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宏 《世纪桥》2014,(10):78-79
哈尔滨市道外区传统商市历史文化街区是我国最大、最完整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这些建筑既是独具特色的中西合壁建筑,也是哈尔滨近代发展史的见证,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今年道外区传统商市历史文化街区二期更新改造工程,严重破坏了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格局,对绝大多数"中华巴洛克"建筑进行了拆除或部分拆除。这一现状暴露了我市文物管理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经调研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作为有关部门今后进行城市改造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金瑞  王赛音 《实践》2007,(4):42-43
一、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其一,民族物质文化。指一个民族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及物质环境。它一般通过物态形式从外观上直接诉诸旅游者的视觉,从而留下第一印象和第一感觉。民族物质文化包括吃、穿、住、行的各方面内容。诸如民族服饰文化,它是民族特点、民族属性、民族身份辨识的标志,不同民族的区别可从外观形态的服饰中一眼辨认出来。再如民族建筑文化,蒙古族的蒙古包是民族建筑的标志。这些物质文化都凝聚着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培育了本民族的精神文化。旅游者可通过直接的视听和亲身体验感受到这种文化的特点和把握文化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3.
肖震 《世纪桥》2014,(11):8-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文物普查与城市建设调研中看到,有影响的历史建筑等珍贵历史资源在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中,受到影响和冲击。随着形势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珍贵的历史资源由其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特性,愈发显得珍贵和重要。如何保护历史建筑等珍贵历史资源,已受到各界人士特别是文物工作者和党史工作者的关注。作为一个文博工作者,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过程中,更是感到责任重大。本人从历史建筑等珍贵历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方面,简要阐述珍贵历史资源在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的作用与贡献。  相似文献   

4.
遗址遗迹是城市文化景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传承历史记忆、弘扬民族精神和铭记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安重根哈尔滨义举的相关遗址地,见证了中韩两国人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我们应该妥善保护、合理利用这些重要的文化资源,使其在提升地区人文景观品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璀璨非遗     
四川是中国文化资源大省,文化源远流长。四川各族人民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与悠悠岁月中,创造出璀璨夺目的文化财富。这些文化瑰宝作为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直接的见证,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精  相似文献   

6.
哈尔滨铁路江上俱乐部坐落在松花江南岸的斯大林公园西端,是一座俄罗斯古典风格的船型建筑。它以独具的建筑风格,精巧的木制结构,别致的亭台特色,成为松花江畔一座标志性建筑,无论春夏秋冬,都吸引大量游人留连忘返,拍照留影。但是,游人大多只倾倒于其美丽的外貌,而对于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则很少有人知道,对于其历史文化的价值及如何充分开发利用,就更少有人思考与研究了。  相似文献   

7.
在对日本文化的研究中 ,许多学者和研究者提出了对日本文化性质的基本见解 ,把日本文化称为诸如唯美文化、武士文化等 ,这些都只能从一个方面理解日本文化。事实上 ,日本文化内涵的深层特性 ,则在于它充满“变异”的活力 ,因而 ,如果非要判定日本文化的本质特点 ,那便是它“变异性”。我们知道 ,文化是属于一定社会的文化 ,特定的人类族群产生特定的文化 ;文化又是属于一定时代的文化 ,特定的历史阶段产生特定的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 ,文学自然具有人类生活共同性的层面 ,即世界性 ,也具有各民族各具个性的层面 ,既民族性 ;即具有历史连续…  相似文献   

8.
格日 《实践》2008,(1):45-45
党的十七大报告向全党发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首次明确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提出来,强调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这些新论断、新要求的提出,充分表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文化建设摆上了空前重要的位置。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阐述,进一步为我区的民族文化大区建设指明了方向。作为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多姿多彩的文化先天富集地区,内蒙古在推进文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理应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当代》2014,(3):38-40
正布依族是贵州省南盘江流域、北盘江流域的世居民族,是祖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其布依族优秀文化因子是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布依族人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如农耕稻作文化、纺织文化、服饰文化、民居建筑文化、歌舞戏曲文化、民族民间医药文化、铜鼓文化、民风民族节庆文化、毕摩文化等等。其中,布依族歌舞戏  相似文献   

