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亦名大乘,公元一世纪左右形成的佛教派别。音译“摩河衍那”。“摩诃”是“大”义,“衍那”谓“乘载”(如船、车)或“道路”。大乘佛教自称能运载无量众生从生死大河之此岸达到菩提涅檗之彼岸,成就  相似文献   

2.
服务视点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前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为悉达多·乔答摩(即释迦牟尼)。他20岁时离家成道,此后被尊称为“佛陀”,意为觉悟者,简称“佛”,其所传宗教被称为“佛教”。佛教传入中国大体在公元前后的两汉之际。主要有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三大派别。从南北朝开始,中国佛教进入兴盛发展阶段,隋唐时期达到鼎盛。中国佛学也逐步发展成熟。封建社会后期,汉传佛教衰落,戒律废弛。近代以来,在杨文会等一批佛教界有识之士的带动下,佛教在各个方面均得到一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汉传佛教界首先与全国人民一道参加了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  相似文献   

3.
《前进》2021,(3):61-63
昙鸾(476-542),南北朝时期净土宗高僧,雁门(今山西代县)人.他是继慧远之后山西出现的又一位佛教净土宗的祖师级人物,在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将儒、道、释三学融汇于净土思想,为中国净土宗理论建设及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被魏孝静帝称为“神鸾”、梁武帝称为“肉身菩萨”.  相似文献   

4.
佛塔(又称舍利塔),是佛教的象征,起到宣扬佛教的作用,每个佛教徒,对舍利塔比他心目中的偶象——佛陀像(即释迦牟尼)还更崇拜。佛教国家为了尊重这些建筑物,经常举行祭祀礼仪。舍利塔在佛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古代世界各地关于坟墓的形状,从原始简单的土堆(馒头形),逐步发展到因地而异的形状。例如北欧所谓“巨人的墓塚”、  相似文献   

5.
马克斯·韦伯(Max·Weber)曾断言:“我们时代是一个理性化、理智化、总之是‘世界祛除巫魅’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命运,是一切终极而最崇高的价值从公众生活中隐退——或者遁入神秘生活的超越领域,或者流于直接人际关系的博爱.”“世界祛除巫魅”(Disenchantment of the World)的理性化过程,使得传统宗教面临着一宗教向度(Dimension,维)转换:即它不再以神秘的宗教信仰为绝对主宰,不再以出世为终极关怀,而是呈现出富赡的理性及生活化世俗化的色彩.就中国现当代佛教而言,缁众佛学、居士佛学和学者佛学的交相辉映,已经使得佛教减轻了花果飘零式的沉重,而获得创造性转换的生机.“人间佛教”不仅是中国现当代佛教复兴思潮的口号,而且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处于特定社会政治背景下的台湾当代佛教,具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典型的世俗个性,在“回归”人间佛教传统之同时,也表现某种程度的偏离而凸显多元化和本土化的自觉意识,从而对台湾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日据时期的台湾佛教受到日本殖民者的控制,被迫接受“皇国一体”等日本佛教思想。光复以来,台湾佛教在大陆赴台僧侣的主导下,开启了“祖国化”的发展历程,其内容体现在恢复传统汉传佛教制度、建设人间佛教的种种努力上。“四大道场”兴起后,台湾人间佛教思潮又出现了与“中国化佛教”禅宗合流的现象。台湾佛教的“祖国化”发展历程延续至今,由此亦可见“台湾佛教主体性”一类说法的片面之处。  相似文献   

7.
1990年我国佛教研究可以说是硕果累累,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有关佛教的论文有105篇之多,其中对禅宗、五台山佛教、佛教与中国文化、佛教中国化、佛教心性论、佛教密宗、藏传佛教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分别概述如下。一、对佛教禅宗及佛教中国化的研究禅宗神秀北派因“受惠能一派的排挤、曲解,长期被淹没。”任继愈在《神秀北宗禅法》(《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一文中,根据近年在敦煌发现的神秀著作手抄本《观心  相似文献   

8.
这些年,在街头、巷尾、车站、商店,我们总能看见一些无所事事的小青年,他们敝开的衣领里,吊着个明晃晃的十字架,或者穿着夺人眼目的宽襟肥裤,一出口就是令人生厌的粗言蛮语,三三两两地出出入入。这一帮人被人们称为“罗汉”。可是,“罗汉”一词的本义不是这样,那么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罗汉”一词原来是佛教中对有道行者的一种称呼。佛教的教义认为:人想要成为一个超脱的佛,要经过三个阶段:自觉(即罗汉)——觉他(即菩萨)——觉行圆满(即佛)。  相似文献   

9.
山西春之行     
五台山—中国佛教四大圣地之一   在中国提起五台山都知道它是与峨嵋山、普陀山、九华山齐名的佛 教四大圣地之一。五台山因山顶有五座平台样的山峰 (台顶 )而得名,东、南、西、北、中各有一台顶。北台顶 (叶斗峰 )海拔 3000多米,正好比是山西省、华北地区的屋脊。五个台顶都有寺院。如果把这五座山峰比做五个手指的话,那么五台山的中心地—台怀镇就恰好位于手掌心,这里集中了众多的名刹古寺。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的圣地,吸引着国内的 以及包括日本在内的来自海外的众多佛教徒和观光客。   五台山有“青庙” (佛教寺院 )和“黄庙” …  相似文献   

