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章所规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宪法所规定的国家的指导思想。认真学习、深入宣传、大力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头等大事。卓有成效地推动这一重要工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的过程。本文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的重要价值、目标要求、具体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和论述,以期引起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此问题的高度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明交流互鉴问题,系统阐释了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观点和看法,逐渐形成了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观。文明的多样性、平等性、包容性、交融性等内涵与特征使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可能,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观以丰厚滋养;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世界文明丰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等均具有重要作用,新时代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要建立在温故知新、兼容并蓄、因地制宜的原则之上,通过创新与发展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用好现代化传媒手段等落到实处;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观超越了文明中心论和制度模式单一论,是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型文明交往观。  相似文献   

3.
在新时代,习近平向全党郑重提出"抵御重大风险"这一重要论断和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既有历史传承,也有现实依据,更有未来指向。从其表征看,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内外风险主要有: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意识形态风险、社会风险、自然风险、军事风险等,并呈现出综合性、动态性、严峻性和艰巨性的特征。要抵御重大风险,前提是增强对重大风险的防控意识,关键是提高对重大风险的防控能力,根本保证是始终密切联系群众,着力推进风险防控的科学化、精细化,把党建设好、建设强,使党员干部成为防控风险的"实干家"。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界定了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产生新思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发展大势,以实践创新推动理论创新,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丰富科学内涵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5.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阐释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后的第四个自信,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文化自信的讲话,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文化自信观。在生成逻辑上,习近平文化自信观主要把握了历史、价值、实践三重逻辑。在内容要点上,习近平文化自信观主要包括了自信之根、自信之魂、自信之力、自信之源、自信之本等五个方面。在意义追寻上,习近平的文化自信观主要体现在传承性意义、方向性意义和发展性意义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座谈和书信中对青年的责任、使命及担当进行了开拓性的理论创新,形成了习近平青年责任观。深刻领会习近平青年责任观的科学体系,要把握如下四个方面:一是习近平青年责任观的理论来源及其理论逻辑;二是习近平青年责任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整体性;三是习近平青年责任观理论品格的独特性;四是习近平青年责任观现实践履的基本理路。习近平青年责任观揭示了新时代青年铸筑责任、强化担当的内在规律,为认知青年责任的时代意蕴和培育青年责任感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8.
学习和研究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思想,总结和理解其方略,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拟从"大陆主动作为""两岸携手、共议统一""构建国际环境"三个部分入手,从"战略定力""路径选择""主导权掌控""共建命运共同体""共议统一""构建国家统一国际环境"六个层面阐述习近平对台工作之方略。文章认为,只要全体中华儿女顺应历史大势、共担民族大义,把民族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美好生活"概念在习近平的系列重要讲话中被多次提及,已然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围绕"美好生活",习近平明确了中国共产党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阐析了美好生活在多维度上的丰富内涵,研判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阐发了创造美好生活的指导思想和实践举措,形成了其独具特色且富有逻辑性、系统性的美好生活观。学习和研究习近平的美好生活观,对于全面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陆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科学回答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关于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发展壮大的精神滋养,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等八个重要论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科学的价值定位;关于传承和弘扬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应该着重挖掘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向善、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今时代价值的思想精华;关于怎样传承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古为今用、以古鉴今的方针,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挖掘和阐发,努力结合当今实际和时代需要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动因、主要特征和深刻影响进行了深入阐发,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如何应对新科技革命进行了系统论述,彰显出其独特的全球视野、时代眼光与机遇意识。习近平新科技革命观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中国化的创新性理论成果。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新科技革命观,对于全面掌握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网络空间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新阵地,同时亦是关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政权安全的最大变量。着力建构深蕴现代特质的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体系,是防范与化解当前网络舆论风险、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要求。新时代,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根本遵循,把握内蕴其中的精髓要义,从治理主体协同、治理话语建构、治理技术驱动、治理方法创新与治理制度保障等五个向度精准发力、同向推动,以此来不断推进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论习近平新时代观的文化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近平新时代观的内涵主要包括:"当今时代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时代"的时代本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的时代主题;"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的时代态势。习近平新时代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观的文化之根、文化之魂和文化之基;文化自信为习近平新时代观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滋养和力量根基,其内含的文化基因进一步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出国门,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充分彰显其始终保持为革命而生、为革命而兴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党的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直面矛盾,激浊扬清,解决党内外存在的各种问题,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动力,增强了执政能力,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为世界政党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复杂多变,需要一以贯之地进行自我革命,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保持自我革命的定力,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定自我革命的方向,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激发自我革命的动力,以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提高自我革命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高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宏阔视野和科学方法,全面、系统、深入、创造性地论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传统文化有益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如此,习近平总书记还指明了实现传统文化价值的科学理论原则和正确方法,即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做好传统文化宣传和教育工作;坚持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在交流互鉴中提高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是其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文化基点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新时代幸福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鲜明的思想内容。从现实和理想角度把握幸福观,明确了在取得现实幸福的基础上不断朝向理想幸福前进,突显出由现实幸福到理想幸福的幸福追求;从物质和精神角度理解幸福观,强调物质幸福满足的同时重视精神幸福的满足,突显出由物质幸福到精神幸福的幸福境界;从个体和人民角度分析幸福观,突出了个体获得个体幸福的同时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幸福,突显出由个体幸福到人民幸福的幸福底色;从创造和享受的角度阐释幸福观,得出了人民群众在劳动创造幸福的同时理应共同享受幸福生活,突显出由人民创造幸福到人民共享幸福的幸福路径;从国内和世界角度论述幸福观,体现了既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又要为世界人民谋合作共赢,突显出由中国幸福到人类幸福的幸福张力。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幸福观具有这五个维度的辩证统一性。  相似文献   

17.
《新东方》2018,(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创造,高屋建瓴地提出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国梦强军梦,提出努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目标,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点。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面对当今国际、国内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增强军力、增强国力的新的时代要求,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从严治军思想,必须推动治军方法根本转变,提高国防和军队法治化、科技化、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强化科学忧患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中华民族精神和革命传统精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执政党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机遇期的紧迫需要。要把革命乐观主义与科学忧患意识统一起来,大力推进中华民族振兴大业。  相似文献   

19.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这"三个意识",概括了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的很多要求,在新形势下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既与时代跳动的脉搏同频共振,又在回答"时代之问"的过程中不断扩展新的理论空间。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重申"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哲学基石,紧扣重大时代课题的"问题转向",顺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时代要求,旨在引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半程",彰显宽广深邃的"世界历史眼光",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奠定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石。科学把握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要求,需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相统一、坚持战略自信与增强忧患意识相统一、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相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