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2016,(1)
正乌兰托嘎,蒙古族音乐家,国家一级作曲家,被誉为"用音符作诗的人""用灵魂写音乐的人"。1978年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系学习作曲和指挥,后到中央音乐学院深造。1984年创作第一部交响曲《骑士》后开始受到业内同行和前辈关注。1988年由于为蒙语歌曲集《蒙蒙细雨》作曲而成名。2006年12月19日在人民  相似文献   

2.
康继征 《实践》2014,(4):31-31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千里草原铺翡翠,天鹅飞来不想回……” 这样的自然美景,这样的诗意画面,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真实写照。作为世界上最美的四大草原之一,呼伦贝尔素有“北国碧玉”、“绿色净土”之美称。然而,就在前些年,持续的干旱、过度的索取以及保护措施的滞后,草原出现了沙化现象,渐渐形成横卧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三条巨大沙带。  相似文献   

3.
《实践》2006,(7):I0002-I0002
陈巴尔虎草原地处素有“绿色净土”之称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是呼伦贝尔最具代表性、最令人迷恋的圣洁之地,是世界上最大的至今未受任何污染的典型草甸草原,是闪耀在祖国北方边陲的一颗璀璨明珠,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为其题名“天堂草原”。  相似文献   

4.
封面简介     
<正>呼伦贝尔学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坐落在被誉为中国最美的草原、全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城市的呼伦贝尔市,是一所立足呼伦贝尔,服务内蒙古,面向全国的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是呼伦贝尔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学院分东、西、北三个校区,主体在东校区,西校区为初等教育学院,北校区为附属中学。学院占地面积近1700亩,校舍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建有功能齐全的体育馆、图书  相似文献   

5.
草原文化长期发展的积淀,为蒙古族13世纪的崛起提供了动力;蒙古族自身的创造力又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历史的发展,把蒙古族推到草原文化的集大成者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9,(10)
<正>呼伦贝尔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因境内的呼伦湖和贝尔湖而得名。这里四季风光秀美,素有"绿色净土""北国碧玉"之美誉,春赏兴安杜鹃,夏游辽阔草原,秋观茫茫林海,冬看万里雪原,"红春绿夏金秋银冬"让人流连忘返。这里文化多元,被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历史摇篮"。这里民族和睦,生活着汉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42个民族。这里活力开放,拥有8个国家对外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5,(7)
<正>在吉日嘎拉同志生长于斯、长眠于斯的乌珠穆沁草原,人们说:吉日嘎拉的事迹,不需费力挖掘,就会从大家的记忆中点点滴滴地涌现,汇成丰富的宝藏。吉日嘎拉同志生前酷爱拍照,但他本人留下的影像却不多。现在,让我们从这些为数不多的照片里,去追寻当地干部群众点滴记忆中的吉日嘎拉。  相似文献   

8.
崔学才 《实践》2008,(8):34-34
作为"中国最美丽的草原",呼伦贝尔坚守并彰显着"生态、民族文化、宜居"的鲜明个性,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不和其他城市比规模、比高楼、比洋气,而是比特色、比内涵,科学的城市发展理念,指导着呼伦贝尔人对这座城市的建设和空间布局,重新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和优化调整,确定了"改造提升老城区、加快建设新城区"的思路,既传承宝贵的民族文化,又凸显"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4,(7)
<正>电影理论提出,要透过符旨的解读,展现文化符码中的符征主体。蒙古族题材电影通过对草原、骏马、英雄、母亲等标志性生态符号的塑造,围绕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人和动物的平等对话、人与人的和谐共处以及人内心世界的和谐统一这四个维度,表达了蒙古族在草原文化形态下以善待自然、尊重规律、注重和谐、崇尚自由为核心内涵的独特生态文化思想。一、"草原"符码与草原文化的自然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5,(2)
<正>内蒙古自治区被誉为蒙古马的故乡和蒙古族马文化的摇篮。蒙古族以"马背民族"著称。在蒙古族文化中,马被奉为"神"。在北方岩画中最早出现的"史前艺术"中就有马的形象。在草原上,人们把那种没有一根杂毛的纯白马视为"圣物骏马"、"长生天"派来的使者,是能为草原带来美丽富饶和为牧民带来富裕幸福美好生活的象征。草原文化是蒙古族文化的核心,蒙古族马文化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草原文化的形象标识。一、内蒙古马业发展的六个转变养马约有4000多年的历史。马能为人们  相似文献   

11.
许海清 《实践》2009,(4):53-54
内蒙古是我国拥有草原面积最多的省份,草原东西绵延2000多公里,分布着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三种类型的草原,呼伦贝尔、科尔沁、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鄂尔多斯、乌拉特草原闻名遐迩.  相似文献   

12.
胡匡敬  包斯钦 《实践》2004,(3):43-44
内蒙古是以蒙古族为主体、多民族共同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自古以来,以蒙古族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活跃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曾经有东胡、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党项等诸多游牧民族在此繁衍生息,他们共同创造了灿烂的草原文明.这里又是草原文化与汉文化、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交汇和融合的地区,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过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蒙古族音乐,以其深厚的草原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音乐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从20世纪50年代后的《敖包相会》、《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到现在全国广泛传唱的《蒙古人》、《吉祥三宝》等为代表性的蒙古族歌曲,在全国掀起一股草原歌曲的热潮。进入21世纪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党委宣传部的亲  相似文献   

