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斌  严鹏  尉志文  王玉瑾 《法医学杂志》2013,29(1):25-27,30
目的建立溴氰菊酯灌胃急性中毒大鼠模型及生物样品中溴氰菊酯的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法(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GC-ECD),研究溴氰菊酯在急性中毒大鼠体内的分布特征,为溴氰菊酯中毒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不同剂量(512和1024mg/kg)溴氰菊酯灌胃染毒大鼠后1.5 h处死,迅速解剖取血液、心、肝、肺、肾、脑等,样品经无水硫酸钠研磨,混合溶剂[V(石油醚)∶V(丙酮)=4∶1]浸提,GC-ECD法定量检测溴氰菊酯含量。结果溴氰菊酯与内源性杂质分离良好,血液和肝中溴氰菊酯定量限分别为0.1μg/mL和0.1μg/g(S/N≥10),血液中溴氰菊酯的回收率为91.55%~134.37%,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5.67%。溴氰菊酯在512 mg/kg剂量灌胃染毒大鼠体内分布为:肺肝心肾血液脑;在1 024 mg/kg剂量灌胃染毒大鼠体内分布为:肺血液心肾脑肝(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溴氰菊酯GC-ECD检测方法灵敏度高。溴氰菊酯在体内的分布存在剂量依赖,血液、心、肝、肺、肾、脑可作为体内溴氰菊酯分析的良好检材。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血液中右美托咪定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方法 血液经乙腈沉淀蛋白并过滤后,在AllurePFPPropyl液相色谱柱上分离,等度洗脱。采用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模式对右美托咪定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血液中右美托咪定的检出限为0.2 ng/mL,定量限为0.5 ng/mL,在0.5~1 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该方法准确度为90.34%~112.67%,提取回收率为50.05%~91.08%,无明显的基质效应。结论 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选择性好,适用于血液中右美托咪定的定性定量分析,能够为涉右美托咪定的药物辅助犯罪案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献血法》于1998年颁布施行,对规范医疗采供血工作,保证临床用血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医疗机构是使用输血手段对病人进行救治的专业机构,在科学合理用血,确保输血安全,防范输血风险方面具有重要的责任。一、保障输血安全应履行的义务医疗机构在临床用血时必须履行三项法定义务;一是保证血液质量的义务。首先,临床用血的储存和发放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防止血液污染。其次,医疗机构对临床用血必须进行核查,严禁将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临床。医疗机构应配备血液检验人员和仪器设备,建立严格的验血制度。发现血液出现问题,绝对不能用于临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分子印迹固相萃取(MISPE)、GC/MS分析方法,用于血液中苯丙胺类毒品检测。方法 10mmol/L醋酸铵缓冲液(pH8.0)4倍稀释空白添加血液,1mL甲醇,1mL10mmol/L醋酸铵缓冲液(pH8.0)活化苯丙胺类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2×1mL去离子水、1mL60%的乙腈去离子水、1mL1%醋酸乙腈洗涤杂质;2×1mL1%甲酸/甲醇洗脱,洗脱液挥干定容,经GC/NPD、GC/MS分析检测。结果各种苯丙胺类毒品回收率均在90%以上,在20~5 000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为0.995 7~0.998 9,LOQ在16~30ng/mL之间,LOD在8~15ng/mL之间。结论本方法回收率高,净化效果显著,稳定性好,杂质干扰少,可用于血液中低浓度苯丙胺类毒品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5.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的吲哚美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血浆中吲哚美辛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扩大药 (毒 )物检测范围及手段 ,以适应法医学鉴定的特殊需要。以空白血浆标准添加吲哚美辛对样品处理方法、线性关系、回收率及精度进行考察 ,并以所建方法对健康受试者的血液浓度进行监测。方法的线性范围是 0 1~ 5 0 μg·ml-1,γ =0 9995 ,最小检出浓度为 0 0 2 μg·ml-1(S/N≥ 3)。日内、日间的方法精密度为 ( 1 1± 0 2 ) % (n =4)和 ( 2 7± 0 6 ) % (n =4) ,加样回收率为 97 5 %~10 4 2 %。所建方法准确、便捷、选择性好 ,可用于法医学鉴定及血液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现场勘查和实验室检验鉴定中光谱成像技术显现和区分人体血液痕迹与动物血液痕迹的能力。方法使用光谱成像技术分别采集人血、鸡血、蛇血在不同介质表面的光谱影像数据,利用函数型数据分析方法依次分析了四种介质上的血迹数据,主要的分析方法包括:1)基于函数型数据主成分分析定量确定三种血迹光谱主成分贡献率及差异主要集中的波段;2)利用三种血迹的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3)基于函数型数据Fisher判别分析对样本进行判别。结果利用函数型数据进行血迹种类判别,对四种介质上三种血迹的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6.6%、98.8%、99.0%和94.6%。结论研究表明,利用光谱成像技术和函数型分析方法来区分现场人血与动物血痕迹物证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分离测定血浆中的乌头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血液中乌头碱的高效液相色谱快速分析方法。方法以空白人血浆添加乌头碱标准品对血液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仪器测试条件、线性范围、精密度、回收率进行全面考查,建立乌头碱定量分析方法。对血液中所含乌头碱的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该方法在血液中的线性范围是0.1~5.0μg/m l;最低检测浓度为0.1μg/m l;日内、日间精密度分别小于3.7%和4.5%;回收率在(97.0±4.1)%以上。结论所建方法实用、便捷,可对血液中乌头碱的含量进行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8.
