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魏家文 《理论月刊》2004,11(6):127-129
<边城>在优美的故事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矛盾.沈从文想用"人性疗法"的理想来救治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弊端,但理智的力量却使作家在小说中自觉不自觉地展示了这种理想的内在矛盾,致使小说的文本存在深刻的破绽,它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近代以来整个知识分子群落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2.
左骏 《湖湘论坛》2004,17(1):28-29
在自然法思想指导下产生的<社会契约论>,从面世的那天起,就充满着争议.书中内在思想上的矛盾和各人对这些思想理解的矛盾不仅产生了对<社会契约论>的争议,更引发了对卢梭的无穷争辩.  相似文献   

3.
保尔:一个悲剧性命运的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尔的形象是一个真实的形象,理想的形象,悲剧的形象。保尔命运的悲剧性在于他的共产主义理想被亵渎,他对理想的忠诚和献身精神被摄入到斯大林模式的意识形态狂热之中。我们不忘保尔,就应该把我们最珍贵的东西从斯大林模式中剥离出来。走在保尔的理想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比保尔更成熟,更坚强。  相似文献   

4.
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描写了一个勤劳、善良、纯洁的姑娘苔丝一生悲惨的命运.她的悲剧性命运既是由外部原因造成的,如她生活的贫穷家庭、身边的两个男人等;也是由其内部原因造成的,如她自身的弱点、性格上的残缺等。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在《边城》里描绘了一个和谐融洽的湘西茶峒社会。构成这个社会的主体是那些生活在偏僻穷乡,身上都保持着勤劳质朴、热诚宽厚、重义轻利、扶危济困古朴遗风的平凡普通的生命个体。今天我们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边城》给我们的启示是:虽然时代不同,但是生活在茶峒社会中的普通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真诚、善良、互爱的品德正是我们当代社会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6.
环境法是以传统法学研究思路按部就班建立起来的一个新兴法律部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环境法的终极理想,这与传统法学在基本理论和法律实体上都存在着矛盾。为此,必须首先从意识形态上对法律基本理论进行重新审视。一方面要树立生态本位的法哲学理论,另一方面还应确立生态法律关系主体。  相似文献   

7.
《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1],也是从古以来最深刻的一出悲剧。悲剧是人的悲剧,尤其是女人的悲剧。悲剧的延续性贯穿小说的全篇,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暗示。其中的女主人公曹七巧,几乎变态的弱者,是和命运及自己心里的阴暗战败了的悲剧性的弱者。最初她用自己的青春换来了黄金,结果却用那黄金把自己锁住了,锁在了一个畸形的圈子里。对爱情、对金钱的欲望折磨了她一生和她一家。  相似文献   

8.
成汝信 《岭南学刊》2007,1(1):104-106
张尚仁先生《矛盾辩证法质疑》一文中关于“矛盾”一词出处的引文有误,对“矛盾”一词原义的理解欠妥;“矛盾”这一概念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不容质疑;和谐不是“同,”而是“和,”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而是正确处理矛盾。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的论战性著作《论住宅问题》,深刻揭示了住宅问题的实质就在于资本的矛盾性,论述了资本控制的历史必然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如何克服对资本的盲目崇拜、如何有效地控制资本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10.
<正>"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这是沈从文在《边城》一书中的开篇语,文中提到的"小溪"就是清水江,它将茶峒和对岸的重庆洪安镇、贵州松桃县分隔开来,蜿蜒曲折的江面勾勒出湘、川、黔三省的地界,山环水绕中,这座驿路古镇正静谧地体验世事变迁。  相似文献   

11.
戴鹏 《淮海论坛》2013,(3):48-48,47
1519年英国的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一部有关理想社会的游记体小说《乌托邦》,尽管后来有人认为这是作者心血来潮的遐想,但是乌托邦作为文学创作传统在西方得到了延续。至于中国的乌托邦文学.张隆溪认为:“在陶渊明之后。传统中国文学写桃源的诗文虽然很多,却少有人从理想社会的角度进一步发挥其寓意……由此看来,中国虽然在西方传统之外提供了一种乌托邦的概念,但并未形成一个乌托邦的文学传统。”如果从理想社会的细致描写上来看。的确如此,但在中国现代文学中部分作家对精神原乡的构想无疑丰富了文学中乌托邦现象的思考。沈从文的《边城》即是一个典型文本。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新批评派代表性理论家韦勒克、沃伦认为文学作品至少具有三个不同层面的意义,即:语词意义、句法结构的意象和隐喻意义以及由意象、隐喻转换成文本的虚拟象征世界的意义。《边城》中的语词意义、句法结构,构成了一个虚拟象征世界。《边城》的浅层意蕴,主要是由边城世界中极富诗意的自然环境和极富牧歌情调的社会环境所组成的整体边城幻景来显现的。经由"人类之爱"的生命形式的构建,《边城》的深层意蕴展现了边城人完美的生命形式,它具有承受生命压力极限的生命境界,它既是民族精神的再现,也是人类理想的生命形式。  相似文献   

