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秉默 《团结》2008,(2):43-46
谭平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建树、有影响的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时,他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五四运动后,他在陈独秀的帮助下建立广东中共支部。他爱国革命、不断进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在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中,在著名的南昌起义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然而,中国革命的进程艰难曲折,这位既是早期国民党员、国民党组织部长,又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广东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的革命家,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学说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中国人得知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是1899年通过《万国公报》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介绍,得知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则是在1902年通过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初步宣传,最初是国民党人。他们除了孙中山外,还有朱执信、廖仲恺、宋教仁、马君武、胡汉民、戴季陶等。  相似文献   

3.
朱执信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人物,但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他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区别的科学社会主义,介绍了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理论等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初步理解和接受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主义思想,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和研究十月革命。其局限性在于对马克思主义主要观点的理解在总体上还比较肤浅,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也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4.
在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二十周年之际,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携带由他与叶丹合作编剧、由他执导和主演的新片《非常大总统》,专程来到辛亥革命首举义旗的武汉举行首映式,笔者特地采访了他。 “《非常大总统》是国内第一部描写孙中山先生的故事片,您何时萌生了这个想法?” ——我上小学、中学时常读总理遗嘱,听到很多有关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故事,对这位伟人十分景仰。一九八一年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时,上海青年话剧团找我演《孙中山与宋庆龄》。后来虽未演成,但我接触了许多资料,觉得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和革命经历十分感人,他的性格也很吸引我这搞表演工作的人。我于是萌生了在银幕上再现孙中山的愿望。一九八四  相似文献   

5.
刘庆 《各界》2011,(12):72-73
在孙中山一生的革命生涯中,其战友可谓无数,但是有一位却与众不同。他既是孙中山的幼年玩伴,后来又为革命付出了年轻生命,成为为共和革命牺牲的第一人,他就是陆皓东。  相似文献   

6.
董寅生 《各界》2014,(6):85-88
无论在国民党中还是在国民党前身中国同盟会里,1865年出生、1953年去世的吴稚晖都可谓不折不扣的元老。论年纪,他比孙中山大一岁,比蔡元培大3岁,比章太炎大4岁,比黄兴大9岁,相较汪精卫、蒋介石几乎等于父辈;论功名,他是前清举人,本来还颇有中进士之望,只为受新思潮的鼓动,憎恶八股,绝意科举,遂未克更上层楼。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政党的创始人。他曾潜心研究欧美的政党政治,一生凡五次建党,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一、在建党思想上,强调“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民建国,以进大同”政党是由社会精英分子组成的,依靠政纲号召民众为政权而奋斗的政治组织。在建党思想上,孙中山主要以三民主义武装党员,教育人民。武昌起义前,他长年奔波于海外,向华侨、会党和留学生宣讲三民主义,鼓励他们的革命热情和献身精神,扩大党的组织。在孙中山的心目中,三民主义是建党的第一要义。他说:“革命有革命之主义,有革命之道德,…  相似文献   

8.
《团结》2007,(4):60-64
抱病北上,巨星陨落(一)奠立革命基地1923年3月2日,孙中山在广州设立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大元帅府)。在此之前,孙中山在广州曾经两度建立政权:一是1917年建立的护法军政府;二是1921年建立的中华民国政府。这次是他第三次建立的政权。  相似文献   

9.
我父亲郑乃炎,追随孙中山先生十多年。1905年,他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后在广州孙中山大本营工作,和蒋介石并事。当时蒋介石担任参谋长,他担任副官长。1922年军阀陈炯明叛变时,他侍王孙中山登上永丰舰,是陪同孙中山上军舰的少数军官之一。1946年他离开军队,到港澳定居。 1971年,他以海外老同盟会员的身分,应邀赴台湾参加辛亥革命庆典,住在台北阳明山宾馆,受到当时国民党总统蒋经国和宋美龄的  相似文献   

10.
二十年代,大革命的潮流风起云涌。叶剑英风华正茂,他胸怀救国救民的抱负,跟随革命先驱孙中山,经受了血雨腥风的考验。 那是一九二二年六月十六日凌晨,静谧的广州观音山刹时枪声大作。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革命,率四千多人攻打总统府,炮击孙中山下榻的越秀楼住所,情况万分危急。 此刻,叶剑英正在江防司令部待命,焦急地等待大总统的到来。六年前,二十三岁的叶  相似文献   