14.
边城满洲里     
曲成 《实践》2005,(1):46
“边城满洲里,富饶多美丽,湖水荡渔船,草原连千里……”这首优美的歌曲把边陲小城满洲里的美丽景色展示在人们的眼前。这座被誉为“亚洲之窗”的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似一只振翅高飞的天鹅,翱翔在呼伦贝尔草原的西部;又似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北疆。 1901年前,满洲里地名为“霍勒金布拉格”,蒙语意为“旺盛的泉水”。中东铁路修建之后,成为俄罗斯进入中国的首站,定名为“满洲站”,意为“自此便进入中国满族统治地区”。俄语把“满洲”译为“满洲里亚”,音译成汉语时去掉尾音“亚”而变成了“满洲里”。后来随着城市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7,(9)
<正>草原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中有这样的描述:"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水清草美我爱她,草原就像绿色的海,毡房就像白莲花。"歌中唱到的"毡房",指的就是散落在草原深处的蒙古包。蒙古包,是清代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一种称呼,"包"在满语里是家、屋的意思,它是蒙古族和其他北方游牧民族的古老建筑形式。蒙古包包身宽大浑圆,包顶为拱形,外观看起来非常独特,却符合最简单的建筑原理。它用架木形成圆形和伞形架  相似文献   

16.
宇宏 《廉政瞭望》2005,(9):59-59
呼伦贝尔行呼伦贝尔金秋行,一路欢歌一路情。白云悠悠碧空远,青山隐隐天地近。河湖网密珍珠串~①,兴安岭高松涛轻。千里绿野草浪卷,八百圣湖波影静~②。牛羊云聚浅滩卧,骏马骄嘶远山寻。闲步毡房游兴长,遥祭敖包心愿深~③。成吉思汗虽往矣~④,至今犹闻马蹄声。几多风云此际会,英雄不老壮士心。注:①呼伦贝尔多河流湖泊,境内大小河流3000多条,湖泊500多个。②呼伦湖又名达赍湖,方圆八百里,湖水面积2339平方公里。是内蒙古第一大湖。③敖包,蒙古族祭祀神灵、默许心愿的地方。④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相似文献   

17.
孙书敏 《实践》2010,(10):50-51
<正>草原文化是以草原为区域,以游牧生活为主要生活方式,以蒙古族精神为主要精神特征的文化形式。草原文化产生于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状态中。历史随着时间流逝,文化形态也生生不息地沉淀和更新,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才会出现文化形态的定格。流动的草原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只有物质文化作为历史遗留了下来,而不具有物质形态的流动的文化则消失在时间的隧道里。作为特定的历史流传物,文学作品是一种生命体验的记忆,它以完全的经验体验的方式,记忆下了草原文化在生生不息的生命状态中的产生和发展。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草原文学以文字符号的形式记忆下了一个完整的草原文化。因  相似文献   

18.
锡林郭勒———这是一片圣洁草原,广袤的净土。在人们向往中它永远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可爱。然而可恶的非典如同肆虐的黑风黄沙,袭击了它,4月的一天锡盟发现了第一例非典病人。从那时开始一场“抗非“战役,在草原打响。从乌珠牧沁大地到苏尼特草原,从察哈尔的牧户到阿巴嘎的毡包,一时间人人动手、户户设防,形成了一道千里草原上的万里封锁线。非典逼近战场没有硝烟突如其来,飞沫传播,疫情莫测,几乎是在一夜之间,非典打破了锡林郭勒草原的安馨和秩序,全盟上下进入了临战状态。4月14日,当大多数人认为非典离草原十分遥远的时候,锡盟盟委、行…  相似文献   

19.
满都拉 《实践》2005,(10):34-36
我是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彦包勒格苏 木吉布图嘎查的牧民,蒙古族。 我居住的嘎查一共有78户人家,317口人,其中汉 族8户,40口人,其余大多数是蒙古族。嘎查离旗政府 所在地天山镇120公里,这里经济文化落后,信息不灵 通,交通不方便,牧民的生活比较苦。我们这里民风纯 朴,蒙汉族之间世代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 非常团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们嘎查实 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牲畜作价到户,新的机制极大 地激发了我的劳动热情,1982年,我开始经商。 我们草原上有些人有一种旧的传统观念,那就是  相似文献   

20.
牛角变形记     
正呼伦贝尔牛角雕,是以呼伦贝尔本土牛角为原料,利用其天然的造型、颜色、纹理,依材施艺,制作而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工艺品。或许你接触过牛角刀、牛角梳之类的牛角制品,可是,呼伦贝尔牛角雕制作技艺对牛角的颠覆,还是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原来一只小小的牛角,也可以千变万化。与内蒙古其他工艺美术门类一样,呼伦贝尔牛角雕也是草原上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古老手工艺。这门技艺传到工艺美术大师訾云程这里,已经是第三代。訾云程是组装型牛角雕的创始者。组装牛角就是把牛角破开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