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我与《共产党员》相识几十年了。在20世纪70年代,我从青年点被抽调进铁路部门,在沈阳站行李房"三八"班当装卸工不久,有天在党总支办公桌上看到了一份杂志,封面上"共产党员"四个大字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眼球。拿起来翻了几页,我便被里面的文章所深深吸引。那时我刚刚20岁,正处于年轻向上追求进步的阶段,在农村当知青时虽向党组织递交过入党申请书,却不知有这样一份党刊。虽是第一次看到这本杂  相似文献   

2.
《实践》2017,(1)
<正>作为一名社科理论工作者,我是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也得到《实践》杂志党的教育版的多年滋养。初识这本杂志,是1979年我考上大学之后,那时她的名字还叫《党的教育》。当时学校报刊阅览室订阅的时政类刊物并不多,我学的是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3.
王新平 《党建文汇》2002,(18):47-47
在部队时,只注重看《解放军报》、《人民军队》或者是《解放军文艺》等在军内覆盖范围较广的报刊杂志,还未曾读过《党建文汇》杂志。去年年底到地方后,一天在办公室的桌子上偶然看到一本《党建文汇》杂志,便随手翻了翻。我很快就被其中丰富多彩的文章和短小精悍的时事报道吸引住了。从那以后,凡是见到《党建文汇》杂志,我都要翻翻看看,哪怕是历年的旧刊,  相似文献   

4.
正初识《共产党员》是在1998年,当时我刚刚由一名民办教师回到家乡——新民市姚堡乡中腰堡村担任党支部书记。角色的转换、陌生的工作,使我迫切需要一些可以学习、借鉴的工作经验。一天,我在姚堡乡组织办看到了一本《共产党员》杂志,拿起来一翻,杂志上刊登的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特别是众多来自基层一线的党建经验,让我这个基层党务工作的"新兵"眼前一亮,就好像找到了"航行坐标"。在征得同意后,我把几期《共产党员》带回了家,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相似文献   

5.
读者来信     
《实践》2015,(6)
<正>编辑同志:你们好!我是内蒙古阿右旗巴丹吉林镇满达社区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我到镇里开会时,无意中在工作人员办公桌上发现了彩版的《实践》杂志党的教育版2015年第1期,随手拿来翻了一下,不想这一翻就被里面的内容所吸引,最后干脆把这本杂志要上回家细看。这期杂志内容丰富,设计美观大方,尤其打动我的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6,(5)
正我与"党的教育"相伴同行已有36个年头,是编辑老师的耐心指教,使我逐渐学会了有针对性地写稿,而且有很多作品获了奖。回忆在"党的教育"下成长的往事,让我禁不住心潮澎湃。1980年,我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赤峰市林西县十二吐乡枕头沟村。因为在部队时就喜爱读书看报、写写画画,村部布置会议室找我去帮忙,在那里我第一次见到《党的教育》杂志,当时是32开本。里面的内容让我眼界大开,有政策解读,有农村工作报  相似文献   

7.
编读往来     
《实践》2017,(4)
<正>编辑同志:你们好!我与《实践》党的教育版结缘于2013年。那时,我刚到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委组织部工作,部机关每名干部的办公桌上都放着几本《实践》党的教育版,红色的封面深深吸引了我的注意。翻开杂志,一幅幅生动的政策图解、一篇篇高质量的言论文章、一段段新颖的"党建短波",都让我沉迷其中,阅读杂志渐渐成为我的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7,(4)
正我与《实践》杂志党的教育版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我在部队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经常给报社电台写一些消息类、人物通讯类的新闻稿件。工作之余,我也曾经试着给当时的《党的教育》投稿,但从未被刊发过。1987年底,我转业到地方工作,开始学写言论,经过努力,《内直机关之声》杂志刊发了我的几篇文章。稍有信心后,我又到《党的教育》送稿,时任城市版编辑部主任的杜梓同志看了稿件后,肯定了我的言论写作,  相似文献   

9.
<正>2003年年初,《党的生活》举办"激情岁月"征文活动。刚开始,我并没在意,感觉自己的人生平平,没什么"激情"可言。后来,几位年轻同事也看到了这则"征文启事",便拿着杂志找到我说:"潘大哥,把你以前给我们讲过的边疆生活写出来,准行!"大家的鼓励增强了我的信心。于是,我把自己以前在祖国北疆边防部队执勤站哨的经历整理出来,经过反复修改,郑重地邮寄给了《党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正>与《党的生活》最初结缘,要追溯到我的小学时代。我是一名"70后",小时候经常去父亲的单位玩,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您——《党的生活》。那时,您是"重点保护对象"。父亲的同事用锥子在杂志的左上角小心钻孔,用牛皮纸绳结实装订,然后整整齐齐地挂在墙上。就这样,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地走进了我的心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满满的正能量"。从那时起,我养成了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即便后来我为生活所累,如蜗牛般负重前行,也要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6,(4)
正如果把人生的每次相遇都归于缘分,我与"党的教育"结缘已经50多年了。50多年,我从读者、作者到编者,一路走来,从内心深处感受着她的温暖亲切、严谨求实和博大精深。上世纪60年代初,父亲常带回一些报刊学习,其中就有《党的教育》,当时是32开本的小册子。封面上"党的教育"几个字特别醒目,每次看到我都急切地想看看其中的内容。印象中,那时《党的教育》的文章都比较短小,语言生动,通俗易懂,插图形象。听父亲说,《党的教育》是作为党员提高思想觉悟的学习资料,而对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学生,我常被其中的一些小故事所吸引,从  相似文献   

