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政府和蒋介石集团之间的关系扑朔迷离。在公开场合,日本曾把蒋介石骂得狗血淋头,而背地里却又把他当成“迷人的伴侣”。抗战初期,蒋介石喊过一些诸如“牺牲到底,抗战到底”的漂亮口号,曾几何时,却又与日本眉来眼去,勾勾搭搭,还干了一些“同室操戈”的勾当,深得敌寇的嘉许。究其原因,是日寇对蒋介石集团采取了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的两手策略,迫使蒋经常首鼠两端。抗战时期,在降日、卖国的问题上,蒋介石与汪精卫有着根本的区别。他最终没有投到日寇的怀抱里,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日寇对蒋诱降、日蒋相互勾结的内幕以及诱降未…  相似文献   

2.
迎难上,八条格起家1938年9月,异常惨烈的武汉保卫战接近尾声,日寇倚仗军事优势,攻陷了武汉周围广大地区。此时的敌后游击战场,由于中国共产党执行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创立了一个又一个抗日民主根据地,像钢针一样楔入敌人统治区的心脏。面对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日寇3至6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已告破产,不得不改变侵华方略,攻占武汉后,由战争初期对国民党“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转变为“军事打击为辅,政治诱降为主”。同时,把军事打击的重点转向我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敌后抗战进入了更加艰苦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政府和蒋介石集团之间的关系扑朔迷离,中日战争爆发了4年零5个月之后,国民政府才对日宣战。在公开场合,日本曾把蒋介石骂得狗血淋头,而背地里却又把他当成“迷人的伴侣”,不断伸出诱降之手。抗战初期,蒋介石喊过一些诸如“牺牲到底,抗战到底”的漂亮口号,曾几何时,却又与日本眉来眼去,勾勾搭搭,还干了一些“同室操戈”的勾当,深得敌寇的嘉许。但是,在降日、卖国的问题上,蒋介石又与汪精卫有根本的区别,他最终没有投到日寇的怀抱里。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政府和蒋介石集团  相似文献   

4.
1939年,抗日战争已进入相待阶段,日寇对蒋介石采取了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策略。蒋介石因恐惧和仇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人民力量的壮大,便将其政策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转向消极抗战,加剧反共摩擦,诬蔑共产党“捣乱后方”,八路军和新四军“游而不击”,井创造了一系列惨案,残杀抗日军民。 就在这国共关系较为紧张的时刻,毛泽东却指示在国统区的进步书店生活书店出版了《蒋委员长抗战言论集》。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5.
1937年7月7日,日本法西斯以“七·七”事变为开端,挑起了全面的侵华战争。近卫第一次内阁在侵华战争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对华采取政治诱降的外交政策。长期以来,史学界只注重近卫内阁对华武力进攻的一面,忽视了它企图利用“和平工作”对华诱降的一面。王辉在《辽宁大学学报》今年第4期上撰文,对这一问题做了进一步的剖析。一、近卫第一次内阁的对华诱降外交,其核心是以诱降蒋介石为对象,目的是迫使蒋投降,早日结束对华战争。其诱降的形式和手段不断变化,错综复杂。大致上可以分为3个阶段。1、从“七·七”事变到“八·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了侵华政策,对国民党政府从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转变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加之英、美的劝降活动,国民党统治集团内的投降.分裂.倒退活动日益严重,开始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 的反动方针.随后,各地的反共磨擦活动日趋严重,接连发生了一系列袭击和杀害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或后方工作人员的严重事件.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我党我军打退.1940年底至1941年初,国民党掀起了以“皖南事变” 为最高峰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又被我党我军打退.1943年5月22日,共产国际宣布解  相似文献   

7.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相继沦陷以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寇在正面战场上,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方针,企图诱使国民党政府妥协投降。在国民党内,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公开向日寇投降,当了汉奸,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了伪国民党中央、伪国民政府,组建了汉奸军队和特务机关。以蒋介石为首的英美派,则采取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方针,  相似文献   

8.
《湘潮》2016,(4)
正南征北战的原宁夏银川军分区副司令员、老红军周玉清是从湖南省安乡县水乡走出来的农家孩子,这位为党的事业赴汤蹈火,屡立奇功的勇士曾向笔者讲述了他活捉叛变旅长刘武铭的故事。1939年冬,侵华日寇在我抗日军民的严厉打击下,日子越来越艰难,便开始采用政治诱降政策,企图不战而胜,灭亡中国。在日寇的引诱下,山西军阀阎锡山妄图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暗中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二○三旅和独七旅进行策反,唆使旅长刘武铭和卢先高叛变,将  相似文献   

