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由政府单独承担,应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2.
《社会救助法》亟需解决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救助法是社会救助的基本法,是救助对象的权利保障法.当前推进社会救助立法,要建立合理的立法范式,构建具有前瞻性的社会救助基本架构及其法律制度;要规范体例,防止"副法"恣意膨胀,建立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确保规范性文件的内容与社会救助法的规定相一致.救助法要明示救助对象的各项权利,完善权利救济制度;规范政府的公权,防止公共权力在救助中异化;优化救助程序,实现社会救助监管程序法治化.要倡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实现社会救助主体和救助方式的多元化,满足救助对象的基本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社会组织作为新生的社会力量助力我国社会治理,成为困境儿童救助工作的重要推动力量,社会组织在儿童救助项目中凸显了个性化服务、高效能行动和广泛的资源链接等优势,但总体上仍存在着自主能力不强、社会认知不足等问题,制约着社会组织参与困境儿童救助工作的发展。基于此,社会组织需要在政府、家庭、社区等多元主体的各方协作中,明确自身定位,强化内生能力建设,从而提升社会组织参与困境儿童救助工作的效能。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青年社会组织蓬勃兴起,并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在社会救助领域崭露头角,逐步形成了联合式、独立式、监督式参与社会救助模式,已然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然而,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仍然面临自身能力不足、外部环境制约等多重困境。对此,需要不断强化自身能力建设、改进社会救助方式、形成政社多元协作机制,并加强法制建设,为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营造良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独生子女的死亡是一场极其不幸的家庭变故,他们的父母在承受着沉重的身心创伤的同时,还面临着法律保护、经济支持、心理健康、生活照料等一系列现实难题的困扰。为此,应该多措并举,构建综合性的失独群体救助机制,完善制度化的保障体系。政府在其中要发挥好核心主导作用,其他社会成员也是必不可少的支持力量,最终构筑一道多方共同参与,帮助扶持失独群体的社会救助网络。  相似文献   

6.
参与社区矫正的社会力量主要由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组成。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存在积极性不强、参与途径不明确、专业素养不能满足矫正需求等问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要做好宣传,完善参与机制,在全社会形成支持系统,才能更好地促进社区矫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救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关困难群众生存权和发展权,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山东省近年来在社会救助方面做了很多有益尝试,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下一步应重点在推进社会救助法制化进程、健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制度、加大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力度、加强各项救助制度间的衔接配套、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提高社会救助科学化水平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8.
专业社会力量承接社区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能够有效筹集社会资源,提供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又能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专业社会力量承接社区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途径包括合同承包、政府补助、凭单制。但专业社会力量承接社区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也存在一些风险,为了防范风险,首先加强政府监管,其次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最后强化社会监管。  相似文献   

9.
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根据《暂行办法》和《意见》的要求,针对我国社会救助与社会工作发展的现状,并参考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的国际经验,我国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可以尝试采取整合模式、分离模式或混合模式。无论采取何种模式,均需要加强以证据为本的实践和研究,推进《暂行办法》和《意见》的实施和落实,建构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的模式,为国际社会提供和积累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的新鲜经验。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国内外,非营利组织积极参与政府主导的社会救助工作的现象屡见不鲜。对于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可以从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和法团主义的理论视角进行解读,并进一步对其进行SWOT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现实路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过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是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这就意味着地方政府要把相当一部分职能转移给社会,让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因而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有政府与社会组织共同管理的社会管理机制,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又一主题。  相似文献   

12.
农村社会救助,最初主要是指政府对农村贫困人口的救济和帮助。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农村社会救助项目逐步增多、救助手段不断丰富、救助政策日趋完善。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是农村社会救济制度变革的重要分水岭,标志着农村社会救济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与此同时出现的社会捐赠、社会帮扶、社会慈善和社会互助,为农村社会救助的社会化开辟了新的途径。特别是  相似文献   

13.
民政部门是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之一,民政工作在社会转型时期能够发挥软性社会约制功能。鉴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约制弱化的风险,要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模式、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强民政专项社会管理、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入手强化民政工作的社会约制功能。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与社会视野中的“新农合”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主导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于保障水平低,所提供的医疗救助资金有限,农民看病难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在“新农合”制度的建设中,应当充分发挥社会公益组织社会救助的作用,开辟社会资源流入医疗救助基金的新渠道,以弥补政府“新农合”医疗救助资金的不足。山东青岛即墨市和济宁市红十字会积极参与农村的医疗救助活动,证明了社会公益组织是推动“新农合”制度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近几年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以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社会现象的频发,党和政府加大了对医疗救助的重视。但是,作为解决贫病恶性循环问题,实施反贫困战略的一种有效途径,仅有政府这一单一主体的参与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在实施医疗救助的过程中更有必要调动整个社会的力量,构筑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发挥好和谐社会“安全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比分析全国及各省的民政事业费、城市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相关数据,讨论社会救助发展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分析发现,目前全国民政事业费支出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全国城乡低保标准不断提升、不同省份之间低保标准差距较大,社会救助在发展中存在着社会救助法治建设相对滞后、社会救助方式比较单一、社会救助资源统筹和待遇水平不均衡、社会力量参与能力不足等问题。为使社会救助制度充分发挥兜底的作用,筑牢共同富裕的基础,从加快社会救助立法、调整社会救助方式的结构、调整合理的社会救助标准、构建多元共治局面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青岛市构建以低保为基础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尚处于探索和完善之中。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社会救助的主体地位;要有效整合资源,完善社会救助"一口上下"的运作机制;要强化信息共享,加大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力度;要加大城乡统筹,不断提高农村社会救助水平;要不断扩大专项救助政策实施范围,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运行的监督机制,把社会救助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开始进入一个高风险的社会发展时期,从社会安全角度研究非营利组织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民间组织已经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传统的社会安全管理模式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冲突的问题,反而容易使矛盾激化。社会冲突论为非营利组织研究提供了理论空间。在西方发达国家,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共同构成了应对社会安全危机的组织力量。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社会预警、利益表达、协商沟通和救济救助机制,使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安全领域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就是要将多元的力量调动起来,在党的领导和政府的组织下,构建共同参与、共同治理、共同享有、全民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为加快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就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建立健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完善社会治理配套保障制度、加强社会协同、促进公民参与和增强社区自治。  相似文献   

20.
公民社会在监督国家权力和反腐败方面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强大的公民社会可以有效地规避腐败风险;同时,公民社会组织可以组织、教育公民参与国家管理,调动社会多种力量对政府权力的行使形成有力的监督,遏制腐败的发生与蔓延,克服以往腐败治理模式缺陷,确保权力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