13.
《简·爱》与基督教及其经典《圣经》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点毋庸置疑。不过学术界对《简·爱》是否与基督教相一致存在着争议,尤其集中在对简离开罗切斯特以及随后的回归原因的探讨。这一争论涉及简信仰的虔诚以及简爱情之路的障碍,这种情况的形成是由于小说在简的塑造上流露出的矛盾造成的,是夏洛蒂·勃朗特的宗教教育与情感经历冲突的流露。  相似文献   

14.
王燕萍 《理论月刊》2005,(10):141-142
本文试图从历史背景、写作技巧、主题探讨等方面综合论述詹姆斯·乔伊斯在小说<阿拉比>中,以孩子的视角展示成人世界中近乎残酷的秘密.  相似文献   

15.
《矛盾论》与马克思主义矛盾动力理论体系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发展了黑格尔的矛盾动力观,创立了唯物辩证的矛盾动力论,经列宁和毛泽东的丰富、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马克思主义矛盾动力理论体系,《矛盾论》是其代表作。《矛盾论》从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结合、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共同作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不同作用上,多层次多方面地阐明了矛盾如何推动事物发展的机理,对唯物辩证法理论的深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参与国家政治以实现博施济众的抱负是孔子一生的追求,对于这种追求的执着使得《论语》中孔子关于归隐的思想表现出了诸多的矛盾。而孔子在归隐思想上表现出的矛盾根源于人类生存处境的本质困境,揭示的是政治社会中人的个体自由与人的社会群体性的深层矛盾,体现的是作为感性个体的人与作为理性的社会群体成员的冲突。孔子对于这种困境的解决是出于一种社会群体责任的理性自觉,正是这样一种理性自觉,使得孔子在归隐思想上表现出了种种的矛盾;而孔子人格的魅力及其思想的价值也在这种矛盾中得以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17.
矛盾的不平衡性与一分为二是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深入到矛盾内部结构的哲学分析,体现着反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法和逻辑学的三者一致的独特的理论创新,毛泽东通过强调矛盾的不平衡性与矛盾内部结构中的差异性所造成的矛盾主导性地位的转化,指出了现实的发展过程既不是无矛盾也不是矛盾的均衡论而是多种矛盾作为差异性构成的矛盾总体结构中由对抗性转化为非对抗性,由非对抗性转化为对抗性的制约和斗争过程。一分为二地看待矛盾就是要超越否认矛盾,不分矛盾主次地位以及仅仅抓住普遍性忽略特殊性的形而上学和经验主义,主观主义思维。在矛盾的不平衡性与一分为二的统一中,毛泽东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属于中国的道路,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科学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里程碑式的理论飞跃。  相似文献   

18.
《边城》和《金锁记》在近现代中国转型时期 ,形成了边缘与中心、人性美和人性丑、人物命运偶然性与必然性的截然对视 ,同时又在“文明与道德二律背反”的题旨、重造民族品德的希望方面发出交响。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侦工作面临的矛盾及其协调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经侦工作面临的突出矛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经济犯罪的严重危害性与社会公众、侦查主体的认知相对滞后的矛盾;经侦执法实践中的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以及地方利益之间的矛盾;经济犯罪的跨区域性、结伙性与经侦工作尚未形成统一的格局,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矛盾;经济犯罪活动的智能性、隐蔽性与经侦人员素质不相适应、侦查手段相对滞后的矛盾;经侦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与经侦工作基础薄弱、后劲严重不足的矛盾。为此,要使我国的经侦工作协调、有序地发展,必须在思想观念、经侦体制与相关司法制度、经侦运行机制、队伍建设与基础业务建设等方面加强改革。  相似文献   

20.
论《红字》的矛盾艺术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家纳桑尼尔·霍桑的《红字》自一百多年前问世以来一直以其深邃的思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吸引着读者和评论家。矛盾是《红字》的主要艺术手法之一。作者创造了许多前后矛盾的意象,从而使《红字》充满了多意性。正是矛盾手法的运用,才更有效和更具美学深度地展示了《红字》的主题,进而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物所生活的社会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