9.
日本对蒋介石的“和平工作”,也就是劝降、诱降工作,是抗日战争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史学界开始注意这一问题,但大多着重于对“和平工作”具体过程的叙述,而有关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开展对蒋“和平工作”的战略构想、企图和策略,却很少涉及。这就不利于深刻揭示日本对华“和平运动”的实质及其失败的必然性。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些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我一直在大后方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没有到过前线。我是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的驱动而到革命队伍来的,可是却没有与日寇厮杀,而是与“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国民党顽固派相周旋。这是坚持抗战、反对投降所必需。因此,当此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我仅能以与抗战有关的一些事情记叙于此,算作纪念。  相似文献   

11.
根据研究抗日时期党史的需要,我们对国民党特务机构“上饶集中营”一九四二年迁入福建后的一些情况作了一些调查,现简述如下。“上饶集中营”是一九四一年一月“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为囚禁被俘的新四军抗日将士和爱国志士而设立的。一九四二年六月,日寇侵犯浙赣铁路  相似文献   

12.
1941年,日本帝国主义者的铁蹄踩入福州地区,烧杀奸淫,无恶不作。福建人民英勇抵抗,演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壮烈诗篇。这是一段难忘的岁月—— 1940年下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在政治上加紧了对国民党政府的诱降,在军事上则以切断第三国援蒋通道为主要手段,企图逼国民党政府屈服。接连发动了“香(港)韶(关)路切断作战”、“雷州方面切断作战”、“汕尾方面切断作战”、“浙东作战”和“福州作战”。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武强县是晋察冀边区冀中区模范抗日根据地。1942年“五一”大扫荡后,日寇对冀中人民群众施行了灭绝人性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环境十分残酷,我党我军的活动非常困难。 1942年,我14岁,在本村孙猛寺小学念四年级,担任本村儿童团团长。除上学外,还担任党组织的地下通讯员,负责站岗放哨、进行革命宣传等。我从小失去父  相似文献   

14.
鄂西北区党委1939年1月成立,其组成人员、隶属组织及负责人情况,王翰1969年6月自传手稿,提供了详尽的说明,这里不再重复。我只补充一些1939年5、6月以后,党委组织的变化情况。抗战初期鄂西北的政治形势,总的说来是好的,本来可以有较大的发展。但从武汉沦陷后,日本侵略者便从军事进攻为主,转为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战略。1939年1月,国民党在西安召开了五届五中全会,蒋介石正式提出了“溶共、限共、反共”及“限制异党活动”等反动  相似文献   

15.
1945年春,我国正而战场上,日寇已无力再进攻。敌后解放区已初步形成反攻局面,根据地不断扩大。而苏联红军又即将出兵东北。日本为确保满洲,避免两面受敌,更加紧了对冀热辽根据地的“扫荡’。作为军区没有战斗力的文艺团体——尖兵剧社,不得不采取再次分散活动的办法。全社共分4个小组分散到4个分区。我被分配到唐山一带,任务是扩大一些在艺术上有造诣的文艺骨干。  相似文献   

16.
《福建党史月刊》2013,(21):36-36
1940年,抗日的烽火已熊熊燃烧了3个年头。持久战拖得日寇气急败坏。日寇开始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大“扫荡”。为战胜困难.抗日根据地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重视对党员干部的党课教育。  相似文献   

17.
过春节贴春联,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文化活动,并没有因为战争而间断。在华北抗日根据地,每到除夕这一天,家家门上照例贴上了大红春联。不过春联的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抗日与革命成了春联的主旋律。在河北平山县,到处可以看到“军民合作保家乡,赶走日军享太平”的春联。阜平县农村贴的春联大都是“驱逐日寇,最后胜利”,横额上写着“中华万岁”。在山西沁县,甚至土地庙门上也贴上红对联:“土地也抗战,早已上前线”。  相似文献   

18.
闽清人民素有“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明朝时,闽清县人民对倭寇就进行了有力的抗击, 团练刘五奇因抗倭而阵亡。清朝时,在甲午海战中为国捐躯的“致远”号巡洋舰副管带黄乃模系闽清人。抗日战争时期,日寇飞机两度轰炸闽清县城,炸死36 人,炸伤多人,炸毁米船数十艘、鼠船十多条,日寇欠下闽清人民累累血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闽清人民就开展了各种形式  相似文献   

19.
一段沉痛的回忆张明锦提起日寇侵华暴行,人们想到的总是“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然而,在远离沦陷区和抗战前线的大后方四川,也有数以万计的同胞在日寇飞机的轰炸之下悲惨死亡或伤残。我家的遭遇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1941年7月27日,日寇出动108架飞机...  相似文献   

20.
1942年,日寇对我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了一场空前残酷的“五一大扫荡”。“扫荡”中,敌人一边大举进攻,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一边又挖封锁沟、铺筑公路、修建岗楼据点、推行“强化治安”,气焰十分嚣张,给冀中的抗日活动造成了很大困难,我根据地的通信联络工作也被迫转入地下。 这年农历9月的一天下午,安国县北张各庄村党支部委员陈洛寒,找见本村年仅14岁的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