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胜利 《长白学刊》2011,(4):115-118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有制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经历了公有经济地位不断提高、单一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占主体三个阶段.从根本上说,这种变化是由我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决定的,因而是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但是近年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渐趋减弱.因此,在十二五期间要按照有进有退、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继承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纪律检查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组织机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逐步形成了组织机构严密,工作机制、领导体制优化,与党的纪律工作要求相适应的科学的纪律检查制度。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发生了三次大的变迁。第一次是于1953年完成的土地改革,第二次是延续到70年代后期的集体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第三次是改革以来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各种农业生产责任制。这三次农村土地制度的变化,都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产生了...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能源安全观经历了从“自给自足”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转变,能源安全政策也呈现出相应的阶段性特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重建能源工业”的保障政策到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通过“走出去”战略实施能源安全“双保障”政策;从“开源”与“节流”并重的综合性保障机制到积极关注“提能增效”“保护生态”的安全保障新策略,再到如今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我国能源安全策略始终立足于国内的能源资源禀赋和国内外形势不断调整和完善,为维护总体国家安全,实现能源、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前进》2021,(10)
正1949年5月1日山西全境解放,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山西取得基本胜利。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第一次升起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二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1978年)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社会建设的新纪元,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之中;迈进新时代,社会建设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踏入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征程。经过70年的实践探索和制度建设,形成了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具有独特优势的中国特色社会建设体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70年砥砺奋进,新中国的社会建设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爱国卫生运动的演进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国卫生运动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日常卫生倡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1978年的16字方针到1989年的24字方针,再到2017年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政府主导,跨部门协作,全社会动员,预防为主,群防群控,依法科学治理,全民共建共享的42字方针,爱国卫生运动的内容不断深化和丰富,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点。针对此次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应吸取经验教训,并将卫生防疫工作提升到政治任务的层面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1.1950年12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草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程序试行通则(草案)》,准备以此通则来指导新中国的刑事诉讼活动和民事诉讼活动。这部通则,是新中国第一部诉讼法草案,也是我国民事诉讼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主要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土地制度“渐进式”改革的成功经验表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不能完全偏离其原有的历史轨迹。科学、客观地梳理和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从中汲取各种有益于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未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特征伴随着新中国的发展而在内容和特征上不断完善。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平等、团结、友爱、合作为特征的民族关系,到改革开放初期平等、团结、互助、合作的民族关系,再到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繁荣的民族关系,最后形成了新世纪新阶段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走过了不同寻常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李平贵 《前沿》2011,(9):23-28
国家廉政体系虽是透明国际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兴概念,但它却与各国政府及其执政党治理腐败的历史同样久远。国家廉政体系包括支撑国家政治廉洁的一系列机构性支柱和保障机构性支柱均衡发展的核心规则两个方面。从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发展历程来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家廉政体系的演进经历了初步建立、遭受重创、逐步恢复、形成特色、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深入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廉政体系的演进过程,总结其发展的历史经验,可以为推进我国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中国早日实现现代化,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从我国实际出发,对我国的现代化进行艰辛探索,为中国现代化事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认真总结这段探索历程,可以得出很多启示,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60多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实践性与理论性统一、连续性与阶段性统一、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和批判性与引领性统一等基本特征,其基本经验主要有: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大众化的整合力;二是以群众利益为根本,增强大众化的认同力;三是推进理论通俗化,增强大众化的吸引力;四是树立先进典型,增强大众化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治理先后经历了以政府为中心的行政控制型政府、以市场为中心的经济建设型政府和以公众为中心的公共服务型政府三种模式。建设以公众为中心的公共服务型政府,确保权力使用的公共性,强化政府职能的服务性,政府治理由先前的单纯聚焦政府或市场,走向政府、市场和社会全面推进,建设廉洁政府、高效市场、和谐社会,这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共青团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与纽带,价值建构是其引领和联系青年的重要内容,而荣誉制度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手段。作为党和国家荣誉制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共青团荣誉制度经历了生成-确立-停滞-恢复-发展-规范等六个阶段。其发展变迁,受到国家发展逻辑、共青团发展逻辑与荣誉制度发展逻辑的共同影响,呈现出荣誉授予频次从"运动性"到"经常性",荣誉授予结构从"单一性"到"综合性",荣誉授予的要求从"分散性"到"规范性"的规律与特点。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城镇化进程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阶段。随着城镇不断发展 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已使绝大多数城镇的历史遗存及其原有组织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城镇 化在形式上与一般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发展并无多大差异。然而,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制度 的不同,使中国城镇化又具有自己的特色,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孙晓华 《传承》2014,(4):50-51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从不成熟到逐步走向成熟,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积极探索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意识形态建设规律,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有利于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同时也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知识产权立法经历了计划体制、调整转型和深化改革三个时期,每个时期均有其自身的立法背景、特定内容和显著特点.回顾我国国防知识产权立法进程,对进一步加强国防知识产权立法工作,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国防科技工业蓬勃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常明明 《求索》2023,(4):43-5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实现步骤、战略重点等的认识愈发深入。我们党始终践行根本宗旨、坚持与时俱进、坚持问题导向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从中国式现代化演进的历程来看,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凸显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1957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局势和不断涌现的矛盾问题,毛泽东首次提出了"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命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化解手段和方法。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并根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同时期所反映的各类人民内部矛盾,提出了相应的矛盾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