工作,创新民族和谐社会管理措施。随着城市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断增多和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城市民族关系复杂性及城市民族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加强城市民族工作着力从五个方面入手:深入调研,分析城市民族关系状况。各市深入社区调研,摸清了各地城区少数民族群众生活、从业、经营、就学等基本状况,建立了少数民族人口数据库,及外来流动少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新时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紧紧围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定位新要求,丰富载体,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是对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定位认识的深化和飞跃,是党的基层执政方式和工作方法上的重大转变。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核心在服务,关键是寓管理于服务中,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  相似文献   

12.
<正>在阿拉善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生活着蒙、汉、藏、回等28个民族。建盟30多年来,各族儿女守望相助、携手共进,使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素有"骆驼之乡"美誉的塞外草原上。张子谦,一名在阿拉善盟民族工作战线坚守15年的"老兵",始终以服务少数民族群众为己任,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致力于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着力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民生疾苦,全力维护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为阿盟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对民族工作强调的三句话是什么?江泽民同志在1993年召开的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谈到我们党对民族工作的方针时,强调的三句话是:一是继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二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是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党的民族政策主要有哪些内容?党的民族政策主要内容是:1、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2、坚持民族平等团结;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4、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5、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6、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7、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8、团结少数民族上层爱国人士。什么是民族风俗习惯?民族风俗习惯指的是各民族在衣着、饮食、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为帮助贵州少数民族干部和群众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贵州省民宗委党组在全省民族宗教系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通过系列活动,让各民族党员干部和群众学原文、悟原理,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深悟透,让党的十九大精神真正在民宗委系统、在民族山村、在少数民族同胞中入脑入心、融会贯通,以此激发各族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助推脱贫攻坚发展。一是通过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平台,坚定民族  相似文献   

15.
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这一指导思想,对确保民族地区同全国其他地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大强调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高校院(系)党组织在高校党组织架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既是高校党委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又是党的方针、政策在高校执行的中坚力量,是党对高校领导的组织保证。当前,各地各高校要探索加强院(系)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5年2月,胡锦涛同志视察贵州时强调:“贵州作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比较高的省,尤其应该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抓紧抓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工作。”2005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新阶段的第一次民族工作会议。会议指出,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作出贡献。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 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历史和现实再次证明,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各民族只有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才能共创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8.
国家认同属于爱国主义的核心问题,是现代国家的合法性根基,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维护团结稳定的思想价值纽带。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西部边陲,加强西部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建构,关乎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关乎中华民族大团结。当前,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建构应坚持"五个结合",即支持西部民族地区发展与倡行"两个共同"主题相结合、完善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与强化国家公民认同相结合、尊重各民族文化与增进中华民族文化共性相结合、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与拓宽少数民族群众政治参与渠道相结合,以及依法开展反分裂斗争与长期普遍进行民族团结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19.
民族问题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多年来,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带领全区各族人民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特别是针对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积极探索民族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走出了一条符合宁夏实际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一、主要做法坚持把"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概括了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民族概念的新思想和民族问题的新观点,民族工作的五项指导原则和"两个共同"、"四个不动摇"思想;提出了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和各级党政组织的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志,"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新特征;论述了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新要求,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的新思想,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