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伟 《法制与社会》2012,(32):110-111
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便民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了在新的经济背景下司法工作如何坚持"群众路线"、"司法便民"的一些建议。结合今年一些地方的法院走出法院,走进民众,开展多样的办案方式,这不仅说明以"群众路线"、"司法便民"为主要特征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当代生命力的存在,也给我们重新审视"马锡五审判方式"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现将《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便民工作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3.
“人民法庭是人民司法的细胞,蕴含着人民司法的基因密码。”这是我十余年法院工作经验得出来的对人民法庭的基本认识,与此同时,人民法庭工作研究特别是理论研究以及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于全国法院精彩纷呈的人民法庭工作实践,也是我的一个看法。因此,重庆法院“建设‘庭站点员四位一体’的便民诉讼网络、着力推行诉调衔接”等人民法庭工作经验就更显宝贵。  相似文献   

4.
司法公信力怎样才能得到更好地加强?首先要增强司法透明度,部分案件推行网上庭审直播等方式,使办理的案件让大家看得到“公正”。不能做到公正司法,就不会有司法公信力,也没有社会的满意度。应落实司法利民、便民、为民,为百姓排解纠纷、化解矛盾。  相似文献   

5.
高伟 《中国审判》2014,(10):74-75
司法公开是实现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措施,更是新媒体时代下满足人民群众司法新需求、新期待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制度管理,推出多项创新举措,强力推进司法公开,着力打造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司法公开工作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6.
法院新闻     
《中国审判》2009,(8):50-52
1港口法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突出高效便民 本刊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港口区人民法院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积极探索高效便民的审判运行机制,以当事人得实惠来推动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该院建立的便民“快裁小组”,从去年至今年6月中旬共审结简易民商事案件39件,平均审理天数仅为2天,调解或撤诉率达100%,大大方便了群众诉讼,节约了司法资源。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山东省苍山法院用群众观点统领审判执行工作,坚持"审判理念为民,审判场所便民,审判方式利民,审判效果惠民"的工作思路,加强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创新司法服务的方式和载体,建立了"1+6"便民诉讼服务体系,在院机关和6处人民法庭设立便  相似文献   

8.
王宏 《公民与法治》2011,(21):42-43
阜平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在主管院长李英智、执行局长顾东光的带领下,坚持司法为民、便民司法、服务型执法、人性化执行,带着真情做工作,将服务融于执行工作中,开创了阜平县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新局面。最近,阜平县人民法院张玉堂法官.及时采取人性化措施.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云阳县人民法院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自2009年以来,该院坚持能动司法、巡回办案,广泛推行便民诉讼,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云阳法院先后建成6个便民诉讼站、27个便民联系点,聘请了166名村级便民联络员,发放各类便民联络卡1800余张,汇编便民诉讼文件及相关知识宣传手册2500余份,并在街道办事处建立辐射社区、特殊团体、纠纷易发系统与行业的扇形工作面,与县政府法制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总工会、信访办的工作联动已经纳入制度保障轨道,与县消委会建立消费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实现了农村地区庭、站、点、员“四位一体”、城镇地区“点面结合”的工作机制“全覆盖”。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司法便民改革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司法改革的便民化潮流进行经验揭示的基础上,重点对当前我国的司法便民改革作了实证分析,并以此为前提,对其动因及缺憾与不足进行追问,对深化改革之路进行探寻。文章认为,司法便民既是一种司法观念,也是一项司法改革运动。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全球司法改革的便民化浪潮业已形成。我国当前的司法便民改革热潮是世界司法改革的组成部分,有其特定的历史和现实动因。中外司法便民改革有着不少相同与相似之处,但改革的背景显然有着较大的区别。当前我国司法便民改革的不足在于:"司法形式主义"与"当事人便利主义"之间的关系处理不佳、在吸收人民司法便民传统的过程中"扬弃"不够、在向西方学习借鉴的过程中未能注重制度环境和社情民意差异所造成的区别构造等。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继承历史上的便民传统与学习他人便民改革举措,其根本目的依然是要实现法制的现代化。当然,这种现代化是试图依托后发优势寻求捷径的中国特色的法制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法治动态     
《中国审判》2009,(4):56-57
02.19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便民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共16条。《意见》要求,人民法院应当根据需要建立非工作日立案和信访接待制度。人民法庭可以在授权的范围内直接受理案件。应当做好诉讼风险提示工作,帮助当事人了解诉讼风险、诉讼权利和义务。《意见》要求,基层人民法院应当建立健全案件繁简分流和速裁工作机制,着重以调解方式解决纠纷,  相似文献   

