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子是中国上古时期的思想家,摩莱里是法国近代中期的思想家。将这两位思想家联系起来进行比较,是相当困难的工作,但其意义却很重大。从这种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思想的相近性与继承性,进而发现中国古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存在,以及它  相似文献   

2.
刘思宏 《学理论》2013,(11):191-192
从睁眼看世界到洋务思想,中国不断汲取着西方文明的营养。鸦片战争后,接连不断的天灾人祸致使中国内忧外困,百姓民不聊生。面对这种困境,中国近代思想家不断探索解决途径,在传统救灾的思想上,结合西式救灾思想,提出了新的救灾主张和措施,并不断发展、完善,最终形成中国近代救灾思想。近代救灾思想主要体现在直接救灾和间接救灾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西方哲学以及物理知识已经传入中国,对中国思想家产生一定影响,推动近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的发展。中国十七世纪思想家陈確在自然观、人性观、宗教观方面体现出了明晰的唯物主义特质,对近代中国唯物主义思想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魏源是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最杰出的思想家和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先驱。他为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经济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且把它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魏源既是典型中国经济思想的最后一位足值称述的思想家,同时也是号召向西洋文明包括经济制度学习的发韧者。在其经济思想领域中,魏源的商品经济思想是最为突出、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以后资产阶级改良派经济思想产生了直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出于立孔教为国教的目的,康有为对作为孔子后学的孟子和荀子备加关注,并成为最早对孟子与荀子进行比较的近代思想家。康有为对两人的比较从经典文本、学术源流、传承方式和思想内容四个方面展开,尽管受制于立孔教为国教的宗旨,带有某种"偏见",却开启了孟子与荀子比较的话题,引领了中国近代哲学的致思方向。  相似文献   

6.
王岗峰 《理论视野》2012,(12):58-61
严复是中国第一位现代思想家,原因有三:他是中国近代文化观,即“中体西用”观的批判者;他用西方自由观念改铸中学之体;他系统并创造性地翻译和介绍了西方著名现代思想家成熟的各种思想和代表作。  相似文献   

7.
在《荀子》的近代视界中,康有为、谭嗣同的《荀子》观最为接近。两个人对《荀子》的解读与对荀子的思想解读和态度评价一脉相承,受制于各自的荀子观、学术观和政治观。一方面,与同时代的其他近代思想家相比,康有为、谭嗣同对《荀子》的思想诠释和态度最为相似,无论对荀子的抨击还是聚焦《荀子》的政治思想都拉近了两个人之间的距离而与其他近代思想家渐行渐远;另一方面,康有为、谭嗣同对《荀子》的解读具有不容忽视的差异,这从宏观透视、主题归类和篇章取舍等各个方面展示出来。异同参半使康有为、谭嗣同的《荀子》观比较拥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和价值,既有助于深刻把握两个人思想的异同,又有助于直观感受《荀子》在中国近代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8.
机械论是近代科学世界观的核心观点,中国古代科学转变为近代科学的突出标志就是接受了机械论思想.以中国传统的气本论为语境接受基础,以象数论为解释西学的中介手段,以接受西方机械论思想体系为目标,中国思想家形成了一套以气本论-象数论-机械论为特色的科学思想理论观点,反映了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体系向近代科学思想体系转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孔海彬 《学理论》2011,(2):237-239
冯桂芬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采西学教育思想是其整体教育变革思想中的闪光部分。设立新式学堂、改革教学内容从而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是其主要内容。在这种教育变革思想中,从新式学堂的设立到教育内容、培养目标以致学生的出路设计上,都体现出了经世致用和中体西用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10.
袁刚  张茜 《学理论》2009,(31):149-151
社会契约论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家提出的一套比较系统的关于国家(政府)起源及理想政治制度的理论,经霍布斯奠基,和洛克的阐发,由卢梭发展到极致。然而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由于所处历史环境以及个人经历的差异,三位思想家关于契约订立的原因、订立方式以及订立结果方面的看法各有不同。社会契约思想不仅极大的影响和鼓舞了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为推翻封建政权所做的斗争,而且成为西方国家宪政制度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张奚若致力于传播西方近代民主思想及科学思维方法。亲身经历辛亥革命的他在反思革命后毅然决定赴美求学,期望通过学习现代知识技术帮助国家实现现代化。张奚若先生的政治思想及其治学态度对于当下的我们发扬民主与科学精神,不断求索使社会进步的真理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2.
明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吕坤的民本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上承了儒家传统的民本主义,又开启了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潮的先河,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但由于其民本思想是封建时代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所以又具有时代的局限.  相似文献   

13.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一种以“民”为立国之本的政治思想,是相对于君本而言的,主要表现为重民、贵民、安民等,目的是为维护和巩固君主的统治.近代民主思想源于社会契约论:国家的权力源自人民的让渡,政府所行使的是人民的权力,主权在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深受近代民主思想的影响,对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加以吸收和改良,有利于促进政府与人民政治地位平等,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平等思想历来是中外思想家所关注和深入研究的大问题,英国近代思想家托尼是研究平等思想的著名学者,他从天赋、平等对待和平等推进等角度极赋见地地论述和阐发了平等思想,他的所有政治构想、经济研究和对社会、历史的探索都是围绕平等展开的。可以说平等是托尼全部政治思想的基础和核心。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24)
纵观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市民社会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这个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从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到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再到近代的黑格尔、马克思等,都对市民社会思想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但是我们对各个时代"市民社会"代表性的思想家的思想做一个比较的话不难发现,"市民社会"思想在西方哲学史的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所体现出的农民教育思想与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有各自的特点,分别取得了不同的成效。在近代现代化和民主化的历史背景中,通过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应该承认它们都是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一种可贵探索。  相似文献   

17.
杨天石 《团结》2006,(6):10-14
一切思想家都是立足于他所处的时代,回答那个时代所提出的问题,因而这些回答一般都具有非常明显的现实针对性。但与此同时,因其思考比常人要深远得多,故其中的若干范畴、命题、观念又常常超越他所处的时代,甚至具有永恒的意义。孙中山是活动于19世纪末叶至20世纪初叶的中国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振兴而奋斗。他的思想既领航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成为那个时期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纲领,同时,他的许多思想也具有超越那个时代的意义,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拟以思想的现代价值为视角,阐述孙中山社会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的《札记》中的《礼运》篇,有一段关于所谓“大道施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情景的描述。尽管它是藉古代传说而附会的一种社会理想,但是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一代代的先进思想家,成为他们为解教人类社会苦难而热烈向往以至追求的最高目标。现代史学界,把它视为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史上的优良传统。一个民族的发展,总是与其文化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现代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合乎逻辑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的需要;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社会思想优良传统的“大同”理想,也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一个内在因素。本文意在简要回顾一下这种关系,以有助于继承优秀的民族  相似文献   

19.
姜振逵 《学理论》2009,(17):33-34
孙中山作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通过不懈的探索,审时度势把西方近代观念与中国的传统观念进行彼此去糟粕、存精华的整合,构建了新三民主义,实现对西方文明和中国传统文明的超越,从而表现了中国思想家立足于世界文明之巅的恢弘气概,为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准备了舆论和思想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裴津峰 《学理论》2012,(14):13-14
社会契约理论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家提出的一套比较系统的关于国家起源以及政治制度设计的理论体系。英国的霍布斯、洛克以及法国的卢梭均是近代西方以社会契约论为出发点来阐述国家起源和本质的。然而通过比较发现,由于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和立场不同,他们关于契约的逻辑前提、定义、性质、约束力等方面的看法不同。从比较政治学的角度去解析他们之间的差异,可以比较深刻地理解社会契约理论之一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