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
1999年3月10日下午,在上海虹桥机场,一位50多岁的中年人,神色凝重地捧着母亲的骨灰盒,一步一回头,挥泪告别了前来送行的亲属,踏上飞机去台湾。他就是台湾固利仙及绿纤维公司董事长、台湾著名科学家程嘉屋的儿子程长隆先生。这次他是专门来江苏南通接母亲的骨灰回台湾和父亲合墓的,他父母分别于1998年8月15日、1999年2月25日在南通去世,老两口都在自己的故乡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程嘉亘先生1915年生于南通,后在南通崇敬中学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又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奖学金,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机械专业…  相似文献   

2.
近一段时间,吕秀莲迫不及待地跳出来,胡说两岸是“远亲近邻”、“两个华人国家”,叫嚷国际社会要“立即插手台湾事务”,公然对一个中国原则进行挑衅。那么,吕秀莲是何许人也?她的这套谬论是一时心血来潮,还是“台独”祸心的充分暴露?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台独”狂人吕秀莲的真面目。祖籍福建南靖吕秀莲1944年6月生于台湾省桃园县。她的祖籍是福建省南靖县书洋村,200多年前,吕氏先祖第11代就是从这里移居台湾的。吕秀莲在桃园镇小学毕业后,考入台北市第一女子中学。中学毕业后,吕考取台湾大学法律系,后又被本校法律研…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希望在大陆”──访台湾学者盛庆琜 许梦台湾淡江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特聘教授盛庆,虽已到七五高龄,但精神矍铄,侃侃而谈,历数小时而不倦。盛教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后到英国爱丁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系主任、台湾交通大学校长,加拿大渥?..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思茅民族中学创办于1982年,与思茅二中同一校园,实行一套领导班子,两块学校牌子,一支教师队伍的办学体制。1992年又增设高师预备班,成为云南首家“一校三制”的学校。建校12年来,共培养初中毕业生790人,平均升学率88.6%;高中毕业生276人,平均升学率765%,最高年88.6%,其中,考入理工大学的占77.9%。他们中,有的在清华、北大、复旦、中山等全国重点大学攻读,毕业后有的赴外国留学深造,有的投身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教学硕果累累的思茅二中、民族中学被全区各族人民赞誉为“育风园”,多次受到省政府、国家民委、国家…  相似文献   

5.
甘做绿叶扶红花──记深圳市保安服务公司口岸保安站经理阳丁福申保祖阳丁福同志1965年高中毕业,在广州军区某通信站服役了18年。1983年转业到深圳市公安局工作,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1991年调入深圳市保安公司口岸保安站任副经理。他甘做绿叶扶红花,积极...  相似文献   

6.
峻岭 《两岸关系》2002,(10):56-57
当笔者乍见杨淑卿时,很难把眼前温文尔雅的中央美院著名教授,与挥汗如雨满面尘土的雕刻作业联系在一起……在北京实现童年的梦想 杨淑卿1934年生于台湾宜兰。她父亲杨树荫早年到南京就读,后去日本攻读医学,因为不愿回到日据的台湾当“二等公民”,毕业后来到上海做整型外科医生。  相似文献   

7.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台湾研究集刊》原常务副主编李祖基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1月29日在厦门逝世。李祖基,男,福建省莆田市人,1952年出生,1964年考入莆田县第一中学初中部,1966年“文革”开始后,辍学回乡。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厦门大学历史系,1982年1月毕业,同年考入厦门大学历史系中国地方史专业,师从著名学者、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首任所长陈碧笙教授专攻台湾史。1984年硕士毕业留校工作。生前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先后担任历史研究所所长、《台湾研究集刊》编委、常务副主编等职务。  相似文献   

8.
滕伟 《当代广西》2006,(16):38-38
1978年,宋德生以优异成绩考取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有幸成为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我国著名磁学家李国栋教授的“掌门弟子”,并确定西方电磁学发展史作为研究方向。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的第二年初,宋德生被安排到了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在这里,他一方面负责电子工业部的“现代化电子工业发展模式研究”课题,一方面从事电子工程史和自然辩证法的教学。通过课题研究,宋德生形成了一整套关于发展我国电子工业的战略见解。1986年,国内不少人主张,要像美国那样建立我国的“硅谷”来发展集成电路工业。这种主张在当时几乎成了一种压倒多数的…  相似文献   

9.
吴小华 《台声》2023,(5):92-98
<正>谢莹莹,1938年生于广东汕头,幼时随父母迁至台湾。1963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同年赴德攻读日耳曼学,1969年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取得日耳曼学硕士学位。后任教于德国比利菲尔德大学。1976年回到祖国,执教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翻译作品诸多。  相似文献   

10.
MBA成为职业市场最受欢迎的族群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再加上近两年知名商学研究所开始创办高阶层经理企管研究所( EMBA),企业界回流大学攻读学位的风潮越演越烈。一纸 MBA学位究竟有多么重要呢? “念 MBA值不值得?”或许并不是目前台湾年轻学子最需要思索的问题,在这个仍旧相当认文凭的社会里,花个两三年时间拿张硕士文凭,放在身上又不会咬你。大多数玩了四年的大学生,唯一要考虑的是自己有没有经济能力到外国去深造,或有没有办法通过录取率仅占大学联考三十分之一的研究所入学考试。对台湾拿薪水的上班族而言,放弃两年的收…  相似文献   

