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萍 《中国人大》2009,(23):21-23
“三鹿奶粉”事件曝光后,“三聚氰胺”让人谈之色变。有人形容,“三鹿奶粉”事件用生命和健康作代价,进行了一次全民化学知识的普及运动。从“苏丹红”到“瘦肉精”,再到“三聚氰胺”,都是商家把不是食品添加剂的化工原料添加进了食品。真正的食品添加剂却因此背上骂名。  相似文献   

2.
2004年的阜阳“大头娃娃”劣质奶粉事件余悸未消,2008年,同是奶粉行业的石家庄三鹿集团又爆出一桩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与4年前炮制出的阜阳劣质奶粉事件的地下作坊不同,三鹿集团乃是一家有60多年历史的国家知名企业,是国产奶粉的“龙头”。三鹿奶粉拥有“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等殊荣,三鹿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奶粉产销量已连续11年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3.
一段时间以来,三鹿牌婴幼儿奶粉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高制,客观、及时、准确公开公布信息,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厉处分,积极采取各种有效补救措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康的决心。同时也引发了一场深刻的道德反思和关于行政问责的思考。人们都希望通过总结和反思“三鹿奶粉”事件以杜绝,让悲剧不再重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契机”。  相似文献   

4.
民以食为天。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令世人震惊,也让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三审的食品安全法草案更受关注。人们在为“三鹿事件”痛心的同时不禁要问用什么才能保证我们最基本的需求——吃的安全?食品安全立法能否防止“三鹿事件”重演?  相似文献   

5.
2008年发生的“三鹿事件”,让苦心经营数十年的三鹿集团迅速走向破产,同时也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中国乳业因此陷入史无前例的危机,至今尚未恢复元气。“三鹿事件”敲响的警钟声犹在耳,2011年3月15日,中国肉类加工产业市场的“龙头老大”双汇集团又爆出了“瘦肉精”丑闻。短短十余天内,双汇集团的股票市值蒸发103亿元,销售额锐减10多亿元。  相似文献   

6.
诚信:科学发展的道德底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鹿奶粉”事件的飓风,引发了人们对科学发展的深刻思考。温家宝总理在北京看望“奶粉事件”患病儿童时说:“在这起事件中,暴露出政府监管不力,也反映出一些企业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没良心’。”现在,回看“三鹿奶粉”事件中一些企业的表现,不是见利忘义,就是明知故犯,丧失了起码的道德良知。明明知道三聚氰胺是工业原料,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三鹿“毒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唐骏学历“造假门”事件等各个领域诚信危机现象愈演愈烈,已演化为当前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创造》2010,(5):88-92
从沸沸扬扬的“苏丹红”事件,到令人震惊的“三鹿奶粉”事件,一段时间以来,类似的食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让人触目惊心。作为消费者,作为食品安全的直接关系者,我们在怀着忐忑心情的间隙,却迎来了“地沟油”。  相似文献   

9.
王萍 《中国人大》2011,(11):15-18
2009年,在惩处“三鹿奶粉”事件的强大民意声中,食品安全法高调出台并实施,食品安全着实好了一阵子。然而继去年爆出“毒豇豆”事件后,今年“瘦肉精”、“染色馒头”事件又接踵而来。中国食品安全为何频频“按下葫芦浮起瓢”?  相似文献   

10.
从公众到媒体,都谴责“三鹿奶粉”事件制造者“唯利是图、背信弃义”。《人民日报》文章如此概括这根“背信”链条的环环相扣:明知道“三聚氰胺”是工业原料,偏要昧着良心将它加入牛奶;明知道牛奶贩子购买“三聚氰胺”居心叵测,经销商还主动送上门;明知道牛奶已掺入“三聚氰胺”,乳品厂照样制成各种产品销售。  相似文献   

11.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至今,从层层剥开的事实来看,令人震惊的是一些企业职业道德的沦丧。  相似文献   

12.
去年.“三鹿奶粉”事件造成群发性的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触发了奶制品的行业危机,同时,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国家质检总局在敏感时刻,毅然决然公布包括伊利、蒙牛、雅士利等行业支柱在内的22家涉事企业名单,显示了坚决整顿市场秩序、重建中国奶制品行业信用的决心。同时,“三鹿奶粉”事件告诫我们,建构与时代相适应的企业诚信文化刻不容缓而又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3.
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的爆发,让很多媒体再次“旧事重提”:4年前,劣质奶粉事件在安徽阜阳爆发。一批因食用劣质奶粉造成营养不良的婴儿,让国人对食品安全空前关注。  相似文献   

14.
刘畅 《求索》2010,(2):126-128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不断出现食品安全事件,如日本、欧洲各国纷纷发生BES疯牛病、O-157大肠杆菌中毒等事件。2008年,我国也出现了世人罕见的“三鹿奶粉”事件,这些食品安全事件暴露了目前食品安全规制的不完善性。本文以日本《食品安全基本法》及其相关的法律体系为例,指出日本食品安全规制的最大特点是实现了食品安全规制从警察权介入的实体法规制向以风险为导向的自主规制的转变,并实现了对食品“卫生性”规制向食品“安全性”规制上的转变。这是我国在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时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15.
9月21日,温家宝来到北京市医院、社区和商场,看望在“三鹿奶粉”事件中患病的儿童,了解救治情况和奶制品市场。  相似文献   

16.
周国升 《创造》2008,(9):37-37
本刊向简光洲约图片,意外发现他与云南的深厚情缘。他是东方早报“雪域童年”支教活动的随团记者,同时也是支教志愿者。在云南的大山深处,他与孩子们结下了深深的不了情。由此,我们得以通过他的这段与三鹿事件貌似毫不相干的经历,从一个侧面了解简光洲“为什么要点‘三鹿’的名”。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消费首次被置于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首位,但我国的消费环境却成为制约扩大消费的“瓶颈”。三鹿奶粉事件、丰田汽车召回事件、美的紫砂煲、家乐福价格欺诈……消费领域热点事件层出不穷。我们不禁要问:如何营造一个诚信安全的消费环境,让百姓放心地消费?  相似文献   

18.
王萍 《中国人大》2010,(6):37-37
2008年,在惩处“三鹿奶粉”事件的强大民意声中,食品安全法高调出台并实施,市面上着实好了一阵子。结果去年又爆出“毒奶糖”事件。“两会”召开在即,又爆出“海南毒豇豆”事件。民以食为天,作为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民生问题,食品安全始终是百姓关注的热点。今年的人代会上,如何防止食品安全“按下葫芦浮起瓢”,让百姓的餐桌更安全也成为了代表们热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政府公信力不断受到挑战。一些政府部门的所作所为.诸如在三公经费、舆情应对、惩治腐败、监管缺失、行政不作为等方面的表现:在处理重大事件,如“三鹿幼儿奶粉事件”、“动车事件”、“小悦悦事件”及不时发生的房屋强拆事件等上面的表现,屡屡遭到公众的质疑。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还通过对政府监管的行业不信任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几年,我国立法机关和享有立法权的行政机关屡屡出台新的法律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对既有法律文本进行修改,其种种立法和对法律的修改行为,体现出了本届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从法学角度而言,也就是反映出我国近几年的立法工作有更加突出保护公民权益的个人本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