10.
历史长达2500多年的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徒遍布世界各地,单是在中国,佛教就拥有约1亿信众。首届“世界佛教论坛”2006年4月 13日至16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和舟山市举行。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佛教高僧、专家学者和政要共同探讨了和谐世界的构建问题。论坛在浙江普陀山发表《普陀山宣言》后闭幕。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与会者围绕“佛教的团结合作”、“佛教的社会责任”和“佛教的和平使命”等33个议题进行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11.
1991年度,中国佛教研究的成果是丰硕的。据不完全统计,1991年全国各刊物共发表有关佛教研究的论文110余篇,且研究的趋势愈来愈深广。现从关于禅宗的研究、藏传佛教研究、台湾佛教研究、五台山佛教研究、对藏经的研究、对中国佛教哲学的研究几个方面加以概述。一、关于禅宗的研究魏道儒在《宋代禅宗的“文字禅”》(《世界宗教研究》1991年第1期)一文中,探讨了宋代禅宗“文字禅”的发展历程,认为文字禅的各种形式都是围绕公案展开的,它们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标志着宋代禅学思想的变化,而且反映了宋代禅僧生活方式和修行  相似文献   

12.
人间佛教是20世纪佛教发展的主导思想。在当代中国大陆,赵朴初先生对人间佛教的理论和建设作出了独特贡献:在中国佛教发展的基本方针上,他主张“发扬人间佛教的优越性”;在佛教的社会本质上,他认为“佛教‘人间净土’的思想同社会主义不矛盾”;在佛教的文化本质上,他坚持“佛教是文化而不是迷信”。进而,促使佛教成为当今中国先进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公元前五世纪一位名叫乔达摩·悉达多的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边境)王子,经过10多年的苦苦修炼,最终创立了佛教,成为释迦牟尼(佛祖)。公元一世纪始,佛教逐步通过三条途径传入中国,一条是从古印度向北,经新疆沿“丝绸之路”传入西北地区;一条是从古印度向南,经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传入云南;一条是从古印度,经尼泊尔传入西藏。佛教在中国形成了北传佛教、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一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传入蒙古地区始于元朝忽必烈时。忽必烈在进军川滇中,遇到了西藏年轻、聪慧、诚实、学识渊博的喇嘛八思巴,1260年他继位后,封八思巴为…  相似文献   

14.
三宝殿     
三宝殿人们常说“无事不登三宝殿”。那么何谓“三宝殿”?三宝是指佛教中的佛、法、憎,“三宝殿”即佛教寺院中佛、法、僧三个主要活动场所。“佛”是佛教信徒“大众登场藏事”的地方,如“大雄宝殿”;“法”是佛家“珍藏经典”之所,如“藏经楼”;“僧”是指和尚“燕...  相似文献   

15.
老挝人民革命党如何处理宗教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焕  唐海军 《协商论坛》2006,(12):36-38
老挝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佛教曾是其国教,现在也相当于国教地位。长期以来,老挝人民革命党(以下简称“人革党”)重视宗教特别是佛教在老挝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重视通过发挥佛教与现代社会制度相适应的功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并对其不利于社会文明与发展的消极因素,采取温和态度予以抑制和改造,使佛教逐渐与现实社会相适应,从而较好地实现了民族、宗教在社会的和谐发展,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1987年我国学术界对中国佛教的研究较前几年有所发展,全年共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特点是:在对中国佛教进行多角度研究的基础上,突出了佛教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儒、道、理学)关系的研究。因此,对具有中国佛教特点的禅宗、天台宗、华严宗的论述显得更加深刻,使人更加清晰地看到佛教能以在中国生根、发展的社会思想根源,对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颇有裨益。是年十月在我国召开的中日佛教学术会议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其次对佛教哲学的研究出现“热潮”,文章较多。再者,对藏传佛教和汉地佛教的比较研究也有了相应的论文,这是多年来少见的可喜现象,标志着对少数民族佛教研究的重视。现从佛教与民族  相似文献   

17.
从佛教理论的发展来看,不论是印度佛教还是中国佛教都非常重视对本体问题的论证。他们建立了一个“真如”本体,这“真如”本体在三论宗、华严宗那里主要表现为“理”;在天台宗、法相宗和禅宗那里则主要表现为“心识”或“心”。然而,用“理”概念,甚至是用“心”概念来说明“真如”概念,  相似文献   

18.
<正>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遗产地情况概述: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包括普陀山岛、豁沙岛、豁沙山岛、小山洞岛和朱家尖岛的东南部,普陀山古称“补怛洛迦”,其名源于《华严经》,是历史形成的佛教圣地,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普陀山佛教始于唐末,所有寺院以主供观音菩萨为基本格局。普陀山寺院是清代建筑的典型作品,庙宇之间有着一种整体的联系,突出宗教“朝圣”的主题,形成三大寺为主,众多庵院相拱卫的总体布局,以“海岛胜境”为特色的佛教圣地。符合的标准: (1)与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思想、信仰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佛教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年(汉哀帝元寿元年),西域佛教国大月氏使臣伊存来朝,博士弟子景卢从伊存受浮屠经。公元65年(汉明帝永平八年),汉明帝给楚王刘英的诏书里褒奖他“尚浮屠之仁祠”,并将诏书宣示各王,可见朝廷提倡佛教。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已中国化;梁武帝时期,南朝佛教登上了高峰。唐、宋、元、明、清时期,佛教有了进一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对佛教采取保护政策,佛徒、居士在我国众多,僧、尼各得其  相似文献   

20.
再忆荐福庵     
1996年4月18日(即农历三月初一日),佛教荐庵举行开光法会。从此这一中断四十余年佛事活动的佛教道场,又可“钟声传三千界内,佛法扬万亿国中”矣。年轻的上妙下贤法师及六位比丘尼常住于此,从事她们矢志不移的弘法事业,“愿将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