血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LC/MS/MS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建立血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LC/MS/MS分析方法。方法 用 1%三氯乙酸 乙腈萃取血液样品 ,采用电喷雾离子源 ,正离子MRM扫描。结果 本方法线性相关系数r≥ 0 992 2。最低检测浓度(LOQ ,S/N =5 )分别为乌头碱 2 0ng/ml ,次乌头碱 0 5ng/ml ,新乌头碱 0 5ng/ml。空白血添加回收率 91 2 5 %~10 3 1%,变异系数 (CV ,n =6) <10 93 %。结论 LC/MS/MS法灵敏可靠 ,样品处理快速简便 ,适用于血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血液样品中防腐剂对碳氧血红蛋白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临床上常用8种试剂对血液样品中碳氧血红蛋白(HbCO)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血液样品分为高、低两个HbCO浓度组,选用临床常用的甲醛、氟化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亚硝酸钠、草酸钾、肝素钠、柠檬酸钾及氟化钠与草酸钾混合物(1:3)8种试剂,按常用浓度分别添加到血样品中,并于添加后0h、2h、8h、24h、3d、7d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检测其中HbCO饱和度,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结果分析。结果本实验选用的8种试剂只有甲醛和亚硝酸钠对HbCO的稳定性影响较为显著,而其余6种对HbCO稳定性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检验疑似CO中毒并经甲醛或亚硝酸钠防腐的检材时应慎重,以免导致错误的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10.
西方国家血液安全的责任与赔偿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本文着重论述了 2 0世纪 80年代美欧等西方国家遭遇的因临床输血 (血液和血液制品 )而导致大量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重大事故。并从此出发 ,评述与输血感染病毒有关的西方国家的血液安全管理和民事赔偿的传统立法及其最新发展。揭示血液安全的政策、立法难点以及民事赔偿中的过错责任原则在赔偿和促进安全方面的潜在不足。介绍西方国家广泛采用无过错责任赔偿方案 ,作为促进补偿、缓和矛盾的手段。通过西方国家的立法和实践对我国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1.
血液和脑脊液中利多卡因的气相色谱-质谱检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Wei ZW  Yun KM  Zhang N 《法医学杂志》2005,21(2):124-126
目的建立血液和脑脊液中利多卡因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方法血液或脑脊液盐酸酸化后,氢氧化钠碱化(pH=9),乙醚提取,氮气流下挥干,乙醇定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选择离子监测模式检测(86,58,72,87),定性、定量检测血液和脑脊液中利多卡因。结果血液和脑脊液中利多卡因的线性范围为1.0~60.0μg·mL-1(r=0.9999),检出限为0.02μg·mL-1(S/N=3),加样回收率为85%~103%,麻醉致死犬血液和脑脊液中检出利多卡因,结果满意。结论该法选择性好,干扰少,灵敏,准确,可用于生物体液中利多卡因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2.