11.
肖涵静 《团结》2003,(6):86-88,27
孙中山在1917年-1919年间,总结中国革命经验和多次失败的教训,写下了《建国方略》。《民权初步(社会建设)》是他的政治现代化学说;《实业计划(物质建设)》是对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不仅是民主主义革命家,还是我国宣传社会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早年就接受社会主义思想,并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打上了第二国际的印痕;十月革命以后,又接受了列宁主义的指导,并促成了国共合作.孙中山的一生所以能“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就是以社会主义思想为动力的.过  相似文献   

13.
今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先父谭熙鸿追随中山先生革命多年,对中山先生的志业和精神感受极深,常向我讲述他在先生左右,亲聆馨陔的情景.兹就我回忆所及略述中山先生与先父的交往以作为中山先生的诞辰纪念. 孙中山先生系先父谭熙鸿(仲逵)生前最尊敬的一位长者.谭熙鸿在青少年时代即由蔡元培先生介绍加入了同盟会与孙中山先生相识,当时谭在上海、天津等地电报局工作,许多重要密电均由先父经手发出和联系的.  相似文献   

14.
刘国平 《团结》2005,(2):30-31
孙中山在充满坎坷艰难的一生中,曾三次莅临北京,开展革命活动。他每次来京,都处于中国社会变化的关键时刻。孙中山的北京之行既加深了自己对中国政局的认识,又加深了他对北京的感情,更是给中国人民特别是北京人民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这是北京的光荣和骄傲。北上津京立志革命1894年初,28岁的孙中山在家乡翠亨村起草了八千余字的《上李鸿章书》,主张实行改革,使之“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实现祖国富强。并于7月,在郑观应、盛宣怀等人的帮助、介绍下,孙中山与陆皓东千里迢迢由广州经上海赶到天津觐见李…  相似文献   

15.
姚旭峰 《团结》2006,(6):59-60
我是1989年申请加入民革的,18年来我作为一名普通民革党员,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一员,没有大的作为,为民革也没做什么大事,只是尽到了一个民革党员应尽的义务。但是民革却给了我许许多多,受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哲理和做人的准则。民革给了我政治信念在加入民革之前,我搜集和学习了大量的民革史料,是《团结报》引我步入了民革的队伍,对民革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了明确的认识,是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思想,激励和启迪我努力工作,诚实做人。这18年来,我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民革党员,尤其是自己担任支部主委…  相似文献   

16.
史式 《团结》2003,(6):36-38
孙中山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而且不失为一位极有创见的历史学者、民族学者。他一生奔走革命40年,浪迹天涯,席不暇暖,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去攻读民族  相似文献   

17.
于萍 《团结》2003,(6):57-58,65
孙中山先生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祖国统一思想和理论的不断发展者和实践者,他勇于探索、不断实践和愈挫愈奋的革命精神,是推动其一生不断革命、不断进步的主  相似文献   

18.
《民主》2021,(9)
正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浙江省海宁市正在筹拍纪录片《陈巳生》。最近,他们专程来京采访我,旧事重温,促生我对民进先贤陈巳生同志的敬佩之情、怀念之情。从学徒到革命先锋战士陈巳生(1893—1953年),浙江海宁盐官人。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秘密党员。他是从一个学徒工、一个基督教徒转变成一个光荣的共产主义先锋战士的。  相似文献   

19.
王秉默 《团结》2002,(4):40-44
今年是已故民革中央主席王昆仑诞辰一百周年。近一百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激烈地震荡和变化,中华民族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推翻了帝制,赶走了外国侵略者,建立起独立自主的人民共和国。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悲壮、最辉煌的一页。而这一页是由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其中也有我们的先辈王昆仑的贡献。让我们在革命历史的进程和事件中追寻我们老主席的足迹,缅怀他非凡的一生。 世纪伟人孙中山 亲自介绍他加入国民党 王昆仑(1902—1985)生长于清末民初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20.
熊辉 《团结》2006,(4):63-64
先父熊秉坤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和学生,早年受孙中山影响参加了辛亥革命,并因在武昌首义中的首先发难之功而被孙赞为“熊一枪”。后来,先父又在孙中山、黄兴等的直接领导下,先后参加了武汉保卫战(阳夏战争)、讨逆反袁、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曾任广州大元帅府参军、高级副官、代参军长、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多次聆听中山先生的教诲和指示,深受先生信任、关怀和爱护,而且更为中山先生所从事的崇高事业、革命思想和人格魅力所感染。这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晚年,先父常对后人讲述中山先生对他的关怀、帮助、培养的往事,寄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