11.
邱烜 《当代广西》2008,(7):61-61
福达中学已经走过十四年的风雨历程了。 回首来路,我们可以看到,福达中学的每一段都是桃李芳菲的,1997年第一届毕业生新硎初试就锋芒毕露,中考成绩在全县各乡镇中学中名列前茅,在全县乡镇中学中脱颖而出。之后的几年,福达中学在教育这方沃土上努力耕耘,每一个收获季节都硕果累累,在几年时间里实现了“县上先进,市里有名”的奋斗目标。特别是在2004年那次中考角逐中,已经磨剑十年的福达中学奋力“亮剑”,取得了震动四里八乡的好成绩,33人蟾宫折桂,考取了重点高中,在全县同类学校中遥遥领先。  相似文献   

12.
“一身是骨,嶙峋,槎桠\亭亭如绿宝石\连一片叶子也不要\栽一株于阳台\谁都说像我的一首诗。”这是皖籍台湾著名诗人大荒刚刚出版的诗集《剪取富春半江水》中一首题为《绿珊瑚》的诗。他将绿珊瑚比作他的诗,而他此集的诗也确像这株绿珊瑚“一身是骨”。大荒,原名伍鸣皋,安徽无为人,1930年1月2日出生,曾就读芜湖中学,到台湾后,毕业于台湾师大国文科,任国民中学教师,1951年开始写作,参与“创世纪”诗社的筹建,创办《现代文艺》杂志。小说有《有影子的人》等,写普通人性,流露出反战情绪,是台湾党禁时代最早反省战争本质的力…  相似文献   

13.
3月31日,酝酿已久的台湾“国民中学基本学力测验”正式登场,有超过30万的台湾初中毕业的学生进入考场,以取得他们通向高中的“通行证”,这是台湾进行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其实台湾每年也有被称做“联招”的升学考试,而这次与以往不同的是,如果学生觉得成绩不理想,还可以在6月参加第二次考试。 台湾自1964年全面施行九年义务教育,取消初中的入学考试,学生在小学时沉重的升学压力顿时减轻,所谓“明星中学”也在教育当局的各种措施下逐渐地淡化。但高中的升学压力依旧存在。实  相似文献   

14.
蓝小西 《台声》2013,(5):78-79
据台湾媒体报道,2013年4月13日深夜,原台湾政坛风云人物、前国民党副主席林洋港因病在台中去世,享年86岁。 林洋港生于1927年,是台湾南投县人,祖籍福建漳州,是台湾知名人士、政治家。他毕业于台湾大学政治系,曾任台北市长、台湾省主席、“内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司法院长”、国民党副主席等职。  相似文献   

15.
尚道 《台声》2007,(7):84-84
2007年中国话剧百年,4月初台湾6大新生代剧团来到北京,向话剧百年致敬。其中对作为刚刚成立一年的台湾新生代话剧团体“李清照私人剧团”来说成立剧团的初衷不是“超越”而是为了“呈现”,这是一个前所未见的团体。 创建者刘亮延,台湾新生代诗人、导演、设计与摄影师,1979年生于台东市。东华大学英美语文学系毕业,现就读于台湾交通大学应用艺术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汤永宽,男,1925年生。笔名夏之牛、夏至、沈凝。他出生于常州武进芙蓉湖汤家村,12岁小学毕业那年,日本飞机轰炸火车站,他和家人逃到南京,又随难民潮到重庆,在那里读了中学。后来又在重庆的江苏省立旅川临时中学读完高中。之后考取在重庆北碚的复旦大学外文系,1949年毕业.之后在杭州高级中学  相似文献   

17.
面临世纪之交的年轻一代能否担当起跨世纪的历史重任,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去年以来,第四军医大学学员二大队优秀大学生群体“发奋学习、报国为民”的感人事迹,强烈地震撼着全社会。他们的事迹,已经化作激励青年一代跨入新世纪的精神动力。 第四军医大学学员二大队组建17年来,已毕业的984名学员中,118人考取博士研究生,289人攻读硕士研究生,获得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335项,96人次学成归国。他们在医学王国里辛勤耕耘,创下了一个个奇迹,用知识和才华  相似文献   

18.
王惕吾,浙江省东阳市北江镇王村光人,从小在东阳城里由娘舅培养读书,1928年毕业于东阳中学。他是台湾大名鼎鼎的报业巨子——台湾《联合报》的创始人。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他的创议下,以3万元资金起家,将《民族报》、《全民日报》和《经济时报》三家民营报归并组合成《联合报》。《联合报》社成立  相似文献   

19.
范鸿飞 《台声》2001,(5):45-46
春来了,岭南花城,繁花似锦。坐落在白云山麓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是一片春意盎然。环境幽雅、花团锦簇的校园里,活跃着一群操着闽南口音、穿着打扮与众略有不同的台湾青年学生,其中一位中等身材、留着短发、外表清秀的女同学更是引人注目,因为她在台湾学生中创造了几个第一:第一个台湾学生女班长,第一个因在学期间品学兼优每年均获得“学习优胜奖”的全胜者,第一个和同校祖国大陆男生从相识、相爱、到结合组成幸福家庭,更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个因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表现突出,深得导师器重,毕业后被推荐留在附属医院…  相似文献   

20.
近日,国民党大佬郝柏村致信台湾媒体,提出“正视中学史地课本”问题,在台湾引起波澜。台湾中小学生课本的“去中国化”问题现状如何?危害在哪?近20年的教育改革为何无人喝彩?教育关乎人的价值观与民族的未来,讨论教育问题永远不嫌过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