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据悉,某县为了帮助高寒山区群众解决温饱,号召社会捐资建立扶贫开发基金。号召一出,群众纷纷响应,踊跃参加捐款捐物,很快募集到近百万元资金。时隔不久,该地在抓形象工程建设中,要搞旧城改造,又号召干部职工捐款,群众却反应冷淡。最后,政府从每位干部职工工资中扣了100元,引起了群众强烈不满。当地领导感叹地说:"如今的工作真难做,实事办少了,群众有意见,实事办多了,群众还是有意见。" 照说,党的干部为了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尽力给群众办实事,群众求之不得,高兴还来不及,怎么反倒有意见呢?这就说明,你办的这件实事是不是办到了群众的心坎  相似文献   

2.
少一点"凑整去零"的形式主义,多一点货真价实的"实事工程",就能赢得群众的认可和信赖。每到岁末年初,很多地方和部门都在集中向群众承诺新的一年要办的实事,而多数单位也都喜欢承诺办十件实事,似乎只有办十件实事,才能显示出十全十美,功德圆满。笔者认为,这种硬凑整数的态度和做法是很不科学的。为广大群众承诺办实事当然是好事,但具体办几件实事,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多则多办,  相似文献   

3.
长木 《先锋队》2011,(12):23
时下,有的机关工作人员对远道而来办事的群众,不是积极想办法帮助他们把所要办的事办好,而是以"办事人员不在"或"今天不是办这个事情的时间"为由,让群众"改天再来",将群众打发走了事。一句"改天再来",对前来办事的老百姓而言,听了心里肯定会很不舒服。尤其是那些从偏远地方来的群众,一路上要换乘几种交通工具,好不容易才来到机关,而且要办的事也并不需要多长时间,你拿一句"改天再来"轻松了事,但给群众的感觉呢?一方面,"改天再来"给群众造成的可不仅仅是麻烦,最可怕的是因此可能降低党和政府的公信度,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坚持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我们党赢得群众拥护、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原因。党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虽然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由于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尽心竭力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所以,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党和政府为群众办事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过去想办但办不了的许多事情,现在不仅有能力办,而且有条件办好。然而,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导干部办的涉及老百姓的事,有些老百姓却不买账,而且意见很多。这一现象值得重视。究其原因,根本的一条还在于我们少数领导干部干事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5.
为您提醒     
正问题"热"变"凉",人心也易变凉面对群众的意见诉求,不想着"趁热"去解决,而是把意见拖"凉",现实中,这样的现象并不罕见。群众的意见就是群众的心声,"彼时"的意见,如果"此时"拖、等、磨,等到"来日"再解决,不仅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还会使小意见变成大问题。应该说,大多数的意见都是不好听的,但多是群众的"心里话",只有不遮不掩让群众"品头论足",才更能看到问题、找到差距、及时改进,  相似文献   

6.
《实践》2021,(6)
正包头市立足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全面推行一网办、一窗办、帮您办、一次办等"十办"服务,让群众充分感受到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带来的便捷。加速实现"一网通办"。从今年4月上旬开始,组织各旗县区、市直部门开展了为期一个半月的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进一步做实"一网通办"的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农村采访时,常常听到一些基层干部感叹:“如今的群众不听话。”有的人甚至将基层工作千难万难,归结为“难在群众不听话”。“群众不听话”这样的事确实存在,许多干部也遭遇过。但也有不少干部反映群众很听话,宁武县石辉沟村党支部书记说:“俺们村群众就很听党支部的话,办啥事都一呼百应,结果两年摘穷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辽阳市宏伟区人民政府以"想让政府办啥事,您说话"为题,广泛征询人民群众的意见:沈阳市人民政府为了把"办啥实事"这项工作做得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号召全市人民积极参与2005年办实事项目和措施的制定。这种"为民"先"问民"的做法,体现了民主执政的要求,值得大力提倡。 我们知道,一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某单位领导在交流工作心得体会时说:"在办事情、定政策和做决策时,领导干部一定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多向他们请教一些简单实用的‘土办法’,善于集思广益、学习借鉴‘草根经验’。这样才能增进干群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让决策部署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闻听此言,笔者深以为然。何谓"草根经验"?顾名思义,就是来自群众的"底层经验"。群众的实践最丰富、最生动,其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正是因为群众处在生产、生活第一线,位于社会  相似文献   