10.
建筑不是浮在空中的,它跟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紧密相关。中国有很多贯穿千年的哲学理念,比如中正、仁义等,这些理念也在传统建筑中得到了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11.
城市断想     
正每个城市都有它的由来、历史、风格和特色。无论你喜欢抑或讨厌,它始终从容地存在,静静地容纳着世间的沧桑和历史的变迁。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城市的起源从根本上来说,有因"城"而"市"和因"市"而"城"两种类型,城市是"城"与"市"的组合词。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两者都是城市最原始的形态。每个城市的建筑大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很多是根据这个城市本身所经历的历史和文化发展而来。北  相似文献   

12.
地名与文化共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陆上丝绸之路地名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是陆上丝绸之路沿途国家、地区的重要历史遗产。追溯陆上丝绸之路地名的历史,可以发现这些地名反应了我国历史上开拓丝路、经营边疆,商贸要道变迁,民族交流和文化传播等方面历史事实,见证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亚欧大陆文明的交融。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都从别的国家、别的民族文化中吸纳符合本国、本民族历史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和上层建筑状况的有益成分。我国文化曾经在世界古代历史上写下过辉煌的一页,对世界文明作出杰出贡献。今天,尽管我国的现行制度、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从根本上有别于资本主义国家,但我国文化毕竟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不可能超越人类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更不能超越产生它的生产方式和发展阶段。而人类文化在当代通过社会大生产迅速发展的情势,必定会使我国文化的发展归人这股潮流之中。正因为如此,我国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相似文献   

14.
正建筑作为人类最重要的社会物质与精神现象,"集中地表现了建立在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的全部人类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从各种形式的劳动生产、生活、社会结构、思想文化到变革社会的现实的政治活动,无一不包容在内"。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镇宁、关岭、紫云以及贵阳、六盘水周边地区的布依族民居建筑,既是当地民族文化的活态载体,也是构成整个村寨聚落的基本单元要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布依族的历史起源、地方特征、生产方式、生活状态、图腾崇拜、礼仪习俗、居住模式、伦理制度、家庭结构等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辽宁锡伯族文化精英一直着力建构区域性民族认同与定位区域性民族形象。沈阳锡伯家庙在"西迁"锡伯族民众的心中是精神圣地,同时它也是现代锡伯族建构过程中辽宁地区仅存的民族遗迹,因此成为辽宁锡伯族文化精英重点建构对象。辽宁锡伯族文化精英通过"书写"有关沈阳锡伯家庙的历史记忆、"复原"祭祀仪式等,以期重构辽宁锡伯族的民族认同和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6.
世界性与民族性相统一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发展总是立足于世界历史舞台,吸收和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引领时代和世界发展潮流,代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社会主义发展又总是立足于民族舞台,继承各民族优秀历史思想文化资源,破解民族发展难题,形成民族化的社会主义,呈现出鲜明的民族个性特色。我们只有在世界性与民族性双重向度的统一下,从纵向"历史"与横向"世界"两个层面的结合中,才能展现社会主义发展的完整图景,凸显其内在逻辑和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视角下的中西文化之价值认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奠基于"经济一体化"之上的全球化已成为当代世界不争的事实.从质底上说,这表征着人类历史经过血缘阶段(氏族社会)、地缘阶段(民族国家)而步入"世界历史"(全球化)的同质化高级发展进程.因而它必然引发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的某种趋同性的价值认同:如对生产力价值的认同;对"现代性"价值的认同;对"底线伦理"的认同;等等.然而,从另一角度审视,全球化也是一个异质化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8.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孔子说"和为贵",墨子说"兼相爱".高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场所,承担着民族文化与人类文明的积淀与传承的任务,它在民族、国家、社会的总体结构中是一个文化、精神的象征,是坚守文化、精神的堡垒.  相似文献   

19.
<正>文化是历史的积淀,也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个历史久远的民族,其文化也愈凝重深厚。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铸就了博大精深的文化,而辉煌灿烂的文化也在历史进程中,成就  相似文献   

20.
民族精神的传统文化底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少博 《理论学刊》2003,2(3):38-40
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我们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共同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品质,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风貌.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任何民族精神都是民族文化的历史产物.每一个民族在其发展中所取得的文化成就,它在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精神及其产品,都是该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文化基础.中华传统文化中就蕴含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