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大钊(1889.10.29--1927.4.28),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和主要领导者.他为中国革命奋斗终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对我党理论联系实际优良学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纪念李大钊诞辰110周年之际,研究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也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开拓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强烈的爱国主义、坚定的社会进步思想和鲜明的民本思想相结合,是李大钊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因素,由此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中国化的基本立场.从时代要求出发,历史地(实践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则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基本的思想方法.建党后,李大钊在革命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社会、中国革命,得出了许多重要的认识,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奠基人之一,李大钊的美学思想尚未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1)这主要是因为李大钊首先是一位革命家,研究者大多关注的是他的革命活动(特别是他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作的贡献)以及与革命关系较密切的军事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等等.诚然,李大钊并不是一个专门的美学家,他的美学思想也常常是渗透在他论人生、政治、历史、哲学的各类文章之中.然而,这并不能减弱李大钊美学思想的重要性.李大钊的美学思想是在东西文化交汇、新旧思想激战的时代,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逐渐形成的,闪耀着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灿烂光辉.  相似文献   

4.
论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之一,积极传播了唯物史观思想。李大钊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唯物史观,他是从人类社会历史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主要体现在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侧重点、内容、角度、性质、特征等五个方面,他深受中国传统哲学、近代西方哲学、启蒙主义思潮以及中国社会现实需要的影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现代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李大钊一直关心和从事农民问题的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结合中国革命具体实践,深刻论述了农民的地位和作用、土地及农民武装等问题.这些富有创造性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青年与农村>、<土地和农民>、<鲁陕豫等省的红枪会>三篇文章中.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中国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最初倡导者,这与他的文化开放精神是分不开的.李大钊的文化开放思想,是随着他进行文化选择而不断发展完善的.它不仅包括对各种思想文化的客观评判、科学态度和理性选择,还涵盖了文化的融合以及文化的创造.与此相伴随,形成了对未来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理论追求和模式建构等基本观点,构成了李大钊全新开放的文化思想的框架原则.  相似文献   

7.
王炳林 《理论前沿》2003,(24):23-25
毛泽东是运用科学方法把握革命和建设规律的世纪伟人。毛泽东的思想方法是毛泽东思想最精华的内容之一。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学习毛泽东的思想方法,对我们的改革和发展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一毛泽东一贯重视思想方法的学习和运用。毛泽东研究哲学的重点是方法论,他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转化为方法论,以此来探寻革命的新道路。毛泽东早年曾把接触到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作为“认识问题的方法”。1930年,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首次使用“思想方法”的概念,并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根本方法。1934年,他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刚进入中国时,中国知识分子对它只是概念性的了解,比较模糊.李大钊在1918年7月写的文章,也只是停留在歌颂十月革命、马列主义的范畴,而没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理论介绍.五四运动后,李大钊又撰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这是我国最早比较系统的宣传、评论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李大钊指出当时正是社会主义经济学改造世界的新纪元,而马克思主义正是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从而首先确定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然后李大钊对马克思的学说体系进行了分析.他认为马克思社会主义的理论可以分为三部分:历史论(也称社会组织进化论)、经济论(也称资本主义经济论)、政策论(也称社会主义运动论).要研究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就不能离开他的唯物史观--既往的历史都是阶级竞争的历史,他的三部理论互不可分,而阶级竞争便是从根本上联络这三大原理的一条金线.李大钊分别阐述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阶级竞争说、经济论,最早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体系呈现给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9.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人.江泽民同志在李大钊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最基本经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切实坚持由李大钊同志初步提示,其后由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和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系统而深刻地加以阐明和完善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历史教育思想是中国民主革命和教育革新的产物。他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理论上阐述了历史教育的内容、实质、指导思想、目的和方法等。其历史教育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历史教育理论和实践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对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教育理论和进行新世纪历史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革命的领导人,同时也是中国工人运动的领袖。在中国革命初期的工人运动中,他不仅表现出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的领导才能,而且为中国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造就了一批才能卓越的领导人才。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统战文化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中得到了特殊的独创性的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统战文化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对充分认识统战工作的重要性,重视并认真做好统战工作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毛泽东、方志敏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思想相通、命运相同、不谋而合、心神交往的曲折历程,解读毛泽东的方志敏情结,旨在探索一对伟人在相同或不同的地方、环境,坚持从符合中国国情和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共同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作出理论与实践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十月革命的胜利及五四运动的爆发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加深了知识分子对中国封建主义的认识;改变了知识分子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认识;改变了知识分子对工农群众及其自身地位的认识。而这一系列的改变。促使先进知识分子认清了中国革命的对象、革命的主力军,所以加快了知识分子向革命者转变的速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中共一大代表、党的创始人之一董必武同志,早年从前清秀才到接受现代教育,从参加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到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参与筹建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心路历程。他以武汉中学为阵地,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革命人才,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选派学生深入工厂农村,开展工农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湖北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作出了重要贡献。期间,他所表现出的对国家、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善于总结经验的科学态度和与时俱进的实践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16.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给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带来新的契机。同样,这一传播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一些早期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先进知识分子通过各种努力,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纵观这一过程,从中寻得一些启示,有助于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政权思想始发于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为保全革命力量,建立了局部农村为主要区域的红色政权.随着中国革命将在全国取得胜利,在如何建立全国性政权问题上,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吸收各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以建立现代民主的政权为目标,提出了自己的政权理论.  相似文献   

18.
李大钊立志“深研政理”,是他爱国主义思想的根本特点,其实质是科学理性的爱国主义,并发展为忠于真理而不惜献身的人生追求。从而,在经过“深研”追求、取得创立“民彝”思想、“青春”思想等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后,又率先找到由俄国十月革命开启的救国真理,率先选择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率先呼唤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相似文献   

19.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主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塑造者,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在精神上是相通的,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的很多思想,都对儒学精神进行了传承与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毛泽东对儒学的"民惟邦本"、辩证思维和实践观分别进行了传承与发展,并创造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观、唯物辩证法以及唯物主义的实践观,这既是对儒学精神的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升华。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推动理论创新,而且重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的宣传、教育和普及,把它作为党生存发展、履行自己伟大使命的重要保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是党提出的理论工作在新时期所面临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