12.
推出“心系百姓,情铸天平”司法服务品牌,把司法为民作为人民法院工作的指导思想,开通“天平热线”,架起人民法院联系人民群众的“空中桥梁”,擦亮立案、信访窗口,限期办结信访申诉案件,出台便民新举措,优秀队伍,优良执法,树立文明法院新形象等等,这是陵水法院为践行“立党为公,司法为民”而推出的一系列工作举措,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  相似文献   

13.
邢新华 《中国司法》2011,(12):37-38
江苏省如皋市司法局坚持从小处着眼、小事入手,把司法行政业务工作与社会管理创新、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创新实施群众工作联系点、调解服务“一键通”、普法邮路通万家、全面推行“三理”工作法等便民为民服务制度。服务民生、化解民忧、交互民意、温暖民心已成为司法局的基本服务制度和基层司法行政干警执法为民的平台。利民便民服务制度符合社会管理创新的新要求,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它所蕴涵的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理念,所体现的责任意识、价值取向,对我们进一步推动司法行政系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4.
《法庭内外》2008,(7):56-56
今年以来,北京铁路运输法院积极完善立案和信访服务工作中的便民、利民措施,提升立案和信访接待队伍的综合素质,努力在立案和信访工作中充分体现司法人文关怀,精心打造人性化的立案和信访服务窗口。  相似文献   

15.
引言 地方行政机关职能配置和运作方式,涉及到行政机关内部工作分工和职责履行。司法行政机关职能配置和运作方式是否科学、合理,是司法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能否依法、有序工作的前提,关系到公正、权威和高效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行政工作机制的建立。正确、充分、高效发挥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以及加强自身的规范管理,是加强司法行政机关建设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面对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司法需求,如何立足自身工作职能,为社会公众尤其是需要特殊关注的弱势群体提供更优质、更贴心的司法服务,是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党组一直在思考的一个课题。今年,该院提出了“管理提升年”的工作方向。作为窗口单位的立案一庭为了打造亲民、便民的房山法院形象,也以提升管理、规范立案审查工作为契机,推出了特色立案...  相似文献   

17.
城市社区法律服务工作,是司法行政机关把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队伍和社区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组织起来,面向社区、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为广大社区居民群众提供公益性、便民性、非营利性法律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奚峰 《江淮法治》2014,(24):F0003-F0003
正设立法官便民联系点。南陵县法院第十六个"法官便民联系点"在南陵县"美好乡村八渡何"所在地工山镇跃进村设立,这意味该院"司法为民、司法亲民、司法便民"的措施和做法基本辐射到全县每个镇村。"美好乡村八渡何"地处南陵县的偏远山区,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民风淳朴,但由于位处铜陵、繁昌、南陵三县交界,民间纠纷也时而发生,该院以"法官便民联系点"作为延伸法律服务的触角,在全院倡导"宁可法官多跑路,不叫百姓多跑腿"的司法便民理念,积极为那些居住在交通相对不便的乡村群众提供诉讼便利,使老百姓能亲身感受到司法人文关怀,同时改变法院不及时掌握民事纷争具体情况、坐堂判案易  相似文献   

19.
一、充分认识加强大中城市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 城市社区法律服务工作,是司法行政机关把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队伍和社区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组织起来,面向社区、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为广大社区居民群众提供公益性、便民性、非营利性法律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20.
言论广场     
《中国司法》2012,(3):5
康为民:网络舆情不能视而不见司法公信力怎样才能得到更好地加强?首先要增强司法透明度,部分案件推行网上庭审直播等方式,使办理的案件让大家看得到"公正"。不能做到公正司法,就不会有司法公信力,也没有社会的满意度。应落实司法利民、便民、为民,为百姓排解纠纷、化解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