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济宁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任务艰巨。为此,我们充分发挥牵头抓总职能,推动人才工作服务引领转型发展。依托产业平台,集聚高端人才。着力打造三大平台:一是量身定做政策平台。借鉴外地经验,系统分析论证,出台10项含金量高的政策,高新区跟进"1+5"配套措施,为集聚、储备高端人才奠定基础。二是引导打造转化平台。调整优化考核体系,引导各级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中心,先后建成产学研基地、  相似文献   

2.
《江淮》2010,(11)
<正>近年来,池州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产业、项目、园区和环境为依托,以人才集聚引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以高层次人才引领区域创新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廖红君  王胡林 《先锋》2023,(4):65-66
<正>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近年来,成都一直在积极探索人才助力产业升级转型的协同机制,形成“以人才链促进创新链、以创新链服务产业链、以产业链集聚人才链”的闭环生态圈。建圈强链是勇担国家使命的责任所在,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吸引高端人才的有力抓手,是稳定扩大就业的重要依托。本文围绕建圈强链背景下成都产业人才发展进行思考,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聚效应低,难以吸引专业人才;科研与市场脱节,校企创新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产业链不紧密,项目和人才易流失;服务对象不聚焦,政策实施效果不显著。近年来,地处京津冀核心区域的武清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大力吸引北京项目资源,集聚了一批轨道交通产业项目,轨道交通产业集聚的态势初显,但同时产业发展也面临着四大“痛点难点”。  相似文献   

5.
《求贤》2013,(10):24-25
长期以来,受区域竞争力、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高端人才智力资源的短缺一直是河北区人才队伍建设的短板。如何更好地集聚海内外高端人才智力资源,  相似文献   

6.
张春法 《唯实》2015,(4):78-79
近年来,江苏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取得了快速发展,如集聚水平逐步提升、规模经济初显效应、产业发展持续优化和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等,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如个体发展差异显著,产业同构现象严重;高端人才十分匮乏,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产业创新缺乏活力,运营管理粗放低效等。为此,要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夯实微观基础;以人才创新为动力,打造智力高地;以产业创新为方向,构建比较优势;以制度创新为依托,改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7.
<正>招商引资是一个城市推进产业发展、提高税收、促进就业的有效手段,大项目、好项目的落地能有效壮大地区整体经济实力;招才引智则是一个城市提升智力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技术进步的必然选择。经济发展与人才集聚互为因果,优质的招商项目需要高层次的人才去运作,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会吸引人才加快集聚,充足的人才储备也必定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唯有实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的深度融合,两者相互促进、形成合力,才能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对江苏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指出江苏产业自主可控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要在推动自主研发核心技术、提升产业集聚效应、强化区域联动发展上下功夫;提出构造前瞻性的产业战略布局、增强政策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度、支持实体产业做优做大、推动产业的改革开放再发展、持续引进科创型高端人才五个方面的推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端要素是构建知识密集型高技术产业的基础,因此产业升级本身是一个高端要素不断集聚提升的过程。中心大城市具有集聚大量高端要素的优势和能力,这在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表现的尤为明显。对于长期依赖于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快速发展的浙江而言,重视大中城市的发展及充分发挥中心大城市的带动作用,是现阶段浙江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中必要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农牧业产业化是现代农牧业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由之路,是兴盟富民的基础。它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牧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逐步实现农牧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早在1993年,伊盟就提出了十大工程八大产业,即粮油糖产业、瓜菜产业、林果产业、猪禽产业、牛羊产业、水产产业、药材产业、草业产业。在主导产业确立后.创办龙头企业则是促进农牧业产业化的关键,因此,…  相似文献   

11.
加快京津冀人才合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人才培养、人才交流、人才政策、人才保障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应按照"突破瓶颈、政策引致、优化配置、开放发展、高地集聚"的一体化发展思路,从顶层设计、政策衔接、多元主体参与、搭建利益纽带、实现内外循环、法制建设等方面构建人才合作机制,从人才发展与产业、资本、教育、平台、项目、制度环境相结合方面形成一体化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农牧业工作认真贯彻中央对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遵循全市发展经济的总体思路,调整生产结构,优化产业格局,扩大产业规模,推行标准化生产,形成了产业特点鲜明、产业化水平较高、农牧业效益显著、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市农牧业生产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3.
<正>2月16日召开的辽宁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在全省上下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切实把会议精神转化为高质量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强大动力,转化为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思路举措,让更多千里马在辽沈大地竞相奔腾。为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省委组织部将进一步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好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切实履行抓战略、抓政策、抓项目、抓协调、抓保障、抓服务、抓安全的重要职责,组织实施“兴辽英才计划”,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带土移植”团队、科技创新人才、产业项目高端人才、经济社会重点领域专门人才,推动培养集聚、创新创业、评价激励、服务保障等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青岛市分层次搭建人才平台,充分发挥平台集聚人才面广量大的优势,人才总量突破180万。一、搭建多层次的人才平台体系。一是顶尖人才创新创业平台。突出"高精尖缺",盯住院士、诺奖得主,投资建设了李沧国际院士港、崂山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园等顶尖人才平台。全市现有40个院士工作站,33名住青院士、占全省的67%。二是高层次产业孵化平台。建设青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中心、城阳博士创业园、平度金大地创业谷等高端平台,吸引"千人计划"、泰山  相似文献   

15.
《求贤》2013,(3):44-44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兴起,高端人才成为最稀缺的战略资源和人才竞争的焦点。海纳百川、集聚用好国内外高端人才智力资源,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市第十次党代会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以用为本、柔性引进、互利共赢的人才开发方式,以其针对性、简便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荣天厚 《实践》2010,(1):28-29
近年来,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农牧业工作认真贯彻中央对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遵循全市发展经济的总体思路,调整生产结构,优化产业格局,扩大产业规模,推行标准化生产,形成了产业特点鲜明、产业化水平较高、农牧业效益显著、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市农牧业生产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7.
《当代党员》2012,(9):8-9
人才资源是工业化的第一资源。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强做大工业经济,人才是决定性的因素。要加强高端人才集聚,加强技术骨干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力资源统筹高度。  相似文献   

18.
伊欣欣 《前线》2009,(9):29-30
根据北京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门头沟区提出了“落实新功能,培育新产业,建设新农村,打造新城市,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区”的发展战略,以学习型城市建设为抓手,积极搭建各种高端人才集聚平台,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自主创新,发展以休闲旅游业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都市型现代农业等为支撑的新型生态产业体系,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地区整体形象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发展战略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端人才是重庆市实现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培养出、使用好这一资源是今后重庆市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一支重要力量.本研究通过深入调研,在分析当前重庆市高端人才队伍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设计了重庆市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发展战略体系的"高端人才国际化战略、高端人才产业高地战略、高端人才投资战略、高端人才安全战略"四大战略架构.这一战略通过完善相关政策体系,采取以重点工程为主要抓手,以提升高端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建设适应重庆市发展要求的高端人才开发体系、抓政策导向调整等措施来实施重庆市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战略.  相似文献   

20.
正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习近平近年来,葫芦岛市着力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全力打造"人才磁场",使人才引进工作与发展需要相匹配、与产业升级相适应,为全面振兴发展提供更多人才支持。加大政策倾斜,广纳贤才良将。葫芦岛市设立1亿元人才发展"资金池",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给予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通过发展"飞地经济"进行项目合作,先后引进45个产业项目,吸引高端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