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现阶段导致我国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在于腐败仍是一个“低成本,高收益”的行为。试用经济学的“成本一收益”模型,将腐败主体~公职人员设定为“理性经济人”,分析腐败产生的原因。提高腐败成本,降低腐败收益,使之成为“高成本,低收益”的行为,是有效预防腐败的有效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公务员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目前的制度安排尚有缺陷,导致腐败成为“高收益低风险”行为。从微观经济学理论出发,建立成本——收益模型和公务员腐败——廉洁选择的决策树模型。通过制度创新,使腐败成为被查处概率极高、政治风险极大和经济成本极巨的行为。同时,提高公务员廉洁收益。  相似文献   

3.
腐败者在腐败行为发生前都会对行为的成本和收益做出权衡,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只有在腐败收益大于腐败成本时,腐败者心中的腐败动机才会产生,进而演变为腐败行为。因此,怎样去预防腐败就要从对腐败的成本和收益分析开始。预防腐败要有一个先进的理念指导一增加腐败成本和降低腐败收益,进而设计出各种制度,构建一个良好的奖惩机制,并将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才会在预防腐败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分析腐败成本的目的在于要使腐败真正成为一种高成本、高风险、低收益,甚至是无收益的行为,从而有效遏制腐败的蔓延。遏制与惩办腐改,要加大对腐败案件的查办力度,增加腐败行为被发现的概率;彻底清缴非法所得,不使腐败分子在经济上占便宜;强化监督制约,使腐败行为难以得逞;健全法制,完善规章,使腐败行为无隙可乘;引入利益机制,减少腐败诱发因素;加强廉政教育,构筑源头反腐防线。  相似文献   

5.
制度缺陷是一切腐败的根源,其主要表现为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利益分配机制不够合理、干部人事制度和权力监督机制不健全等等.因此,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就要进一步运用制度的力量降低腐败收益,提高腐败成本,建立全方位的监督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6.
腐败的泛滥程度取决于腐败的成本收益与反腐败的成本收益之间的博弈:有腐败可能性的人是否选择腐败取决于腐败的成本和收益的对比,如果腐败收益大于腐败成本,则他们会采取腐败的行为,否则,则相反;腐败的成本和收益的对比取决于反腐败的力度,取决于反腐败的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如果反腐败收益大于反腐败成本,则政府会加大反腐败的力度,采取积极措施反腐败。  相似文献   

7.
成本收益理论:腐败与反腐败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者在进行腐败前大都要对自己的行为所可能带来的收益与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比较和衡量,即考虑通过腐败究竟能取得什么样的收益和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这就是收益与成本的关系。对于每一个“理性的经济人”来说,只有当腐败收益大于腐败成本时,权力拥有者才会铤而走险并运用其手中的权力实施腐败行为;反腐败同样存在成本与效益的问题。腐败的成本收益和反腐败的成本收益,两者有所区别同时也相互依存,腐败者的收益往往包含于反腐败所能得到的收益中,而反腐败成本的提高往往为了提高腐败者的成本。因此想有效的控制或遏制腐败,就应当从提升腐败成本和降低腐败收益,甚至从减少反腐败成本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制度性建设。  相似文献   

8.
借鉴"腐败市场"理论,研究中国高校的腐败是否遵循权力定价规律。腐败金额反映了腐败人员在腐败市场上获取自身利益的能力,也反映了行贿者进行交易所付出的成本。基于对2000—2018年中国高校腐败数据库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的业务领域、高校所在地区、腐败人员的职务级别对涉案金额具有显著的影响。从涉案数量来看,基建和财务领域是高校腐败的高发区;从地区差异来看,东部地区相较于中西部地区案件数量更多;从涉案人员职务级别来看,院级领导的涉案数量更多;从高校类型来看,"985"高校的涉案金额中位数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高校。研究表明,高校腐败金额的结构性差异基本符合"腐败市场"理论的预设——公权力的价格会受到腐败的领域、高校所在地区的经济环境以及公职人员手中权力的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腐败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腐败现象的存在和蔓延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危害。制度缺陷是一切腐败的根源,目前我国约权遏腐方面的制度性缺陷主要表现在: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缺乏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干部人事制度和权力监督机制不健全等四个方面。我们要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就要进一步运用制度的力量降低腐败收益、提高腐败成本,严控用人腐败歪风并建立全方位的监督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0.
成本理论与反腐败策略李泽明当前,腐败与反腐败斗争起伏剧烈,并为社会所瞩目。本文试运用犯罪成本理论,探索腐败与反腐败的客观规律,以求确定反腐败的宏观和微观策略。一、腐败成本和反腐败成本及其收益分析腐败成本是指腐败行为人因实施腐败行为所承受的精神性、物...  相似文献   