10.
正明明可以"网上办",偏要群众"路上跑";明明可以就地办,偏要群众回老家;情理可以办,技术并不难,但法规有堵点……一些群众抱怨:跨省又不是跨国,办事咋就这么难?一些基层干部认为,之所以跨省办事难,缘于政府部门有"三怕"。一怕打官司。一些"放管服"缺乏明确法律支撑,例如婚姻法规定,结婚、离婚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与权利、福利"捆绑"的户籍制度设计,也导致改革困难重重。二怕"数据壁垒"。东部某县统计,该县42个行政审批部门使用了65套国家、省、市开发的行政审批和管理系统,且大部分不能与外省系统对接,只能通过纸质材料流转。  相似文献   

11.
时下,同样内容的议案有的人大代表提了好多次,请求有关部门予以重视和解决。谁知,议案却像“球”一样,被相关部门踢来踢去,最后,以“正在办理中”被“踢”回来了。这不仅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老百姓很有意见。群众利益无小事。代表提交的议案,相当一部分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不去认真研究解决,何谈执政为民!不可否认,办理好这些议案会有一定的难度,但不管有多难,相关部门都应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该办理的、办得到的,尽最大的努力办好,一时办不了的,应多和群众沟通,争取群众的理解。人大应加大对议案的督办力度,不能一转了之,具体…  相似文献   

12.
正北京市的一些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多了一个"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受理的是办事群众线上或线下提交申请材料后未能受理、审批或群众来政务大厅未能解决的问题等,对于这样的问题,要成立专班,分析原因,限期解决。"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彰显的是以人为本,其目的是为了让群众办事更顺当。在群众办事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让他们"无功而返",不仅会让他们白跑路,更会增加一定的办事成本,也难免会让群众对政务服务不满意。推出"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增添了办事通道,也增加了反映民声的渠道。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7月以来,三都水族自治县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以"集成套餐服务"为抓手,通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运行模式,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务大厅办"一件事"最多跑一次。"真没想到会这么快。"在三都水族自治县政务服务中心,前来办理营业执照的潘建英话语中透着一丝意外。"以前听朋友说办营业执照很麻烦,要跑好几个部门、花不少时间,我这次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的,没想到一次就办好了。"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14,(1)
<正>公安部近日明确要求,把解决"办户口难、办证难"这一痼疾作为改进作风的突破口。对办户口符合政策规定、但手续材料不齐的,公安机关提供书面清单,一次性告知补充事项,不让群众跑冤枉路。对确有困难、行动不便,还要提供预约上门服务。由于整改措施"接地气",从群众最盼、最急、最怨的事入手,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解决问题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四风"问题能否得到遏制,主要看对查摆出的问题能否认真整改。"接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七岁入小学,十几岁入中学,二十多岁在大学毕业,没有和人民群众接触过,语言不丰富,单纯得很,那是难怪的。但我们是革命党,是为群众办事的,如果也不学群众的语言,那就办不好。现在我们有许多做宣传工作的同志,也不学语言。他们的宣传,乏味得很;他们的文章,就没有多少人欢喜看;他们的演说,也没有多少人欢喜听。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七岁入小学,十几岁入中学,二十多岁在大学毕业,没有和人民群众接触过,语言不丰富,单纯得很,那是难怪的。但我们是革命党,是为群众办事的,如果也不学群众的语言,那就办不好。现在我们有许多做宣传工作的同志,也不学语言。他们的宣传,乏味得很;他们的文章,就没有多少人欢喜看;他们的演说,也没有多少人欢喜听。  相似文献   

17.
正自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全省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健全"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进一步丰富服务群众内容,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身边事。  相似文献   

18.
李庆平 《先锋队》2013,(15):17-19
近年来,阳城县纪委严格遵循省委常委、纪委书记李兆前提出的群众有理、干部有错、问题有解、基层可解"四个推定",牢固树立"把上访人当家人待,把群众来信当家信,把信访反映的事当家事办"的办访宗旨,以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为重点,以查办损害基层群众的违纪行为为抓手,以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探索出一条以农村为重点的基层涉纪信访办理新路子。  相似文献   

19.
正"虽然在乡镇工作很苦很杂,但能真正为老百姓脱贫致富办点实在事,得到组织和群众的认可,感觉很有成就感,实现了人生价值。"7月初,刚任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镇党委委员的杨茗就到该镇凯旋村了解村上交通发展情况,并就如何借助江口镇古镇开发项目促进村经济发展进行下一步的思考。今年37岁的杨茗舍弃安监局副科级的"饭碗",毅然选择到基层工作,干劲还这么足,这是为何?  相似文献   

20.
《军队党的生活》2008,(10):91-91
刊物虽然由我们来办,但它也是大家的,需要得到您的支持与关爱。您的意见对于我们提高刊物质量很重要!请拿起笔,直抒胸臆,一吐为快。为方便电脑录入,请用楷体填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