12.
<正>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还是一名初中学生。由于喜爱文学,经常到生产大队办公室寻看报刊。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一本32开本的《党的生活》杂志,可谓一见钟情。我初中毕业不久,赶上《党的生活》举办读刊知识竞赛,因为平时总是阅读《党的生活》,自然要积极参加啦!为了保证答题卡安全送达杂志社,我在去哈尔滨走亲戚时把答题卡也带在了身上。  相似文献   

13.
《奋斗》2021,(11)
正如果说,一个人的一生中总要有几位良师益友,那《奋斗》一定可以称得上是指引我前进的导师和陪伴我奋斗的挚友。每当拿到最新一期的《奋斗》杂志,我都会从头到尾通读几遍,从带着油墨香的文章里汲取精神力量。初识《奋斗》是在大学校园里。2010年,还是入党积极分子的我,偶然在辅导员的办公桌上看到了《奋斗》杂志,起初只是觉得它封面大气亮眼,但是翻开杂志阅读了几篇文章之后,我被其中刊载的对党的理论的深入解读所吸引。从那一刻起,  相似文献   

14.
编读往来     
《实践》2016,(10)
正编辑同志:你们好!我是一名基层的宣传干部。因为工作的需要,我和《实践》杂志党的教育版有了"亲密接触"。每当收到新一期杂志,我都迫不及待地仔细阅读、认真学习,将精彩的标题、语句工整地记录到学习笔记上,供自己写作时借鉴参考。通过学习阅读,我增强了政治敏感性,更能精确地把准宣传的"脉搏",丰富了新闻写作知识,并将学习领悟到的这些知识运用到新闻写作实践中,提高了我的文字水平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7,(5)
正和一本刊物结缘、建立感情,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作为能与"党的教育"相识相伴的读者和作者,我感到幸运和幸福。上个世纪80年代,我在基层工作,由于喜欢写作,也出于工作需要,我很留意看各种报刊,其中《党的教育》是我关注的刊物之一。《党的教育》的栏目设置贴近生活,比如《上情下达》《党课辅导》《共产党人》《党员剪影》《致富参谋》等,刊登的文章短小精悍,故事性强,很有可读性。每期新的杂志到来,  相似文献   

16.
读者来信     
《军队党的生活》2014,(1):92-92
我是一名刚入伍一年的列兵,在新兵营时我就看到了《军队党的生活》。刚开始的阅读只是在闲暇时间随手翻翻,看个新鲜热闹。渐渐地,《军旅先锋》、《基层巡礼》栏目中的文章吸引了我,我开始细细品读这本杂志,慢慢咀嚼出了“好味道”。于是我一点一点从党刊中汲取营养,提高了自身素质。如今受党刊的启发,我喜欢上了读书写作,我的文  相似文献   

17.
正我正在写长篇小说《芝镇说》,小说中有一个主人公叫陈珂,原型是陈克烈士。上初中时,我就知道陈克。干了记者后,一直想写他。几年前,我到莱芜采访,在莱城工业区(口镇)党群教育基地展厅,从上往下,再从下往上,看一幅幅图片,睹一件件文物,耳畔恍惚有炮声隆隆。在最下层,被一个名字"砰"地击中,那名字瞬间照亮了我:陈克!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7,(12)
<正>作为组工战线的一名宣传工作者,我和所有同事一样,都经历了从初次写稿的难以着笔到现在的思路清晰。在这个艰难甚至是痛苦的成长过程中,我受益于《实践》党的教育版很多,可以说,"党的教育"是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老师,我是在这本党刊的陪伴下一路成长起来的。第一次看到"党的教育",是我刚到组织科工作时。当时,按照工作分工,我负责基层党建宣传。记得主任  相似文献   

19.
评刊用刊     
《军队党的生活》2011,(2):92-93
62315部队政治处叶锋来信: 我与《军队党的生活》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在重庆学习期间。我在政委办公室里看到一摞红色封面的杂志,鲜艳的党旗光彩夺目。她像一个强大磁场,深深地吸引着我。于是,我每月借阆,认真啃了起来。参加工作后,我到杂志社购买了2009年《军队党的生活》(合订本),还预订了2011年度的杂志。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6,(6)
正从书架上,我找出12年来曾在《实践》杂志党的教育版刊登过文章的近30本杂志,每个时期发表的文章都散发着那个年代特有的时代气息。是"党的教育"持续不断的培养,才使我走上了从事党员教育工作之路,写出的文章思路更新、角度更准、题材更广,也更接地气、更具正能量。那是2005年1月,以开鲁县电视台一线记者的身份,我被抽调到刚组建的开鲁县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办公室,负责在开鲁电视台《开鲁新闻》节目开办先进性教育专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