11.
严重的腐败现象是邪教产生与发展的催化剂。腐败是执政能力之癌,是政府和社会垮解之癌。它严重损害执政能力,使大量的社会问题无法解决,破坏人民对执政党的信心,引起不满情绪,使政权的合法性受到挑战;使人们丧失对社会主义的信念,造成信仰危机和迷惘;造成权力真空,使我们的政权丧失相当的群众基础,为邪教的产生和蔓延提供了土壤。为此,我们要进行体制、制度创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消除邪教滋生和蔓延的政治条件,根治打击邪教。  相似文献   

12.
影响官员腐败的诸多因素中,官员腐败被发现的概率是重要的因素。通过经济学的分析,验证监督要素对官员腐败的影响至关重要;采用干预、遏制和惩罚腐败的政府和公众监督的合围策略,以法制建设、部门监督、公开透明的官员管理体系、新闻媒体攻略和群众举报等途径,对腐败现象进行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腐败犯罪呈现高发、频发态势,惩治和打击腐败犯罪尤为迫切。纵观世界各国,反腐败的有效途径是法治反腐,而法治反腐的最佳制度是国家刑事政策。但我国反腐败刑事政策存在层级不清、体系混乱、衔接不畅等问题,严重影响着预防和惩治腐败犯罪目标的实现。本文在分析我国腐败犯罪现状的基础上,明确反腐败刑事政策内涵,重新构建反腐败刑事政策体系,转变反腐败方式,尝试建构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反腐败模式。  相似文献   

14.
腐败是各国政府普遍存在的通病,而警察执法腐败是司法腐败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警察和公众的接触,大多数是通过执法活动来进行的。本文从警察执法中出现的腐败现象的涵义、类型、原因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防控腐败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鉴于我国利用电脑贪污犯罪案件不断上升的现状和趋势,为积累打击和预防利用电脑贪污犯罪的司法工作经验,本文联系司法实践,围绕利用电脑进行贪污犯罪的行为方式之内涵、模式类型及行为方式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理论探讨及案例阐释。同时,对于制约电脑贪污犯罪行为方式的形成及其运用这一新课题作了探讨和论证,以有助于惩治和防范利用电脑实施的贪污犯罪。  相似文献   

16.
现代信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为保障政府的廉洁、高效、公正,各国普遍建立了预防职务犯罪、遏制腐败的法律制度,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推行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实践证明,它在保障政府廉政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许多国家从源头遏制腐败的利器。本文试图借鉴国外相关财产申报法律制度与经验,从分析现有干部收入申报制度的利弊角度出发,提出用现代信息公开的手段重整我国财产申报制度以构建财产公开制度并使其法治化的构想,以期对完善我国财产申报和财产公开制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追回腐败资产机制是通过国际合作打击腐败犯罪的根本举措,也是建立我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追回腐败犯罪资产机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主要包括对腐败资产的监测、扣押和冻结、没收、返还等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发挥舆论监督在腐败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十六大以来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大大提升了舆论监督的地位和作用。无论是我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还是透明国际的国家廉政体系,舆论监督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舆论监督的发展离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舆论监督要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大有作为,还应该从四个方面努力,即强化舆论监督制度构建的力度,提升舆论监督反腐报道的质量,前移舆论监督惩治腐败的端口,探索舆论监督预防腐败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目前我国反腐法律体系虽已基本形成,但存在反腐国家法律和反腐党纪党规的互相冲突,缺少一部统一的反腐败专门法,有关反腐败的相关法律规定不够完备,影响到反腐败的实际效果。因此,必须尽快制定国家反腐败法和若干关键性反腐败单行法规与配套法规,进一步完善反腐败罪名体系,加强反腐败立法协调,以满足依法反腐的现实需求,实现与国际反腐法律接轨,夯实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腐败土壤的厚实法制基础。  相似文献   

20.
澳门廉政公署是澳门反贪倡廉的组织机构,其设立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廉政公署机构独立、人员独立、经费独立的法律地位,使其有效避免来自官场权力、人事与经济的干扰,在打击政界猖獗的贪污贿赂行为、预防贪污腐败以及树立社会反贪防贪意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内地的反贪倡廉机构由于缺乏独立性,难以有效开展反贪倡廉工作。为保障内地反贪倡廉的有效性,内地应借鉴澳门廉政公署的成功经验,改革与完善反贪倡廉的组织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