Zhao H  Zhuo XY  Yan H  Shen BH 《法医学杂志》2010,26(4):269-272
目的建立血液、尿液中乙基葡萄糖醛酸苷(ethyl glucuronide,EtG)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方法血液、尿液用乙腈沉淀蛋白,离心后取上清液用LC-MS/MS检测。结果血液、尿液中EtG的检出限均为0.05μg/mL,线性范围均为0.10~5.00μg/mL(r〉0.999),检测方法准确度为95%~109%,日间及日内精密度〈12%。对送检案例血液中EtG进行检测,效果良好。结论本方法适用于血液、尿液中EtG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Da Q  Liu W  Shen BH  Shen M 《法医学杂志》2010,26(6):432-435
目的建立血液、尿液以及肝中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血液、尿液和肝用1%乙酸甲醇溶液去蛋白后,上清液用固相萃取法净化,LC-MS/MS检测。结果血液、尿液和肝中TTX检出限分别为2ng/mL、2ng/mL和4ng/g。血液和尿液在4~100ng/mL、肝在5~100ng/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73;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均在12.80%以内;回收率大于47.2%。结论所建方法高效、灵敏、准确,可以为河豚毒素中毒的法医学鉴定、临床诊治以及食品安全的监控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卫生行政执法人员办理案件的能力与技巧,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行为.方法:通过分析一起卫生监督员在血液安全专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临床用血安全监督案例,依据法律和相关程序详细介绍案件查办过程.结果:该医疗机构完全履行19 000元的行政处罚罚款.结论:切实加强临床用血安全监督管理,修订完善临床用血安全相关法律,规范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我国酒后驾车立法方面的后续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对不同国家酒后驾车的血液乙醇浓度界值、检测方法选择以及相应处罚等进行比较。结果目前世界各国此方面立法的变化趋势为:(1)1BAC界值普遍下降。(2)对不同驾驶员的具体BAC值作出不同规定。(3)对酒后驾车的处罚越来越严厉。结论建议我国有关立法机构:(1)广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2)规定最小饮酒年龄和驾车年龄;(3)对不同驾驶员规定不同的BAC酒后驾车和醉酒驾车界值;(4)政府给交警部门配备合适的检测仪器;(5)加大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16.
王晨 《证据科学》2001,8(4):186-189
本文着重论述了20世纪80年代美欧等西方国家遭遇的因临床输血(血液和血液制品)而导致大量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重大事故。并从此出发,评述与输血感染病毒有关的西方国家的血液安全管理和民事赔偿的传统立法及其最新发展。揭示血液安全的政策、立法难点以及民事赔偿中的过错责任原则在赔偿和促进安全方面的潜在不足。介绍西方国家广泛采用无过错责任赔偿方案,作为促进补偿、缓和矛盾的手段。通过西方国家的立法和实践对我国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系统的蛇毒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对3种常见蛇毒样品检测,确定用ELISA法检测蛇毒的最适条件。结果本研究所建立的ELISA蛇毒检测法灵敏度为3.9ng/ml;交叉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高,只有个别蛇毒存在交叉反应;样本从采集到检出时间在1h40min之内;动物实验显示,半致死量中毒家兔的血液蛇毒检测在中毒后48h内有效,中毒死亡家兔的血液蛇毒检测在死后72h内有效。结论所建立方法灵敏、准确、快速、简便,是一种可靠的蛇毒检测法。  相似文献   

18.
赵国玲 《中外法学》1988,(5):53-57,52
<正> 二、血液(痕)检验在伤害、凶杀或自杀等案件的现场,经常有血液(痕)存在,对血液(痕)进行检验,往往可为案件的侦破和审判提供极为重要的线索和依据,因此,血液(痕)检验是物证检验的重要项目之一。法医物证检验的80%左右为血液(痕)检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测定血液斑痕中两种乙醇生物标志物乙基葡萄糖醛酸苷(EtG)和硫酸乙酯(EtS)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空白静脉血液加标后在载玻片上制备成血液斑痕,取样后用50%甲醇提取,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进行检测;色谱柱Synicronis C18(150mm×2.1mm×5.0μm)分离,流动相A为0.1%的甲酸水,流动相B为含0.1%甲酸的甲醇-乙腈(1∶1),梯度洗脱,离子源为加热电喷雾离子化源(HESI),扫描方式全扫描模式,负离子模式检测。结果该方法在EtG、EtS浓度为0.2~100ng/patch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R^(2)=0.9991、0.9994),样品回收率良好,日内与日间精密度小于15%,基质效应在85%~120%之间。结论利用该方法可有效测定血液斑痕中的乙醇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溺死和非溺死尸体中肺血液坠积现象,评估该现象在辅助溺死法医病理学死因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广州市2011年1月—2021年6月以来经系统尸体检验明确死因的案件235例,按照尸体发现位置分为水中尸体组(97例)和非水中尸体组(138例),水中尸体组又分为水中溺死组(90例)和水中非溺死组(7例),非水中尸体组分为非水中溺死组(1例)、非水中非溺死组(137例),经3名资深法医病理学家独立对案件尸体解剖照片进行阅片,判断肺组织是否出现血液坠积,统计肺血液坠积现象的检出率。结果 水中溺死组(90例)肺血液坠积现象检出率为0,阴性率为100%;水中非溺死组(7例)肺血液坠积现象检出率为100%,阴性率为0,两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中尸体组肺血液坠积现象检出率为7.22%,非水中尸体组(剔除2例后剩余136例)肺血液坠积现象检出率为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血液坠积现象阴性是溺死的特征性尸体征象,可辅助溺死的法医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